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个教学片段反思历史虚拟情境教学法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wr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广大的一线教师在尝试将虚拟情境教学运动运用于历史教学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尝到了运用虚拟情境教学的甜头。笔者在文中试着从两个课堂教学案例来分析、反思历史虚拟情境教学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教学片断;历史虚拟情境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1-054-2
  
  一、缘起
  历史虚拟情境教学法是指以客观历史为依据、利用人类思维想象空间创设虚拟历史场景和历史人物激发历史想象体验与历史假设研究的历史教学方法。设置历史虚拟情境设置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真实历史场景下虚拟情节或人物形象设置,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教师所创设出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教学氛围下具体人物和活动,辅助历史课堂教学;历史人物角色扮演,通过扮演历史人物、模仿历史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行,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这种方法既可以让学生把自己放置在特定的历史氛围中去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情感,最终了解历史、领悟历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广大一线教师在尝试中虚拟情境教学运动于历史教学之中,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尝到了运用虚拟情境教学的甜头。不过这种教学方式受到一些专家、教师们的非议,孰是孰非,应该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来检验。作为一名历史教学一线的战斗者,我试着从我的两个课堂教学案例来分析、反思历史虚拟情境教学法。
  二、案例分析
  教学片段一
  师: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后,率领队伍何去何从成为一个亟需思考的问题。曾经,历史课上同学们多少次身回画角连营,站在伟人的身边,叱咤风云。今天,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现在假设同学们是此时革命军中一员,同学们对军队的发展方向和革命前途有什么建议?
  (屏幕上展示资料)现在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以新军阀代替旧军阀,对工农阶级的经济的剥削和政治的压迫比从前更加厉害。在城市地区,国民党的统治基本上确立,大量的军队,逐级控制的建立,这使得城市成为敌人的堡垒,大规模的阵地战取胜希望渺茫。
  而另一边,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敌人的力量微弱。艰苦的生活环境、军需物资供给困难,使得敌人归缩在城市中,而深受压迫、数量众多的农民迫切的盼望一支自己的军队前来解放自己。人民愿意参加包围这支队伍。
  学生讨论(略)
  师:只有当我们置身于那个年代,才可能真正能够感受领悟那段历史。接下来历史正如我们分析一样。毛泽东同志准确分析当时的革命形势,果断命令队伍向井冈山地区前进,开辟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教学片段二
  教师:(展示新航路开辟时期一幅航海地图)
  在新航路开辟的一切条件成熟以后,于是扬帆起航。课前我已经把预习任务布置给大家,现在请同学们站在大西洋的海边。老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一位小组长担任一位新航路的代表航海家,向大家说说你开辟的新航路及途中所见所闻。
  学生讨论(略)
  教后反思
  教学片断一的内容是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以及工农武装思想的形成,由于理论性比较强,时代特点鲜明,对高一学生来说有效了解和掌握具有一定得难度。因此我以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为依据,精心设置一个秋收起义失败后的情境和几个问题,这种形象有趣、生动直白的方式很快将同学带入思考中。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还原当时历史场景,身入其境,自然而然的分析出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
  而教学片断二,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如果仅有文字或图片,都不够半立体,已有的视频大都有自己的叙述视角,不能恰当地达到课标的要求。于是我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到课堂中,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移情入史,去体会、感悟历史人物,了解历史现象。课前几天,我将“寻找阅读有关新航路代表航海家及其开辟新航路的作品”预习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而在课堂上,学生精彩表现证明:只要采用合适的方式进行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能象清澈的泉水一样喷涌而出。
  从这两节课的教学来看,采用了虚拟情境教学的方法,无一例外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并较好地掌握了相关知识点。
  从教学实践来看,虚拟情境教学有以下的好处:
  1.高速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改革下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能在已学的知识和没有学生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而历史虚拟情境教学通过具体情境创设,使课堂气氛轻松愉悦,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增强,
  自觉地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上来。思维活跃,有利地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的作用,在教学设计中老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愿望,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由于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学生的抽象能力和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不能过高估计高中学生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因此,从总体上说,在高中,教师仍然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有的知识,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向同学们来讲诉历史。虚拟情境教学法能够与高中生心理特征相结合,使学生主动、积极分析掌握历史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3.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历史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科的科学性,还要重视人文性,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关注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学生对给定的内容的自身解读,从而使书本课程式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使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新课程强调学生对历史的体验、感受,从而达到内心的选择和情感升华,让学生独立感受人类历史文化的精神家园,个性化的成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教学中,历史虚拟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在符合基本历史背景和史实情况下,可以展开大胆想象,用个性化的语言再现历史,从而理解历史为什么是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与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历史教学应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和多方面成长体验,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历史,用历史来陶冶情操,提高人文素质,全面健康的成长。
  不过对于虚拟情境教学,建构情境的史实基础必须要是真实的,即这一情境虽然是虚构,但要有可能发生。此外,因为虚拟情境设置的导向和目标性明确,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把握、反馈尤为重要,必须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轨道上,反映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使虚拟情境具有效用。
  虚拟情境教学法在实践中被一次又一次检验和完善。从笔者教学经验来看,只要使用恰当,它会在中学历史课堂大放异彩。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时代的接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摄影文化越来越流行,现如今,一个小小的微单都能够拍出大片的视觉感受,而这些恰好为微电影广
双重常为拳家诟病,是该仔细研究,明理或避或运而用之,以达去其弊而用其利。何谓“双重”?双重在何种状况情景时产生?似应进一步探讨,以求明确理解。不致习拳多年,而对双重拳理的认识仍含糊不清。  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说:“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杨公点明是身体的重心与灵活和迟滞的关系,而不是不少拳师所谓的两力相抗为双重。所以,我们探讨双重
期刊
期刊
舞蹈形体课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气质,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本文简单探讨了舞蹈形体训练课程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重视和关注,房屋建筑的质量和安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内容,这也对房屋建筑施工单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强对房屋建筑过程中的结构加固技术的运用,结
乡镇工作是一切工作进行开展的落脚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要能够认识到乡镇统战工作开展的意义.在新的时代乡镇统战工作地位更加突出,作用也更加明显.新形势下要对统战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仁”是儒学的核心,影响极其深远。当下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人性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需要通过儒学重塑。本文对“仁”以及儒学对人性的终极关怀两
本文提出道路交通安全决策具有驾驶员生命损失及责任主体差异的特点并由此产生事故经验积累障碍、责任落实障碍、生命价值评估障碍以及责任主体个人化四类问题,将这四类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在治理结构方面一直存在着问题,因此经营效率无法有效提高.目前,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这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以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全文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