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物理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ngziji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质疑不仅是思维的开始,还是成功的开始。学生一旦提出了某个问题,产生解决它的欲望,就形成了“问题意识”,就会积极主动地收集该问题有关的信息,能有效激励他通过自主分析思考探索来解决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的培养。
  一、利用学生理解误区引导学生质疑
  有时学生在死记概念的基础上处理问题往往会产生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抓住这点,激发学生思考,加深理解。例如:人加速跑下斜面,若要光滑斜面上的木板保持静止,人和木板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有学生回答:“人相对斜面加速跑下,他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与他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马上就有学生质疑:“木板若要保持静止,必定受到人对木板的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与人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人受到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很多概念模糊的学生皱起了眉头,也有些学生开始争论。抓住这样一个常规的错误,让学生充分质疑,不但能够彻底解决学生对摩擦力方向的理解,而且加强了学生的辨正思维方式。
  二、合理论证引发质疑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经过了详细的论证,却没有得到正确的结果,产生了疑惑。利用物理知识间的因果关系来思考,能使许多被“正常化”的物理事件再次遭到质疑。例如:一端固定于某点的轻绳,另一端连接一个小球,水平抛出小球,当绳子绷直以后小球做圆周运动,求小球到达最低点所具有的速度。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学生都经过详细的论证:首先小球做平抛运动,绳子绷直后小球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拉力不做功,整个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看似严整的分析过程,却隐藏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将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然后又将正确的解题过程写在黑板上。学生马上质疑:“老师,你沿绳子方向上的速度怎么突然消失了?”学生看似合理的推导往往是“想当然”的,习惯于运用机械能守恒来解决常规问题,碰到一些特殊问题则出现了错误。通过类似问题的锻炼,加强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能培养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合理质疑。
  三、课题研修活动过程中引导质疑
  在学生课题研究活动中,当学生不知道质疑的时候,教师要引发学生质疑。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的课题研究活动后,学生提交报告说: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很显然,学生只是简单的依据课本所学到的内容给我提交了一个结果,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你试过很光滑的情况吗?”学生在我的提示下又进行了研究,之后跑来高兴地告诉我:“老师,教科书是错误的,我在光滑的玻璃上用光滑的小车做实验发现,摩擦力反倒增大了。是什么原因呢?”通过引导,学生逐渐进入到问题的实质。这样,在长期不断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质疑能力必将得到提高。
  总之,教师要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带领学生进入“物理”的大门。
  
  (迁西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正> 一、2003年经济环境分析 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要一年,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控,
概率是研究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门学问,有的可用排列组合知识及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计算,有的却需另辟蹊径。下面就概率问题中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形与大家一起讨论,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共鸣。  一、“化整为零”的战术  化整为零是数学解题的基本方略。其中,对于比较复杂的概率问题,化整为零——集零为整,无可争议地成为解题的第一战略战术。对此,通用的解题“三部曲”为:(1)设:设出目标事件及其相关事件;(2)寻:寻
高考美术的素描教学,主要以人物造型为素材,展开一系列的造型学习。本人在素描头像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学生缺乏人物头部结构知识的理解,画出来的形体空洞肤浅。掌握人物头部结构方面的知识,对学习素描头像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上的任何物体都有其基本的结构特征。结构是组成物体的基本框架,是骨架,是精神。在素描头像的教学中,离不开对结构的表达。人物头部的结构主要有解剖结构和形体结构两部分组成。  一、解剖
传统的政治课教学注重的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学”往往强调的是“文体性地位”这一理念的原则。中学生不同于大学生,中学生还童心未泯,好动、贪玩、对世界充满好奇,因而中学课堂教学应该率性而动,切实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既轻松、活泼又紧张、严肃,既不拘一格又井然有序。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的双向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主体。但一直以来,我们却把关系颠倒了,教师成了主体,学生成了一种单纯的被动者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本文从精彩的初中数学课堂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课堂问题设计要有坡度,一般知识点,集体过关,而其中蕴涵的难点,自然给优等生挑战。如已知直线y=kx b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对校长而言,这个支点就是领导力。有了这个支点,谁能突破以升学率和分数攀比的办学竞争,谁就能找到教育突围之路。
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促使了语文教学更趋于人文特点。但是,我们应该透过这一变化冷静地思考:要使得课堂呈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还必须思考一些课堂教学中教学策略使用的过度现象。  问一问:学习兴趣的激发过度了吗?  兴趣始终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动力之源,教师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于是,在教学中,教师们总会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成为作者的知音,成为文本主人公的知己。但是,教师不能将“尊
摘要:21世纪是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又靠教育。作为职专历史教师,我认为,每门学科都应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历史学科当然也不例外。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创新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多创新,多设计探究活动,多设计新的教学策略等。  关键词:职专;历史;教学策略     一、树立新理念,
高效课堂是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那么如何在40分钟的一节课中,既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增长能力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