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课程资源的整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1301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用教材教,不是只用教材。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有序呈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不能满足于课本上有什么教什么,而应该在扎实领会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将化学的视角放开,着眼于化学实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资源,结合化学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寻找合适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注意信息技术资源、科学技术社会资源、化学史料资源与教材资源的优化组合,为课堂教学提供辅助和服务。下面是本人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整合的一些做法。
  一、 信息技术资源与教材资源的整合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增强记忆,促进空间想象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以计算机为硬件,用几何画板、powerpoint、3DstudioMax、Authorware、Web、等为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是当前中学化学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由于多媒体课件能体现文字、声音、动画,又可集合一些录像电影片断等彩色画面,给教师的备课、讲课提供了很大的创作空间,深受学生的欢迎。视频实物投影很方便地将教材内容或参考资料投影到屏幕上,教师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增大教学容量,节省课堂教学时间,另外实物投影还能将教师的演示实验及现象实况投影到屏幕上,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用上述软件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文字、动画、图片链接起来,使教学内容形成交叉结构,使教学内容条理化,分层推进,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通过3DMax、VtCML.又能使微观的物质结构给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化学世界,从而更好地观察化学反应进程,有助于理解化学物质的结构,化学原理,原子分子的运动规律,营造一个立体的化学教学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多媒体课件辅助化学课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创新的空间。为学生化学思想和化学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课堂环境,它会向不同的教学情景发展,会被更多的教师采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验对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发展不平衡.实验条件等多方面的限制,有些实验学生无法亲自动手做,甚至连一些演示实验也无法完成。因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补充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如播放录像或光盘,制作三维动画,这样直观教学学生很容易接受,像钟乳石、石油、煤的形成,不可能做实验,采集电影片断几分钟就可播放完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多媒体实物投影,可以把教师的演示实验及时投影到屏幕上,让全体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利用FLASH或3DMAx制作软件可以制作出有声音的三维动画模拟实验,如动画模拟电解过程等,对化学原理有更生动形象的解释,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掌握。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实验教学的补充和完善
  二、科学技术社会资源与教材资源的整合
  STS教育,是科学(sic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的简称,指的是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其基本思想是把学生对于自然界的理解(科学)与改造世界(技术)和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经验(社会)结合起来,是一种以科学、技术、社会关系为重心而组织的教学模式。
  化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及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在化学教学中STS的渗透要结合所讲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依据教学大纲,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化学和化工技术的新发展、新成就、新成果,使学生了解科技发展对社会、对生活所产生的巨大变革作用。
  例如,在介绍纳米材料的知识时,对纳米材料的特性,我从这样角度来谈起;俗语说“真金不怕烈火炼”其字面意思是说黄金的熔点(1063℃)很高,可以经受上千度高温的考验而不熔化。但是当金颗粒的大小达到纳米尺寸时其熔点则急剧下降,2nm的金颗粒熔点只有330℃,不要说“烈火炼”就连普通的煤炉也足以将其熔化。再例如“千钧一发”从字面意义上看“千钧”之重而系于一根头发丝上,其危急程度可想而知,是人们用来描述危在旦夕时的最普遍最生动的成语之一,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生产的新材料单晶铁丝其强度之大真的可以用只有头发丝粗细的绳子稳稳当当地吊起千斤之物。这样“千钧一发”这个词将不再是最危急时刻的生动比喻而变成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二)在教学方法中强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实际,以社会生活背景学习化学知识;强调参与,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生活、生产中去。
  1.问题探究法。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提出的一系列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及生活体验进行探究,最后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用途时,我设计如下的疑问:①在电影和电视里,你常常看到一些云雾缭绕的幻境,它们是怎么制造出来的?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为什么先做灯火实验?③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为什么会出现变浑浊的现象?由于这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带着求知兴趣,主动地去掌握知识,比被动接受知识要好得多。
  2.问题讨论法。教师提出某一社会问题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二氧化碳”后教师提出下列问题: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又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提出以下问题:臭氧层被破坏,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讨论,查阅资料,寻求最佳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正、负面效应,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生活的意识。
  3.调查研究法。在学了有机化学知识时,就让学生调查有关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洗涤剂等日常化学用品的品种、主要化学成分、性能和价格比、市场占有率以及如何识别它们等。学了有关环保知识之后就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品种及回收价值,了解本地垃圾的回收与处理并进行投入成本——效益分析。学生在学科课程中获得的知识多属于已知的结论,相应的感性认识则极为有限。通过学生一系列的主体性活动如实验、制作、考察、社会调查等,一方面教给学生许多学科课程所未包含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还在活动中运用、验证学科知识,以此获得感性知识。   三、化学史料资源与教材资源的整合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化学史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例如我国古代对铜、铁、石油的发现、冶炼和使用,“北京人”对火的使用,火药的使用;我国蕴藏着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稀土等多种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造福人民;我国近现代出现的一大批卓越的化学家如徐寿、侯德榜、李远哲、卢嘉锡、唐敖庆等,通过对这些情况的介绍,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她们的爱国热情,激励她们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伟业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例如在讲述纯碱的知识时,对纯碱的生产史做如下介绍:在工业上纯碱用途极为广泛。而在古代,人们虽曾先后学会了从草木灰提取碳酸钾和从盐碱地及盐湖等天然资源获得碳酸钠,但这远远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1862年,由比利时人索尔维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索尔维法”以其能连续生产、食盐利用率高(70%左右)、产品质量纯净且成本低廉等优点,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发起组织索尔维公会,对会员国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交通梗塞,我国所需纯碱由于均从英国进口,一时间纯碱非常短缺,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1917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永利碱业公司,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造的纯碱。并于1920年聘请当时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出任总工程师。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侯德榜先生于1921年毅然回国就任。他全身心地扑在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最后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1924年8月,塘沽碱厂正式投产。1926年,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产品不但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在范旭东先生赞同下,侯德榜先生毅然将他摸索出的制碱方法写成专著,公诸于世。该书1933年由美国化学会出版,轰动了科学界,被誉为首创的制碱名著,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接着侯德榜先生为进一步提高食盐的利用率、改进索尔维制碱法在生产中生成大量CaCl2废弃物这一不足,继续进行工艺探索。1940年完成了新的工艺路线,其要点是在索尔维制碱法的滤液中加入食盐固体,并在30 ℃~40 ℃下往滤液中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使它达到饱和,然后冷却到10℃以下,结晶出氯化铵(一种化肥),其母液又可重新作为索尔维制碱法的制碱原料。新的工艺不仅提高了食盐的利用率(达98%),由于把制碱和制氨的生产联合起来,省去了石灰石煅烧产生CO2和蒸氨的设备,从而节约了成本,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1943年,这种新的制碱法被正式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
  在当今市场经济及信息社会里,能力是人一生必备的素质,只要我们精心选择素材,完全可以把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提高应试能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使整个课堂教学锦上添花。既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提高升学率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的各项工作都面临许多新的问题。特别是处在特殊地位的新闻舆论工作,一方面要积极调整自身的工作,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另一方面,
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尤其是基础教育在我们国家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与我国经济体制变革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在我国基础教育取得巨大发展和进步。其中农村基础教育作为中国的主要部分。然而在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里我们必须将教育放在首位。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整个教育核心。这不仅仅要求学校严格管理,更重要
期刊
摘要:根据目前环保系统监测站的现状及矛盾,结合我站实际情况,我在这里发表了几点个人对监测机构运转体系的看法及改革设想,总结出一套易于实施运作的管理体制,以供参考。  关键词:监测站改革方案  1、现实与矛盾  根据《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全国环保系统设置四级环境监测站,隶属于同级环保局领导,同时上下级监测站形成网络管理。以上归结为“块块领导、条条指导”,或者说“条块共管。”在这种现行的运行体制下
期刊
多数高中学生认为物理难懂难学。原因是多方面的。高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及物理这一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数学解题能力都比初中有较高要求,学生能否在较短时间内适应高中学习,是能否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现就如何搞好高中物理教学谈谈本人的体会: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内容提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以《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建构问题“支架”,扶学生“上架”的教学。课堂始终以学生围绕着“问题链”的解决为中心,突出外部支持与引导在学习中的作用,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提高学习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史 问题 质量守恒定律
摘 要:   本文首先对试验检测对保证工程公路隧道质量的重要性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公路隧道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最后对公路隧道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旨在与同行分析,不断提高公路隧道质量。  关键词: 公路隧道; 试验检测; 质量检测  试验检测是保证公路隧道质量的重要措施,要确保公路隧道质量离不开试验检测的支持。  一、概述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公路隧道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工程的质
期刊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滑县二中的刘雪辉,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第一课时。这节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期刊
摘要:关注学生的幸福就必需关注课堂,快乐课堂是幸福教育的主阵地。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快乐学习,享受到学习的乐趣,也能更好地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本文结合一些教学实例,就如何和谐构建快乐课堂与幸福教育,从四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快乐课堂 幸福教育 生物教学  2011年,“幸福广东”成热议话题。汪洋到暨南大学做报告就“如何增进全社会的幸福”给大学生提出三点希望,其中第一点希望就是“快乐学习,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