语文教学对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j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没有创造,人类就不会进步。在现实的生活和实践中许多客观事实都证明了创新能力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创造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课程标准》中指出:“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必须担负的重大责任。”同时,力求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倡导研究性学习。我们身为语文教师更应该率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和尝试。
   一、激发创新意识
   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我们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什么样的支点呢?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活力和热情。教师以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身份在课堂中引导、鼓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学习的探索者,给他们提供表现思考、探索、创造的机会和舞台,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让他们享受自己思考的成果,让课堂充满生机和灵气。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产生兴趣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激情(冲动),以激情激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导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导语是一节课的起点,精彩的导语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因而,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识水平、教材特点等,巧设导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早地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样学生对枯燥的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带着学习兴趣进入到求知探索过程。
   二、增强学生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疑,最易引起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疑问是学生步入思维发展的阶梯,只有拥有了疑问才能够促进学生一步步地去思考问题,才能够去动脑筋想问题。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读引导,使学生成功地走进会思考的境地。并且要鼓励和提倡学生善于利用已有知识去大胆质疑,要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敢问善问,敢说会说。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学生的创新火花才会迸发、闪烁,才会有创新的思想。我执教《蟋蟀的住宅》一课时,问学生:“看到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学生大胆地说了起来。有的问:“作者为什么 把蟋蟀的洞穴写成蟋蟀的住宅?”“你提得真棒!请全班同学认真读课文看看是否有答案。”在我的鼓励下,学生进入了激烈的讨论中,有的说“作者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把蟋蟀的洞穴比作人的住宅,采用了拟人的写法,给人以生动的感觉,鲜明的印象。”还有的说“……”,整个课堂充满了活跃的气氛。学生在质疑问难解惑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因问题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趣,积极地去探究、创新。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无形中参与创新,进行创新。
   三、营造和谐的氛围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用的是严厉、呆板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这样就导致了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学生出于极其被动的地位一味地听老师的讲课,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惟命是从,如傀儡一般。这样的教学肯定不能培养出有主见、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老师应千方百计地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充分发展、张扬个性,创新的火花才能燃烧起来。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民主的思想,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以学生为朋友,给他们一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感觉,学生就会接近你,热爱你,听你的话,也会尊重你。他们才能不惧怕你,才能说心里话,倾吐内心所想,他们的大胆精神也就会得到充分发挥了,创新精神也就得以实现。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地利用语文课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创新水平,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时代和社会所需的真正人才。
   鲁冬梅,吉林省农安县师范附属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随着近几年的新课改形势的发展,我们从事一线的老师在共同的努力下,探索出了符合新课标的和我校教学实际的教学方法——四步自主法。通过学习四步自主法的教学,使我感受到了四步自主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下面我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如何应用“四步自主教学法”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四步自主教学法的内涵   四步自主法的核心是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先学是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仅能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而且能使教学内容化静为动,化难为易,突破学生对学习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内化学生的素质,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多媒体技术运用谈谈自己的尝试。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
一、情境导入rn师:(播放VCD)这首歌好听吗?听了这首歌,想想你去过的大海和上节课读过的词串,你们觉得大海怎么样?
课前预习既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我们总会发现,那些学习轻松自在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上积极主动,游刃有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课前预习,他们早早就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再加上老师的点拨引导,学起来自不费吹灰之力。反之,有些孩子总是磕磕绊绊,对老师的讲解总是一知半解,茫然不知所措,课后练习错误百出,效率
想象力就是在记忆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把对客观事物的描述构成形象或独立构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简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维能力。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想象是一种严格的构思过程,受思维活动的控制、调节、支配,与敏锐的观察力密不可分。因此,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从训练学生写作入手,进而分析,再进行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从小学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愿望。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广大语文教师一直关注的重要问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它体现在教学的很多方面,比如,教学方法的优化,学生的
快乐的课堂氛围能激起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感,更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感到课堂不会有厌倦,会把课堂视为自己的学习乐园。   一、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热烈情绪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恰当适宜的环境能有效激发人们的热烈情绪,提高活动的主阵地,只有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快乐的课堂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由爱产生的积极情感则能转化动力。教学
本文的理论部分探讨注意的性质、注意的测验和测量,以及注意缺陷的鉴定.注意具有选择性,它包含着对冲动反应的抑制和对分心的克服.第二部分讨论三项经验研究,这些研究探索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