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而日臻成熟的多媒体技术融入到现代思想品德教学之中,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本文将对多媒体调动学习兴趣、发挥主题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减轻学习负担等问题加以探讨。关键词:多媒体;思想品德课;应用
中图分类号:G416
本学期我校提出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课堂变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工作目标,将“两会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作为课堂变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那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的只是图片和文字,如果在教學中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学《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再如教学《异域采风》一课,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异域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的图片。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2、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探究造成挫折的因素时,选择了录象《印尼的海啸》、图片岳飞和《满江红》、舞蹈《千手观音》片段,这三个实例分别暗示着造成挫折的三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并用,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中学习、思考,其主体地位得更充分。
3.拓宽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例如在《不为追“星”所累》一课中,播放《杨丽娟疯狂追星》的视频,使学生能直观认识到陷入“追”星的疯狂中,我们将会丢失的东西,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盲目崇拜的危害。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学生的“标新立异”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巧设问题练习,减轻学生思想负担
传统教学中的问题练习和教学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要么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要么是教师分析难题,学生听讲。学生回答问题时难免紧张,担心遇到答错题的尴尬。引入多媒体技术后,课堂就有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Powerpoint”中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习题,例如插入一些声音。当学生答对时就给予表扬“你真行”、“真棒”;当学生答错时就给以鼓励“继续努力吧”,通过人机对话,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获取知识。
5.扩充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功能,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教学的内涵和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只靠课本的内容的讲解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必须作适当的补充,现代教学技术就能速度快,效率高的完成这一任务,如以《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来说,我在这个课件的结尾又增加延伸部分,利用多媒体搜集到“《天亮了》和背后的故事.ASF”的视频和“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短文,让学生观看,然后请同学课外写一段关于父母之爱的评价。加深了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知。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利用互联网,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延伸到课堂以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6.发挥交互作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条件,实现师生双向交流。教师可以有效地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控制学习步骤,还可以反复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
利用多媒体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很多教师不自觉地走进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误区,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7.走进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总之,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在锋.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安阳大学学报.2004(2):157
[2]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G416
本学期我校提出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课堂变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工作目标,将“两会三段五步教学模式”作为课堂变革,打造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那么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为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发展服务,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动为主动。现代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集于一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利用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的只是图片和文字,如果在教學中把图片,音乐,动画结合起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说,教学《依法保护环境》,可用一张活动投影片配合教师引导来开课。投影片内容为:树木被砍光后,光秃秃的黄土地上只有一个个树桩(真实照片),一只小鸟飞来(抽动片),无处安家,小鸟发出悲鸣:“我的家在哪里?”(字幕覆盖片)。教师用语言引导:乱砍滥伐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环境遭到破坏,小鸟无处安家。这样发展下去,人类是否也会失去家园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共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再如教学《异域采风》一课,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异域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的图片。这样开课即简单明了,又富有启发性,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效果。2、调动多种感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关键,是要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影响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两者关系达到和谐统一,其中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应当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觉行动。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特有的形象逼真的画面,富有情感的声音,再加上教师适时的恰当讲解,能充分借助视听优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不断探求,并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引导学生探究造成挫折的因素时,选择了录象《印尼的海啸》、图片岳飞和《满江红》、舞蹈《千手观音》片段,这三个实例分别暗示着造成挫折的三种主要因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通过多媒体播放,学生如身临其境。多种感官并用,学生在愉快的欣赏中学习、思考,其主体地位得更充分。
3.拓宽互动空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用教材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新课标下,思想品德课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例如在《不为追“星”所累》一课中,播放《杨丽娟疯狂追星》的视频,使学生能直观认识到陷入“追”星的疯狂中,我们将会丢失的东西,进而引导学生探究盲目崇拜的危害。在多媒体运用过程中,教师不时走到学生中间,对多媒体展示的材料不断加以指点、评价,针对问题,师生共同讨论,甚至争论,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还要作简要评述,这样师生之间变为“零距离”,教学交流变成了情感交流、心灵交流。促使学生开动脑筋,千方百计地想办法,为学生的“标新立异”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巧设问题练习,减轻学生思想负担
传统教学中的问题练习和教学评价的形式比较单一。要么是师生之间一对一的问答,要么是教师分析难题,学生听讲。学生回答问题时难免紧张,担心遇到答错题的尴尬。引入多媒体技术后,课堂就有了生命的活力。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Powerpoint”中制作带有动画效果的习题,例如插入一些声音。当学生答对时就给予表扬“你真行”、“真棒”;当学生答错时就给以鼓励“继续努力吧”,通过人机对话,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快乐地获取知识。
5.扩充信息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综合各种媒体的功能,传递大容量的信息,为教师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丰富教学的内涵和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现实的条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只靠课本的内容的讲解是完全不够的,教师必须作适当的补充,现代教学技术就能速度快,效率高的完成这一任务,如以《父母的爱,我们收到了吗?》来说,我在这个课件的结尾又增加延伸部分,利用多媒体搜集到“《天亮了》和背后的故事.ASF”的视频和“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的短文,让学生观看,然后请同学课外写一段关于父母之爱的评价。加深了学生对父母之爱的感知。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科学利用互联网,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要求延伸到课堂以外,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现代信息技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较大的信息量传递给学生,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6.发挥交互作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现代教学媒体还为学生提供了亲自操作的条件,实现师生双向交流。教师可以有效地监控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自我控制学习步骤,还可以反复练习巩固知识和技能。
利用多媒体能够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有声有色地展示出来,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很多教师不自觉地走进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误区,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7.走进活动课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多媒体与活动课整合,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既突出了多媒体的示范、指导、激趣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总之,在学校具备网络资源的条件下,思想品德教师应开发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广大思想品德教师,要勇于探索、善于总结、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思想品德课教学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如添双翼,以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耿在锋.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J].安阳大学学报.2004(2):157
[2]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