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之探讨

来源 :搏击·武印文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fa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重常为拳家诟病,是该仔细研究,明理或避或运而用之,以达去其弊而用其利。何谓“双重”?双重在何种状况情景时产生?似应进一步探讨,以求明确理解。不致习拳多年,而对双重拳理的认识仍含糊不清。
  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说:“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杨公点明是身体的重心与灵活和迟滞的关系,而不是不少拳师所谓的两力相抗为双重。所以,我们探讨双重应以“是否重滞,变转不活”为准则。而不以“两力相抗”为准则(见下述阐明对敌接触两力总是相抗、对等的解释)。
  再藉前辈拳师许禹生在注释《太极拳论》之“双重则滞”中所明确指出那样,双重“有彼我之双重,有一己之双重”。
  因此定义:“虚实不分,迟滞不敏,变转不活”的状态为双重;且有自我运拳双重(一己之双重),和敌对实战双重(彼我之双重)之分。试作如下解释:
  一、“自我运拳双重”是指自我行拳走架时的自我双重。
  指的是自我行拳走架锻炼时出现:虚实不分;筋骨不松;气不舒转;意念紧张的状态。虚实不分,则变转不活;筋骨不松,则无从运劲;气不舒转,则有害身心;意念紧张,则思辩不灵。都是一己之双重。
  1、行拳走架须虚实运化,人体重心不可长时均布滞留于两承重脚上(即双重)。只可虚位以待,不可双重滞留。否则必致应敌迅变迟钝,失去“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灵动敏感性。
  2、筋骨不松亦属双重。有弛才有张,用时才能出劲。弛是常态,张是瞬态,这是诀窍。即发手时筋骨放松,至击敌接触前瞬间突然握紧拳头,打完瞬间即放松弹回。若一开始就绷紧筋骨出拳实不可取。一是形先外露,二是持用拙劲耗能太甚。
  3、气不舒转,血气奋张更为双重。那有拳家自堵血脉通畅,血压升高,憋气伤身,更何谈应敌自如。
  4、意念紧张,是主帅双重。胆气不足,神经紧张,思辨不灵,未战先馁,指挥失当,怎能应敌?
  故行拳走架必须谨防“双重”。时刻保持:虚实相济,松舒轻灵,脉穴轻合,意清神足,而能流畅出劲,致达随心所欲。
  在此特录田兆麟大师褒扬“偏沉则随”,不可“双重”的一段话:“‘立如平准,活似车轮’,乃一切势法之基础,乃可随而不滞。所谓随者,须将两足分清虚实,使重心常在一足之内,作止变转,常将两足交互相代,以支其身,则重心不至提高,动中依然稳定,动时仍可发劲,此所谓偏沉则随也。以支身着力于一足,故曰偏沉,以身体各部可任意而动,故曰随也”。
  二、敌对实战双重是指敌我实战时敌对的双重。
  首先要明白一个“重”的问题。敌我双方接触就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就是双方都有重的感觉,这就是所谓重。自我运拳有单重(使重心常在一足之内)、双重之分(重心均布于双足)。那么对敌实战如何定义单重、双重呢?
  根据《太极拳论》“双重则滞”之说和杨澄甫在《太极拳说十要》中所说的“虚实能分,而后转动轻灵,毫不费力;如不能分,则迈步重滞,自立不稳,而易为人所牵动”等语可以定义:敌对实战处于“滞重失活’,状态即为“双重”。
  即是:若接触作用力线正对敌方重心,则敌方为双重。因此时敌方处于被直线发送的“滞重失活”状态,直接受到“发放方内劲能量”的作用,且不易化解,而被击出。若接触作用力线偏离敌方重心,则敌方不为双重。因接触作用力对重心的偏距会使敌方身体自动产生旋转,自动转化了对手发放的内劲能量,使直线移动能量变成了旋转能量而不被击倒或被掷出,同时还会使发送方失稳沿切线方向扑出。所以或可称偏离对方重心所感知的重为单重。
  例如“搂膝拗步”,我右掌藉右脚根为支撑,经脚、踝、膝、腿、胯、腰、肩、肘、臂、腕、掌传递,采取向前“跟步”(即半步跟)发劲推击,且推击力线正对敌方重心(即拳术所说“击中”)。此时,敌方为双重,被推移击出,不易转化。而我方为单重,靠的是自身整体左转贯性矩与右掌推击力保持平衡。这就是以我之单重发对手双重的范例。
  拳友推手都知道找“重”的感觉,一旦对手出现“滞重失活”之时,即是发放对手的好时机(俗语“得机”)。所以说,只要双方接触就有重的产生。问题是拳手如何使“重”转化而加以利用。
  “重”于敌对双方是对等的,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相对的两个物体,似乎谁都没有便宜。如果按一般概念,会说:“双方顶牛‘双重’,能逼退力小者,力大者胜”。是这样吗?我说:“其实在推移过程中,不是推动者力大,被推动者力小。而推压处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仍然总是相等的,不存在谁力大、谁力小。那如何来理解推移过程呢?这要从作用力使物体移动所需要的能量,即推力做功来理解。
  在推动被动方移动过程中,使被动方身体质量(m)产生加速度(a),推动方所需的力F(即F=ma)与推移距离S的乘积,就是推动方付出的能量(作功)。
  即推动方所作的功P=F·S;
  同时就会使被动方获得以速度(v)运动的动能E=1/2·mv2
  这就是惯性作用能量交换的理论分析。
  实际物体移动还会有摩擦阻力,支撑反力等的介入。但推移过程中接触区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仍然总是相等的。无所谓谁力大、力小,只是推动方付出了做功的能量,使被动方在移动中获得动能。
  这能量就是拳友们需要通过锻炼而能增强的内劲(即内能E)。所以,我们说:“发放对手是靠内劲能量”起作用。当然,内劲发放必须要有支撑点,这就是要练就稳固的桩步,且养成“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的动作习惯。
  既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相等的,所以就不要在力大、力小上动脑筋,要在转化上动脑筋。而要按《太极拳论》所说,熟练“粘黏连随”、“引进落空”、“化发相随”、“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求智胜。
  1.例如对手双掌向我正身按来,若我以双掌对顶,即为双重对双重的顶牛。若转而变为我以对手按进相同的速度身接其掌,并双掌外粘合其臂,随身后引,使其落空;趁其感落空惊慌后退时,我即内旋合掌回按,使其跌出。是为“引进落空,化发相随,小胜大”。化发取胜。而使敌方双重回倒。
  2.再譬如,敌以拳正击我胸腹,我即含胸收腹顺接,并以双手正反合黏敌臂,速向后撤步使敌进拳落空,双手顺势随撤步牵引发送,使敌前冲跌出。是为“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引发取胜。而使敌方双重冲前扑倒。
  3.又如敌用拳正向冲击我身,我速以双掌扣套敌臂肘腕,随腰旋化,横向发出使敌偏跌而出。是为“直击横化,四两拨千斤”。旋发取胜。使敌重心侧旋失衡,侧冲跌倒。
  上述均为见“重”对中而发之招术。尚有利用“力偶”破坏对手平衡的实战用法。对敌中心采用平行反向作用发劲,使敌失稳旋动,而被击倒。
  1、例如敌我双搭推手顶牛双重时,采用左右手“浮沉”变化的左右“力偶”旋动,就能破坏对方平衡,使敌或左或右失衡倾倒跌出。
  2、再如“抱虎归山”的“右手抱回,左手推掌”形成的前后“力偶”使对手向后仰倒,或向前扑倒。
  3、又如“转身摆连”最后一动,双手牵敌左臂侧后移,并起右腿向右摆踢敌身,这上下“力偶”的作用,或使敌胸腹受伤,或使敌向左后倒伏。
  总之,太极拳术对敌实战原则是:“接手找重、化发相随、操控失衡,降服即止”,施之有效、明理、有德的拳艺。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为其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使人们的身心愉悦.住宅工程的装修质量与人们的居住条件存在较大关系,为了能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需要对装修装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迫切而现实的问题。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导者,在面对新的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怎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会计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就显得非常重要,虚假不实的会计信息会阻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首先阐
高校学生专业社团活动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建设校园文化、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威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
清水混凝土模板的优势十分显著,其平整光滑、色泽均匀并且还有着很好的装饰性.在建筑工程当中,清水混凝土模板的应用十分的广泛.但是清水混凝土模板需要很高的施工技术,其施
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对文章进行品鉴欣赏,从而完成一种高级的审美精神活动.文学以语言文字为媒介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现人们的精神世界.读者通过阅读,获得对文学作
面对智能手机迅猛的普及速度以及传统阅读习惯改变的现状,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也应与时俱进,改变传统宣传思想观念,调整手机宣传链条,开发直接面向大学生的行业手机报,并探索“新旧融
现阶段我国城市工业及其他建筑用地十分紧张,土地资源十分紧缺,而高层建筑对于节约土地资源缓减城市用地压力十分有效.高层建筑极大地缩减了建筑用地的面积,在投资上面也比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人们对于现代科技时代的接受,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碎片化,摄影文化越来越流行,现如今,一个小小的微单都能够拍出大片的视觉感受,而这些恰好为微电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