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库切的《耻》和人住的“耻”

来源 :当代外国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aijj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10月2日,已经移民澳大利亚的南非作家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J.M.Coetzee,1940-)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此前一年(2002年9月),译林出版社已经出版了由张冲、郭整风翻译的库切小说《耻》(Disgrace)。该小说最早完成并出版于1999年,库切不仅因此第二次荣获英国布克奖(库切是世界文坛惟一两次获得布克奖的作家),而且同时获得当年度英联邦作家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小说提名奖、《纽约时报书评》年度最佳图书奖等重大奖项。尤为重要的是,由于《耻》集中且艺术地探讨了“人能否逃避历史”这一几乎他所有作品中都加以关注的中心议题,自然也就成为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极具代表性的扛鼎之作。
其他文献
洛什卡列夫一家住的简易房被叫做三号楼,它有一半是两层的,二楼的另一半和楼梯在战争中就被毁了——不是炮弹炸的,而是炉子失火所致。从那以后,要到二楼剩下来的部分去就得爬单梯。洛什卡列夫从军队医院回来之后把这梯子给加固了。那是秋天,格拉尼娅把丈夫瓦西里背回来拖进了二楼,当时他军服上的奖章哗哗作响。以前梯子立得不太稳当,小孩子们常常恶作剧地把它推倒在地,每当这时格拉尼娅和女儿尼娜就会叫喊着让他们把它靠回墙边去。
我名叫耶利米·以西杰·德弗罗。我爸爸是个《圣经》迷,但眼下我们暂且撇开这事不谈。人们只管我叫J.E.,布奇也这么叫,但我想这不是很重要。1943年10月9日我出生在巴吞鲁日。5岁时我们搬到了孔富西斯的克拉门大街16号。之后我就一直住在那里。
期刊
我不知道事情的起因。一群人来到爱德叔叔的住处,说广场上即将举行一个宴会,叔叔叫我快去看。黑暗中,我冒雨跟着他们来到了广场。我们赶到那里时,所有的人都在围观那黑人,他们外表平静,内心疯狂。一些人手里还拿着枪,其中一个用猎枪对准那个黑人的裤裆,手指来回推动,仿佛真要扣动扳机,但他没有这么做。广场正对着法院,钟塔古老的钟敲响十二下。雨水不停地滴落,使人感到寒气彻骨。每个人都很冷,那黑人一直紧紧抱着自己的身子,想要止住哆嗦。
这是一座多雨的城市,连绵的雨水将我的爱与伞紧紧地联结在一起。那是一把黑色的伞,伞柄上包着皮革,一行白色的线缝针脚,金属的伞尖儿微微弯曲。从阿贝街驶往车库的最后一班公交车就要出发了,我们急忙跑去赶车,偏偏把伞尖儿钩在了穆尼家的窗格上。待我们下车会合的时候,正赶上布兰查德城鼓笛乐队在伯格码头公厕后进行表演,观众不多,就几个从苏格兰酒吧门前路过的行人:“有朝一日他会来/我所爱的人/他腰身壮,体魄强/我所爱的人。”这是一个礼拜天的下午。
事后,无论汉森何时想起此事,他都说不出为什么在那个星期天他把孩子和年轻的保姆一路带到了格里尔家。格里尔的处境很糟,深陷在一些汉森不应该接近的事情中。然而事实是他还是去了,并且带上了孩子。
期刊
期刊
期刊
当今乌克兰文学受到来自美国等西方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对橙色革命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历史回应,希望建构独特的民族文学身份。早在20世纪20年代,乌克兰文化界就出现西方化的倾向。吉日伊·劳伦内科(Jurij Lawrynenko)在追忆这一时期的一篇文学评论文章中称该时期为“未实现的文艺复兴”。在后独立主义浪潮中,乌克兰语与乌克兰文化更深地植根于本土,改变了对前苏联的依赖关系。乌克兰杰出的音乐爱好者聚集在首都基辅独立广场上,连续数周在严寒中为聚集在那里的反对大选的示威者们演奏乐器,摇滚乐、雷格乐纷纷登场。这一
莫里斯·肯尼(Maurice Kenny)1929年生于纽约,是当下美国土著诗人中最负盛名的一位。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30多部诗集、小说和随笔。其中,他的长篇哀歌《母亲组诗》(Mama Poems)获得1984年的美国图书奖;另外《布莱克罗勃》(Black—robe)、《伊扎克·犹果》(Isaac Jogues)以及《两河之间》(Between Two Rivers)等书都曾获普利策奖提名。肯尼认为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泰克万通提,莫利·布兰特(1735—1795)))(Teconwantoti,Mo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