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早在1910年,Clairmant和vov Haberest首先认识到梗阻性黄疸和肾机能障碍之间的联系.1930年,Helwig等提出了“肝肾综合征”的概念以描述肝脏病人发生的无任何其它肾衰原因的肾机能障碍.据文献报告,约60%~70%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发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急性肾衰的总发生率平均为8%.黄疸病例术后总死亡率平均14%.其中30%~40%死于肾衰.另据报告,伴肾衰的黄疸病死亡率平均68%,有的高达100%.可见梗阻性黄疽症常伴发术后肾衰,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梗阻性黄疸时肾功能障碍的发病机理1.1 内毒素血症Wardle等在1970年首先揭示了梗阻性黄疸和内毒素血症之间的联系.此后,许多证据显示肠源性内毒素是胆道梗阻病例发生肾机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据文献报告,至少50%黄疸病例可证实术后有全身性内毒素血症,而无内毒素血症病例很少发生肾机能障碍.多数发生肾衰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肾脏有广泛的组织学改变,可发生显著的肾小管坏死,肾小球及肾小管周围纤维素沉积.肾脏的这些变化与动物腹腔内注射内毒素诱发的Sanarell:——Schwartzmann反应所见相似.研究还显示,术前口服胆盐可预防内毒素血症,特别是经过这种治疗的动物术后可维持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