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的世界与二战

来源 :中学政史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jie_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题要点】
  九年级世界历史下册第一、二、三单元讲述的是1917年十月革命发生至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历史,主要线索是国际关系的演变。这条线索贯穿教材始终,是本册教材最主要最关键的部分。另外一条线索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史,主要涉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及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考查本部分知识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等,在复习时要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挖掘。
  【知识链接】
  一战后的国际关系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地点:巴黎凡尔赛宫。
  2目的:戰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
  3参加国:27个国家。主宰国(三巨头):英(首相劳合·乔治)、法(总理克里孟梭)、美(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约。
  (1)1919年6月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2)1919~1920年,协约国分别同其他战败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签订和约。
  5巴黎和会的性质:是战胜的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一次分赃会议。
  6对中国的影响、原因与启示:
  (1)影响:《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政府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原因:帝国主义列强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实力外交政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际地位低下,在外交上没有任何权力,任人宰割。
  (3)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要提高综合国力等。
  7作用:凡尔赛体系建立。
  1919~1920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同德国、奥地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战败国分别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二)华盛顿会议——巴黎和会的继续
  1背景:美日在亚太地区(东亚、太平洋地区)矛盾尖锐。
  2时间:1921~1922年。地点:美国华盛顿。
  3目的:协调帝国主义国家(特别是美日)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
  4参加国:九国(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主宰国:美、英、日。
  5结果:签署《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1922年)。
  6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
  《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重新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7影响: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这些条约构成了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1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的国际新格局。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及影响。
  (1)实质:是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影响:改变了欧洲及亚太地区的政治格局;没有消除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二、经济大危机
  1背景:1924~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繁荣”一时。“繁荣”背后却孕育着危机。
  2爆发: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时间:1929~1933年。
  4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5影响:①经济萧条,工人失业,人民生活严重恶化,社会生产遭严重破坏。②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为此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三、应对大危机
  (一)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
  2前提: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目的:以消除经济危机。
  3“新”(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措施:①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②整顿银行。③调整农业。④兴建公共工程。
  5成效与影响:①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②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③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能力与管理得到加强。④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⑤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邪恶的轴心国集团
  1德国法西斯政权——纳粹政权的建立。1933年,希特勒上台,逐渐集总统和总理大权于一身,称为国家元首。
  21922年,法西斯党徒向首都罗马进军,法西斯专政在意大利建立起来。
  3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36年,军部内主张建立“高度国防国家”、加速对外侵略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二战风云
  一、走向世界大战
  1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在捷克代表不在场的情况下签订协定,将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一事件史称慕尼黑阴谋。
  2二战爆发的原因。
  ①根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大危机是加速二战爆发的重要原因。③绥靖政策的影响。
  3二战的爆发。   (1)时间:1939年9月1日。
  (2)标志: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4德军的进攻:1940年春夏之交,大举进攻北欧和西欧诸国——法国投降——不列颠之战——苏德战争。
  5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1)根本原因:日本企图实现“大东亚共荣圈计划”,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霸权。
  (2)时间:1941年12月7日。
  (3)概况:偷袭珍珠港,还对东南亚各地的美英军队发动进攻。
  (4)结果:日本仅以微小代价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1942年春,侵占了东南亚广大地区和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屿。
  (5)影响: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6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威胁到各国利益和安全。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2)《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结成了经济、军事联盟,壮大了反法西斯力量,鼓舞了斗志,加速了胜利进程。
  二、二战的转折、胜利
  1雅尔塔会议。
  (1)时间、地点: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2)会议内容:会议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
  2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3胜利:
  (1)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政治探索:十月革命
  1胜利标志: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
  2建立政权: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告工人、士兵、农民书》——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3革命特点: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4十月革命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
  5十月革命意义:
  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二、经济探索
  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
  (1)实施的原因:①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
  (2)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时间:1921年。
  (4)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结果: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斯大林时期的探索——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1928~1937年,苏联的“一五”计划和“二五”计划。②重点:重工业。③结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2)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①时间:1936年。②标志:新宪法的颁布。
  【重难点解析】
  1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首先,罗斯福新政的实施,避免了美国经济的彻底崩溃,恢复了生产力,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其次,罗斯福所做的努力是开创性的。再次,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实质上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同日本、德国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的策略相比,新政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民主的解救危机方式。同时,要看到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并未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2理解二战的战争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法西斯的残暴本性得到充分暴露。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3了解罗斯福新政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相同点:都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生产的发展;都是成功的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不同点:①性质和前提条件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改革;罗斯福新政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改革。②方式不同:新经济政策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利用市场与商品关系来扩大生产,国家放松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是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
  4知道美、德两国摆脱经济危机的不同方式、原因及其影响。
  (1)不同方式: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了危机,保留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则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企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摆脱危机。
  (2)原因:①德国有军国主义传统;美国有民主传统。②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承受力强,可用改革的办法来摆脱危机;德国是一战战败国,经济基础薄弱,资产阶级急于用侵略扩张这种极端办法来摆脱危机。③罗斯福和希特勒个人的作用。   (3)影响:美国经济恢复,阶级矛盾缓和,保留了民主制度,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德国则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成为了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和主要发动者,给自身和世界人民带来了灾难。
  【试题演练】
  一、选择题
  1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个条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
  A《凡尔赛和约》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D《九国公约》
  2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3下表是17世纪以来出现的一系列重要文献。它们( )
  ①反映了近代以来国际争端频繁 ②得到了各国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 ③展现了人类追求和平的持续努力 ④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法律依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
  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
  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
  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
  5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由法西斯政党控制政权B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对外推行侵略扩张D疯狂扩军备战
  二、材料解析题
  6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图二所示的两次会议召开后形成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图一、图二所示的会议上签署的涉及中国的条约分别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7经济体制的不断创新和经济政策的不断调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货币金融部门的危机
  从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个年头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缩减了2/3
  材料二:在某种意义上,有人说罗斯福挽救了市场经济。就是说,市场经济不是没有毛病,在30年代的时候出了一些毛病。他引进了一些新政,然后使市场经济又回到了一个比较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创了市场经济的新模式。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史学界对“新政”作用的评价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持“功大于过论”者认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基本上是一种进步现象。首先,“新政”挽救了危机,使美国人民摆脱了危机的困苦局面;其次,在缺少足够的宏观经济政策知识的时代,罗斯福所做的努力确实是开创性的;再次,罗斯福“新政”开启了美国以后历届政府实施国家干预政策的大门,成为缓解自由主义经济制度之弊病的一剂良方,并在实质上加强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威;最后,在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同日本、德国为转嫁危机而发动战争的策略相比,“新政”无疑代表了一种进步、民主的解救危机方式。持“过大于功论”者认为“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教师教学用书》
  (1)材料一反映的是何事件?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开创的“市场经济的新模式”有何特点?目的何在?
  (3)你认同材料三中哪一观点?试结合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
  “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得听我的。”
  “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
  “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
  “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请举一例。
  (2)材料二中列宁所作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1D 2D 3C 4A 5A
  二、6(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①巴黎和会上签署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愤慨,引发了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意思相近即可)
  7(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或经济大危机)。
  (2)国家干预经济。消除经济危机,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3)略。观点鲜明,思路清晰,意思相近即可。
  8(1)矛盾:美國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法德两国宿仇和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
  (2)判断正确。原因: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暂时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日本因而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意思相近即可)
  ··
其他文献
【背景材料】  2008年4月29日,是著名的“汪辜会谈”15周年纪念日。15年前的今天,海峡两岸两位著名的老人——汪老和辜老在新加坡海皇大厦签署了“汪辜会谈共同协议”,标志着海峡两岸关系揭开新的一页。    1993年4月27日至30日,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在祖国大陆一年多来的积极推动下,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正式举行第一次“汪辜会谈”。这是海峡两岸高层人士在长期隔绝
国计民生皆关注,思想行为真导航。仔细品读2015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A卷,犹如炎炎夏日里一股凉爽的清风扑面而来:鲜活的生活情境,深远的命题立意,突出的问题意识,强烈的责任担当,巧妙的问题设计,鲜明的价值取向。该试卷真正做到了弘扬真善美与鞭挞假恶丑的统一,实现了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的统一,既考查了考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又全面考查了考生的核心能力与核心素养;既突破学科领域,成功实现“跨界”,强化综合性,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2年12月4日是全国法制宣传日,中国法学会和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围绕“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的主题,全面启动了青年普法志愿者大型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结合不同人群需求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  材料二:2012年12月4日晚,《法治的力——2012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盛典》落下帷幕。根据法治人物推选委员会的投票结果,湄公河案专案组、刑诉法专家陈卫东、“嫣然天使”负责
1. 2011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启动 9月26日,2011年全国“敬老月”活动在京正式启动。今年“敬老月”的主题是“敬老助老,从我做起”。“敬老月”活动由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组织开展,旨在大力宣传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和应对策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走访慰问、志愿服务、老年优待、文化体育、老龄宣传等活动,为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献爱心。  2.温家宝在全国节
时间:2015年3月9日  场合: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  观点: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不能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要做好加减乘除。加法——投资、需求、创新,减法——淘汰落后产能,乘法——创新驱动,除法——市场化程度。现在加法多、其他少,亟待补课。
一、形成综合行政执法合力的必要性  近年来,农村经济社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多样化。一些基层干部和群众法治意识淡薄,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守法、执法不严等问题。若想要加快转变农业农村部门职能,提高农业执法监督能力,则需要整合农业综合执法队伍,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完善农村治理体系。全面提高执法能力水平,充分发挥法治作用,及时处理利益冲突,解决冲突和纠纷,促进和谐稳定进入农村。  二
【热点综述】  2016年7月1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
第一部分 选择题  本部分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在每小题后的括号内。  1.2006年7月河南安阳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安阳是我国著名的古都,下列选项与安阳有关的是()  A.甲骨文 B.龙门石窟 C.地动仪 D.造纸术  2.河南古代有许多辉煌的成就。下列古代成就与河南无关的是()  A.《
【热点材料】  2017年9月1日,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播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中华骄傲”为主题,通过“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载道、丝绸新路”这五节课,多角度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旨在引导中小学生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寻找中国自信的源泉,培养他们爱党爱国爱人民,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
【背景资料】    材料一农奴制是人类历史上取代奴隶制而出现的一种社会制度。到了19世纪,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农奴制已经成为历史,然而,中国的西藏地方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直到1959年才被消灭。而从根本上改变这种非人道社会的革命性事件,便是1959年的平息叛乱和民主改革,西藏百万农奴由此获得解放,成为20世纪人类“废奴”史上最辉煌、最壮丽的诗篇。  20世纪50年代中国废除西藏地方的封建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