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国家的发展变化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题概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西欧各国走向联合,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苏联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最终走向解体;东欧各国为摆脱斯大林模式,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革,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结果东欧各国社会制度发生改变;亚非拉各国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振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复习目标】
  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知道欧洲联盟。
  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
  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
  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运动。
  通过印度独立、“非洲独立年”、古巴革命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知道中东战争,认识战后中东地区矛盾的复杂性。
  【知识梳理】
  一、二战后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
  1.美国的发展
  时间表现原因
  20世纪
  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其迅速,呈现一片繁荣景象。①拥有广阔的国际市场。
  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③政府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20世纪
  七八十年代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
  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经济缓慢回升。
  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逐渐好转。①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弊端日益显露。
  ②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20世纪
  90年代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了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新经济时代。①美国政府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③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欧洲的联合
  (1)恢复和繁荣
  表现: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的工业生产已经大体达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50年代至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荣。
  原因:①美国的大力援助。②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2)欧盟成立
  时间: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欧洲联盟,简称欧盟。
  规则: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作用: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对成员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日本的崛起
  时间表现原因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在许多重要生产领域名列世界前列。①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③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④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1974—1975年发展速度减缓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恢复发展实行“科技立国”的政策。
  4.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及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
  结果:改革失败,1964年,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评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戈尔巴乔夫改革
  目的:改变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
  内容:首先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没有取得成果,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结果:国家权力分散,导致苏联解体。
  5.匈牙利的改革
  背景: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措施:在政治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在经济上,放慢重工业发展速度,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在工业方面也进行了管理体制的改革。
  结果: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为六七十年代的全面经济改革奠定了较好的经济基础。
  二、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一)亚洲
  1.印度的独立与振兴
  背景:二战后初期,亚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概况:1947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后来,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成立共和国。
  振兴: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的成就卓著。
  2.韩国、新加坡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现代化国家。
  (二)非洲
  1.埃及独立
  (1)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2)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2.“非洲独立年”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30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3.纳米比亚独立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三)拉丁美洲
  1.古巴革命
  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1999年底,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全部主权。
  (四)中东地区
  1.战火频仍的中东
  (1)背景:①一战后,英国获得巴勒斯坦地区的“委任统治权”,并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②二战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地区“分治”、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个阿拉伯国家的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英国宣布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2)表现: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
  2.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
  (1)原因:①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②大国的介入使问题更加复杂。③历史、宗教、种族等因素使矛盾更加复杂化。
  (2)关键:巴以冲突。
  3.现状:中东和平进程出现曲折和反复,步履维艰。
  【拓展提升】
  1.美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①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家要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克服经济发展中的缺陷。②要抓住发展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2.西欧经济发展的启示。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②牢记历史不是延续仇恨,化干戈为玉帛是历史的进步。③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实现“双赢”或“多赢”,我国应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谋求共同发展。
  3.日本经济发展的启示。
  ①要善于抓住机遇,加强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4.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启示。
  ①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曲折中前进的。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而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③经济建设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④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⑤搞好执政党建设,坚持党的领导。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依法治国。
  5.动荡的中东局势引发的感悟。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但地区冲突、民族矛盾等成为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矛盾加剧了世界的不安定。
  【真题解析】
  1.(2016·海南)下框所示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
  A.亚洲独立与振兴
  B.欧洲复兴之路
  C.非洲独立浪潮
  D.拉美独立运动
  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革命
  196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以后,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革命,赢得了埃及的独立;仅1960年一年,非洲就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正确答案为C。
  2.(2016·海南)二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 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90年代有 1/3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这说明日本( )
  A.大力扶植私人企业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D.十分重视教育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根据题干内容可以看出日本非常重视发展教育。故正确答案为D。
  3.(2016·山东淄博)下表是1951—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下列选项对表中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B.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D.西欧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951—1991年美、日、西欧工业的发展。通过观察上表,可以看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但不能说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加大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这一时期,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都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因此,人们认为美国进入到新经济时代。故正确答案为A。
  4.(2016·四川成都)二战后,某国在短短40年间,从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这个国家是( )
  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日本崛起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陷于崩溃边缘。日本利用美国的援助,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和科技,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等,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故正确答案为D。   5.(2016·四川自贡)促使日本经济在“二战”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植 ②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③重视科技和人才培养 ④实行民主化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了社会改革,在经济上采取扶持政策;日本还大力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促进了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日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
  6.(2016·湖南长沙)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A.进行反封建民主改革
  B.充分利用外援
  C.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D.发动对外战争,扩大国际市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成果;西欧国家则得到美国的援助,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促进经济持续繁荣;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日本政府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促使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因此可以看出,美国、西欧和日本都利用了高新技术成果,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故正确答案为C。
  7.(2016·山西)下面一组图片呈现的是德国小伙儿威廉的生活片断。为他的快乐生活提供了如此便利的直接原因是( )
  A.联合国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B.欧洲联盟推动了欧洲经济一体化
  C.亚太经合组织促进了区域化合作
  D.世贸组织有利于成员国贸易自由化
  8.(2016·四川雅安)到欧盟各国,你可以看到( )
  ①大多数成员国使用单一的货币 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自由流动 ③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 ④成员国内部货物自由流通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第7、8两题主要考查了欧洲联盟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盟各国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欧盟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故第7题正确答案为B,第8题正确答案为D。
  9.(2016·四川雅安)下列关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受严重打击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B.通货膨胀的困扰
  C.信息产业单一发展的弊端D.债务负担加重的制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故正确答案为A。
  10.(2016·新疆)张亮同学以“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以下他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①印度独立后大力发展科技,成就显著 ②1956年埃及宣布将巴拿马运河收归国有 ③1959年古巴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战后亚非拉国家奋起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独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工农业都有了巨大发展,科技领域成就卓著;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不是巴拿马运河;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故正确答案为C。
  【专题集训】
  1.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新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美国经济的最主要特征是( )
  ①信息化 ②全球化 ③多极化 ④军事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
  2.二战后到七十年代,西欧和日本经济快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D.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
  3.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B.联邦德国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C.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持续繁荣
  D.日本实行“科技立国”,促进经济飞速发展
  4.右图资料卡关于欧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成立原因B.成立时间
  C.地位D.影响
  5.下列措施中,既是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又值得我国借鉴的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B.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C.重视发展教育和科技D.实行贸易保护政策
  6.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
  A.列宁B.斯大林
  C.赫鲁晓夫D.戈尔巴乔夫
  7.下列苏联领导人中,先后把经济和政治作为改革重点,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D.戈尔巴乔夫   8.东欧剧变以后,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但有一个国家却得到统一,它是( )
  A.苏联B.匈牙利C.德国D.英国
  9.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改革。其改革的具体原因虽有所不同,但其根源都是( )
  A.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B.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
  C.中国改革开放的影响D.赫鲁晓夫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10.1999年,巴拿马人民取得了捍卫民族主权斗争的重大胜利,主要表现在( )
  A.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B.废除了封建大庄园制
  C.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D.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1.某位同学在学习历史时制作了下表。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
  时间事件历史人物
  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纳赛尔
  1959年古巴革命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B.两极格局的形成
  C.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1年12月26日,《纽约时报》刊登文章称,据说斯大林去世后留下两个信封,一个信封的标签为“遇到麻烦时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批评我”;另一信封的标签是“遇到更大麻烦时打开”,信封里的纸条上写着“像我那样做”。
  材料二 史学界对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评价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是必要的……但是由于……措施不当,因此导致了非其所愿的恶果,这叫好心办了恶事。另一种认为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在于搞垮苏联……他是苏联社会主义事业的叛徒。
  材料三 东欧国家由于教条主义地袭用苏联模式……出现许多问题和错误,这些问题和错误当然是导致后来东欧剧变的原因,而产生问题和错误的根源在于苏联模式。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一苏联领导人最终听取了斯大林的“第一个建议”?导致该领导人开展的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戈尔巴乔夫启动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如何理解他的改革“好心办了恶事”?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欧剧变开始于哪一年?东欧剧变的实质又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可从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中吸取哪些教训?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C 6.C 7.D 8.C 9.A 10.C 11.A
  12.(1)领导人:赫鲁晓夫。根本原因: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必要性: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苏联社会发展,他上台后,苏联经济发展面临停滞局面。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的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却导致了苏联解体。
  (3)1989年。实质: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警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言之有理即可)
其他文献
国计民生皆关注,思想行为真导航。仔细品读2015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A卷,犹如炎炎夏日里一股凉爽的清风扑面而来:鲜活的生活情境,深远的命题立意,突出的问题意识,强烈的责任担当,巧妙的问题设计,鲜明的价值取向。该试卷真正做到了弘扬真善美与鞭挞假恶丑的统一,实现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既考查了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全面考查了考生的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既突破学科领域,成功实现“跨界”,强化综合性,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2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中国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全面启动了青年普法志愿者大型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结合不同人群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2012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根据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的投票结果,湄公河案专案组、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嫣然天使”负责
1. 2011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启动 9月26日,2011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在京正式启动。今年“敬老月”的主题是“敬老助老,从我做起”。“敬老月”活动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旨在大力宣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应对策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老年优待、文化体育、老龄宣传等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  2.温家宝在全国节
时间:2015年3月9日  场合: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  观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
一、形成综合行政执法合力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多样化。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守法、执法不严等问题。若想要加快转变农业农村部门职能,提高农业执法监督能力,则需要整合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全面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法治作用,及时处理利益冲突,解决冲突和纠纷,促进和谐稳定进入农村。  二
【热点综述】  2016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2006年7月河南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下列选项与安阳有关的是()  A.甲骨文 B.龙门石窟 C.地动仪 D.造纸术  2.河南古代有许多辉煌的成就。下列古代成就与河南无关的是()  A.《
【热点材料】  2017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这五节课,多角度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
【背景资料】    材料一农奴制是人类历史上取代奴隶制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农奴制已经成为历史,然而,中国的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直到1959年才被消灭。而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非人道社会的革命性事件,便是1959年的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西藏百万农奴由此获得解放,成为20世纪人类“废奴”史上最辉煌、最壮丽的诗篇。  20世纪50年代中国废除西藏地方的封建农奴
【主题要点】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一、二、三单元讲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主要线索是国际关系的演变。这条线索贯穿教材始终,是本册教材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另外一条线索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史,主要涉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及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查本部分知识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在复习时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