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們应当承认在很多教育过程中,老师和孩子的关注点并不完全一致。很难用一个标准去判断到底哪个关注点更好,因为老师和孩子所站的角度不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学会欣赏孩子的行为。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出:“难道教育不应该让孩子提高一个层面吗?”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在他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有所提升,不仅仅体验“粘”的快乐,更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收获。但即便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去打扰孩子的活动吗?
其实,我认为不干扰不等于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地做事情。教师对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解应站在更高的维度。比如,希望孩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老师看到问题当时就指出来,虽然孩子在老师的控制下完成整个过程,但失去了自己探索的兴趣。
既然孩子当时的兴趣点在“粘”上面,那么老师可以等一等,让他完成手头的工作。自己制作的东西能被利用才是孩子关注的重点。完成后,教师可以去询问:“孩子们,你们的书架太漂亮了,老师正好有些书没地方放,可以放在你们的书架上吗?”孩子们大概很乐于自己的作品被利用,也就会很快发现问题。经历了整个过程,他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问题所在。此时,如果教师进行引导,孩子可能会计划在下一次制作时加入试验步骤,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这样,教育的核心价值将更自然地体现。
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出:“难道教育不应该让孩子提高一个层面吗?”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为了让孩子在他原有的经验基础上有所提升,不仅仅体验“粘”的快乐,更应在此基础上有所收获。但即便这样,那么我们就应该去打扰孩子的活动吗?
其实,我认为不干扰不等于任由孩子随心所欲地做事情。教师对教育的核心价值理解应站在更高的维度。比如,希望孩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老师看到问题当时就指出来,虽然孩子在老师的控制下完成整个过程,但失去了自己探索的兴趣。
既然孩子当时的兴趣点在“粘”上面,那么老师可以等一等,让他完成手头的工作。自己制作的东西能被利用才是孩子关注的重点。完成后,教师可以去询问:“孩子们,你们的书架太漂亮了,老师正好有些书没地方放,可以放在你们的书架上吗?”孩子们大概很乐于自己的作品被利用,也就会很快发现问题。经历了整个过程,他们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问题所在。此时,如果教师进行引导,孩子可能会计划在下一次制作时加入试验步骤,以便及早发现问题。这样,教育的核心价值将更自然地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