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深刻思想感染和厚实文化熏陶的语文课理念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uxuan365200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喜欢搞形式创新,其实很多活动和教学环节离语文本身越来越远。语文课还需要回到语文中,其中认真钻研文本,开发具有深刻思想感染和厚实文化熏陶的语文课更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
  【关键词】语文课;思想感染;文化熏陶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著名教育家叶澜《什么样的课算好课》中提出五个基本指标: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常态课和有待完善的课。其实语文课在这五条基础上还得有另外两种追求:思想感染和文化熏陶。在课堂中师生对课本进行扎扎实实的研读才应是语文教育的本真,语文课的效率才能真正提高,而这种扎扎实实研读效率评判标准就是语文课能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感染和厚实的文化熏陶。
  一、语文课要追求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感染
  高中生的思维水平已经不满足于对陈述性知识的掌握,他们已经具备理性的批判的思维能力,将学习引向深处,探寻知识背后的真理才符合他们的需要。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很大缺陷就是不能将学生的认知能力引向深处,因为很多老师的语文课缺乏深厚的思想支撑,缺乏对学生思想的引领。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中也指出:“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批判能力。”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深挖文本,上出具有深刻思想感染的语文课,让学生在老师的思想感染下提高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实现深度学习。
  以《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这篇作品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五小说单元。编者在单元导读中提示教师这个单元的任务是引领学生学会从人物、情节、环境三个方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样的设计意图本身没有错,但《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能够有这样的地位背后一定有重要原因,因此文本的教学如果仅仅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的教学不免流于浅显,忽视了经典深厚的思想价值。我在备课时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为一个引子,补充林冲故事之前和之后的内容,引入现代的法治和民权观念,带着学生通过梳理林冲上山的过程和分析原因,引出《水浒传》“逼上梁山”和“替天行道”两个主题,从中考察中国古代的民权、法治、道德的状况,得出了“民权不可夺”和“民意不可违”两大历史启示,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处,扩充学生的认识视野,引起学生深入阅读和思考的兴趣。
  除此之外,像教师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和《归园田居》时,需要开发里面蕴含的道家思想和魏晋玄学思想,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的渊源,学生也才能更好认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归隐主题思想内涵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语文课要追求对学生进行厚实的文化熏陶
  传承人类文化是教育的使命,美国教育家杰克森把教育定义为“促进社会文化传播的过程”,通过这种传播来提升人类的道德福祉,而语文教育则承担着完成这一使命的最重要责任。顺应世界教育前沿理念,《课程标准》把语文的性质确定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些都说明语文课不仅要有对学生深厚的思想感染,更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熏陶,尤其是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大力复兴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我们的语文课更需要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高中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目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气息,语文教师需要深挖这些文化信息,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利用课文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传承民族文化。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按照编者的意图,本课主要目标是深入认识小说文体特点,鉴赏形象。但是一部真正伟大的作品是民族生活、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价值观的结晶,《红楼梦》恰恰是因为这个特点而成为永恒。就《林黛玉进贾府》这个选段,曹雪芹通过对贾府屋宇构造、服饰种类样式、座次餐饮讲究、仆人类别等的描写,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原生态的中国传统贵族家庭的日常生活状况,这些描写中展现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给学生进行深厚的文化熏陶,从文化角度切入是更好的选择。通过带领学生对《红楼梦》蕴含的古代文化的发掘,让学生感受《红楼梦》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体会《红楼梦》的传统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传统礼仪)含量,提高学生的文化审美意识。
  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目都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只注意这些篇目的文学功用,还需要站在文化的角度开发这些篇目丰富的文化因素。比如屈原的《离骚》《湘夫人》涉及“香草”和“美人”等意象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重比兴、寄托的文化思维现象,《陈情表》中关于传统忠孝文化的内涵价值,《伶官传序》展现的中国历史书写的“春秋笔法”文化传统及中国人的史学观念。
  三、教师提高思想文化修养意识是关键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说教育就是促进人心智的发展,而文化的熏陶起著重要作用。美国教育家杰克森在《什么是教育》中对教育下定义说:“教育就是一种道德事业,是促进文化传播的过程。”这些站在教育本质的角度阐释的振聋发聩的话描述了对人类教育的美好愿望,不仅启示我们教师的责任重大,更启示了语文教师语文需要有对学生深厚的思想感染,以提升学生的道德、文化等人文精神修养,让人类信奉的这些核心精神深入到学生的骨髓里面,实现语文的育人功能。
  一堂好的语文课固然需要作为主体的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构建,然而学生学识水平、修养水平、理解水平毕竟有局限,这就更需要老师发挥引领、主导的作用。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对教材的充分发掘,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充分调动,到对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一堂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的语文课需要老师高屋建瓴,充分调动自己的经验、学识,对学生进行感染和熏陶,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迪。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真是不可思议,家长竟然闯进教室里与老师大吵大闹!  事情是这样的:  一名同学的家庭作业没有写,张老师让他补写。可是,一连几天,他仍是一字未动。老师只好捎口信让他家长来。又是几天过去了,还不见他家长的踪影。这天上午,张老师一气之下就罚他站着听课。  下午,我迟到了,连忙脚底生风似的向班上跑去。谁知一到教室门口,看到的竟然是一个大人与张老师吵架的场面!我立即从她们中间钻了过去,并紧张地问:“老师,我
【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普及,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基于此背景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微事物,微课作为教育领域的一种微事物,被广泛应用到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本文重点研究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微课;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
目的:了解老年院内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特点,探讨影响老年血流感染90天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为临床医师对于老年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依据,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病房送检的血培养结果为阳性的病例,回顾性分析符合血流感染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资料,对其人口学特征、感染来源、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病原体种类、药敏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根据患者
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与课程目标紧密联系,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能够引起学生对语文问题的探究,培养语文思维,通过论述语文课堂情境创设的一般方法和需注意的要点,促进
苏州,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适宜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为树桩盆景的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地域环境和自然条件。苏州曾有园林220多处,历经战火,至今尚保存60多处。苏州
【摘要】“微作业”是指教师基于对某一教学目标或重、难点而设计,通过网络微社交软件发布的,学生能短时间内通过网络微社交软件完成并实时提交,并及时得到教师个性化反馈与评价的课外作业。它具有简单精练、针对性强、个性化明显、实时操作的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个性化发展(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外作业)。实践性“微作业”,是传统纸质课外作业的补充和延伸。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要落实语文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就要实实在在从文言文课堂教学抓起。而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以逐字逐句教的教学模式居多,这种课堂教学易导致教和学的脱节,也难实现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因此,语文老师要让文言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实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活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高
文言文教学中,注意以学生生活中熟悉并感到亲切的本土文化带动学习兴趣,既悄然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感情,又为文言文教学提高了效率.在教学吴均《与朱元思书》一课时,我们探析
【摘要】将图画巧妙地引入到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实现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多学科间的互相渗透”。那么,怎样借助图画教语文是实现这一教学思想的核心,运用恰当会事半功倍,运用不当反而使课堂失去语文味。  【关键词】依文绘画;文画比照;借画学文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将图画巧妙
“为人民而论才有生命力。”这是近日一位读者对《人民论坛》发表的评论。对此,我很赞同。在我看来,这也是《人民论坛》的一大特色。收入这本集子的100余篇作品,就是对上述评价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