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采血及其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oe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静脉采血是为受检者采集、留取静脉血标本、协助受检者达到体检目的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和预防措施来确保标本的采集质量,即使穿刺的成功率再高、速度再快也无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见,静脉采血是检验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静脉采血 检验结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2
  【中图分类号】R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2-02
  笔者工作的地方大多是健康体检,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要求穿刺的成功率,还要求速度快,更重要的是保证标本的采集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多方面注意:
  1 采集前的准备工作
  1.1 为体检者营造一个干净明亮、安全、有序的采血环境;检查登记本、采血针、止血带、真空采血管和75%酒精棉球。
  1.2 通过信息核对、解释交流评估其是否有焦虑、紧张、害怕等不良情绪存在,如有则给予积极暗示、鼓励、安抚和必要的保证以便完成采集。
  2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2.1 采血部位的选择。健康体检中,一般取坐位。选择血管时,一般选择正中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应避开静脉瓣、静脉结节、水肿或疤痕部位。当肘部静脉不明显时,可选择手腕部、外踝部静脉,婴幼儿亦可选择颈静脉。
  2.2 穿刺技巧。选择静脉条件好的一侧,选粗大、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作为穿刺点,在穿刺点上方5~10cm处扎止血带并嘱受检者握拳,可增加血管的充盈度提高采血成功率。常规消毒,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针尖斜面向上快速刺入进行采血。根据年龄、体态的差异采取不同方法进针,对血管较粗、较直的受检者穿刺进针时角度要大一些,可减轻疼痛;对血管较细而浅表的,针头应小角度沿血管侧缓慢刺入血管内;老年人皮肤本松弛,血管脆,进针角度不宜过大,防止穿破血管。采血完毕后,在针头离开皮肤的瞬间用棉签迅速按压穿刺点,持续3~5min止血,不可揉搓,以免穿刺部位渗血,造成局部淤血肿胀。
  2.3 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从标本采集到完成测定的时间通常不宜超过2h。标本在送检过程中要防止震荡、阳光直射、污染;接收人员要认真查对、验收、登记;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标本需妥善保存。
  3 血标本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3.1 受检者的个体状况。很多待测物质易受食物消化吸收的影响,因此最好在空腹10~12h后采血。注意不要延长禁食时间,长时间的禁食体内物质代谢分解大于合成,不适合用于游离脂肪酸、酮体、血糖等測定;受检者饮酒可引起乳酸、尿酸立即升高,连续饮酒可引起转氨酶升高;强烈的肌肉运动明显影响体内代谢,对RBC、WBC、Hb、丙酮酸、乳酸、CK、AST、LDH、ALP测定有明显影响;情绪激动、紧张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对血常规、激素、乳酸、血糖等指标有影响,因此采血前应保持受检者情绪稳定、安静。某些体检者体检前服用过药物,而药物进入人体内引起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也是检验结果出现误差(非病理性异常值)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服用大量Vc可使酶法测定中的Glu、CHO、TG的结果呈假性降低,大便隐血试验假阴性;应用大量抗生素后,可使血中WBC、PLT、AST、CRE、TP、Alb、CK等降低;服用降糖药影响Glu测定的真实性等。
  3.2 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一天之内人的代谢总是波动的,其代谢率并非总处于同一个水平,不同时间某些检验结果存在明显的生理波动,如进行WBC等计数时,早晨、中午、下午和晚上波动范围很大[2]。为了反映受检者的临床状态,标本采集时间应相对固定在某一时间,每天早上6~8时、14~15时、20~21时为佳。下次复查时最好与上次检查的时间段相一致,这样检查结果才更具有可比性。成年女性月经周期或孕妇不同孕期血液成分(尤其是激素)波动更加明显,应严格按检查项目的要求采集标本。
  3.3 标本溶血造成的影响。标本溶血除少数可能由病理状态引起外,多数情况是人为造成的:①采集不当,采集标本时将止血带扎的过紧、时间过长,并用力拍打穿刺部位。②向真空管插入针头时,直对管底,没有斜插,由于管内真空负压,血流迅速流入试管,碰撞管壁形成大量气泡,造成溶血。③颠倒抗凝试管时,速度过快过于用力,造成溶血。④血标本在运输过程中过度震荡或贮存不当。⑤医疗器械质量不过关也会造成标本溶血[3]。而溶血标本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影响:溶血对酶类、电解质和胆红素的影响最大,CK、LDH、AST、K+、TBIL、TP等增高显著,因为红细胞含有大量的LDH、AST、K+等,红细胞破坏后,伴随着细胞内液释放到血清中,使这些酶及离子的浓度升高。而ALP、r-GT、Glu结果则会偏低。
  3.4 标本的送检时间的影响。血液离体后血液的生化反应并非停止,血液中的某些成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如温度)而发生变化,如检测血糖时,如不及时分离血清,血糖应红细胞的糖酵解每小时下降7%[4];电解质在细胞内外液间的分布发生改变,使得有关酶活性减退等。因此采集血标本后应尽快送检,一般存放时间不超过2h。若特殊情况不能及时送检,则应尽早将血细胞与血清(血浆)分离,短期可在4℃保存,长期应在-20℃/-70℃的低温冰箱冻存,并避免反复冻融。
  4 结论
  正确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正确的检验结果与正确的标本采集关系密切。作为标本采集者,在采集过程中就必须严守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止出现差错事故,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吴文奇.静脉采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9):1134-1135
  [2] 乐永芳.影响体检静脉采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2013,11(6):116-118
  [3] 孙海涛.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J].工企医刊,2012,25(2):61-62
  [4] 郭翠珍.浅谈如何正确采集静脉血标本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0):172-17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家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经济发展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同时世界各国家地区目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产业安全的问题。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有个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医药制造业,这个产业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外资进入我国市场,同时对我国医药界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我们就必须进行安全度评估。本文对医药业的发展性存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其它
期刊
摘要:目的:应用Invader化学检测法对HPV-DNA进行检测,并根据HPV感染的基因型别预测受检者疾病风险度。  方法:Invader化学检测法。  结果:110例患者中,HPV阳性者37例,检出率为34%,病理检测异常21例患者中,HPV阳性21例。  关键词:Invader化学检测法 高危型HPV 宫颈病变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3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5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有效地控制孕产妇死亡。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2年我县孕产妇死亡状况。  结果:15例孕产妇中,13例是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  结论:需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处理产科危急重技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41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CMIA)2种方法在检测血清中丙肝抗体(抗-HCV)的应用。  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1800例,分别用ELISA和CMIA进行抗-HCV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ELISA检出阳性23例。阳性率为1.28%;CMIA检出42例,阳性率为2.3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眼病筛查方法,做好视力保健工作。  方法:通过近三年来使用韦伦屈光度筛查仪和笔灯客观眼位筛查对4-6岁集体儿童4000-4500人的视力筛查统计阳性检出率10%与以往儿保医师眼宏观检查和视力表灯箱测查阳性率不足1%比较,学龄前儿童眼病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  结论:加强学龄前儿童眼保健工作,使用韦伦屈光度筛查仪和笔灯客观眼位筛查,对视力不良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期刊
摘要: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基本环节,而社区居民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性工作,是开展社区服务的先决条件。笔者围绕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和社区居民档案的其本要求展开论述,阐述自己对健康档案管理方面的见解和体会。  关键词: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卫生服务 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
期刊
摘要:高效、集约是医院经济管理的基本出发点,医院管理者应借鉴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医院内部建立成本、费用控制执行,层层把关,严格控制,实现医院成本的最小化。  关键词:医院 财务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72  Hospital financial management mode of effective way to explore  Ma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血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BUN)、肌酐(Cr)以及胱抑素C(CysC)的相关性以及其在早期诊断肾功能损伤的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13.0软件分析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肾功能损伤患者并随机抽取我院体检部120例正常健康人血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素氮、肌酐以及胱抑素C水平的差异和相关性,探析上述指标在肾功能损伤早期诊断中
期刊
摘要:目的:总结了医院西药房中药品差错的类型和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  方法:回顾并分析本医院西药房中药品差错的类型和特点,并总结了西药房药品差错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可行的防范药房药品差错的对策。  结果:本医院存在西药房药品差错的情况,类型和特点如下文,提出的方法对策有一定的应用意义。  结论:加强药品的安全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操作相关规程等方法可以有效防范药品差错问题。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靜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存在的职业危险因素。  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发生的危险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我院职业暴露经常发生的原因有工作环境管理不善,个人防护失误,操作流程失误,医源性废物的处理,停电机器故障,分别占18.45%、39.53%、25.48%、占14.06%、占2.49%。  结论:操作流程规范化是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剂人员的职业防护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