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克贝里·费恩:美国价值观的“小代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jie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源头。这一评价,不仅是基于小说幽默的文字和巧妙的创作技巧,更重要的是小说真实反映了美国的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标志着美国现代文学本身个性的形成和成熟。小说人物哈克贝利·费恩虽然年纪小,却是美国人的真实写照,而他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文化属性却是美国价值观的代表。小哈克贝利·费恩所表现出来的追求民主和自由、热爱历险、务实、追求真善美的品质,恰恰是美国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哈克贝利确实是美国文化的小代言人,读懂这一点,对透彻理解这部名著至关重要。
  关键词: 《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民主 自由 务实
  1.引言
  1882年,一本名为《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在美国出版。虽然随之而来的既有赞誉又有批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此书在美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保持一流作品的地位。Bernard De Voto称该书具其他美国小说无法超越甚至无法与之媲美的生机、深度和多样性(Twain,1994:12)。美国作家海明威曾经称赞此书为“美国现代文学的源头”(Twain,1994:12)。
  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既要有可读性,又要有思想性。可读性以语言和内容的艺术性为基础,思想性在于激发读者的共鸣或者思考。《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以活泼幽默的美国口语化语言和高超的故事情节设计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心,最大的亮点还是这部小说的思想性,即该小说体现的美国大发展时期的人文思想和社会风貌,给读者以地道的美国特色的感受,代表着美国文学的形成和成熟(常耀信,1990;胡荫桐,刘树森,1995;钱青,1994)。本文主要探讨哈克贝里·费恩在非凡的冒险过程中的成长及蕴含的文化取向。
  2.民主和自由
  自美国成立以来,民主和自由的声音就一直在这片大陆上空回响。民主和自由是美国宪法的开篇之语,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美国人对于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是美国人灵魂的一部分。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深入人心。黑人吉姆渴望民主和自由,因此他竭尽全力要摆脱奴隶制度。吉姆总是在等待其白人主人的善待优惠,他是被动无力地期盼民主和自由。然而,白人小哈克身上不自觉地释放出寻求自由生活的动能,哈克是主动争取民主和自由。小哈克难以自控地想逃脱父亲、波莉姨妈和寡妇道格拉斯之手,走上了历险之路。虽然他对探险生活毫无准备但是充满危险、欺骗和杀戮的不稳定的冒险生活,对他更具有吸引力。这一切都源于小哈克内心接近于本能的民主和自由驱动力。他的选择并非偶然。首先,他血液中继承的美国民主和自由传统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他周围的人对他良好的教育。小哈克生活在奴隶制盛行的时代,黑奴凄惨非自由的生活给他幼小纯洁的心灵以震撼。小哈克认识到吉姆是个好人,他相信包括黑人在内的任何好人都有权获取幸福的生活。在第六章中,她父亲的咒骂评价中,揭露了当代美国政府的本质“人们把做出只有在美国居住六个月的黑人才能进行买卖规定的称作政府”(Twain,1994:78)。
  马克·吐温把哈克贝里·费恩刻画成一个逃离当代生活和社会的小男孩,创造了一个体验和揭露当代美国远非完美和理想的民主、自由的少年先锋。这个小小少年正如一株生机旺盛的小芽在美国的土壤上茁壮成长起来了,代表了美国新民主和自由的萌芽(Jehlen,2001:101)。
  3.务实品质
  小哈克是个典型的小美国人,精于实务,注重执行,追求实用,注重实效。经过一系列历险,颇有点老道持重,成为一名地道的经验主义者。与马克·吐温创造的另一个美国小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主人公汤姆索亚相比,小哈克更能代表美国人的务实品质,务实而又不缺乏幽默。汤姆索亚出现在本书的结尾,他协助哈克拯救被囚禁的吉姆。汤姆知道许多传奇故事,使他极富想象力和理性,模仿传奇故事执行拯救计划。汤姆具有浪漫主义情怀,其行为是浪漫的,营救吉姆的过程也不例外,其营救方案层出不穷,别具一格,颇具创意。然而,小哈克对此并不赞同,他不赞同采用复杂的方法,坚持使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开展营救活动。他已经从崇拜汤姆无与伦比的智慧和处世方式转变为重事实和实际,在此意义上,哈克要比汤姆更加真实,更能真实代表现实中的美国人。
  4.热爱探险
  十五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西方人随之涌入美洲大陆。可以说,今天的美国是一个因探险而诞生的国家,西方人以探险求发展的基因随之移植到了美国。在《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一书中,小哈克为追求自由和正义,攻坚克难,不畏艰险,用于探险,实现个人目标,实现美好的未来。本书就是一部小哈克探险、历险的记录。全书中,小哈克的探险既有天性和本能的驱使,又有坚持和热爱的推动,有时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有时候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其热爱探险追求个人理想的精神洋溢在全书始末,串联起各个故事,推动了全书情节自然、流畅的发展。
  5.真善美
  小哈克的历险之旅是发现真善美的旅程,是真善美萌芽发展的过程。密西西比河之旅使得哈克目睹了白人的邪恶,也发现了黑人的优良美德,善与恶的对比促进了哈克的道德养成。
  小哈克的历险过程充分揭露了美国当代社会复杂的社会邪恶现象。哈克的跌宕起伏的旅行以逃脱其邪恶的父亲开始,哈克的父亲是一个有名的酒鬼,除了喝酒和妄想从他儿子身上获取利益以外无所事事。哈克在之后接二连三的历险中,看清了美国社会黑暗的一面:奴隶制、贵族家族之间荒谬无聊的恩怨情仇及普通民众之间的行骗和残酷的杀戮行为。描写Duke和Dauphin的章节揭露的不仅是这两个骗子熟谙并利用美国大众的心理进行行骗的丑行,而且揭露出美国人不诚实、世故、老奸巨猾的一面。在书中的第二十二章,通过Colonel Sherburn之嘴,整个美国人都遭受了残酷、辛辣但极其恰当的批评,“普通的美国人都是懦夫。北方人可以接受任何人的践踏,只要有人想这样做,然后,他便回家,祷告祈求一种谦虚的心态来承担这种践踏。而南方人,可以单枪匹马,在人群拥挤的戏台上,光天化日之下,行盗全场”(Twain,1994:209)。哈克所经历的是一个混乱的时代,肮脏一幕幕场景与现代文明交织在一起。他或许不曾意识到,但真实看到当代社会并非是一个理想的社会。马克·吐温无情抨击了美国社会,正如其在此书的开头所述,该书有夸张的成分,但总体上却是事实。(Twain,1994:49)   白人和黑人的对比衬托出了黑人身上可爱的真善美品质。哈克身边的黑人,包括吉姆和其他的黑人奴隶,在马克·吐温的笔下都是极其尽责、勤奋和忠诚。吉姆非常有代表性,他本性纯洁无邪,完美体现了真、善、美。他非常迷信,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终。与现代的白人相比,他像一个生活在原始状态的人,思想迂腐但本性善良纯洁。哈克对吉姆的态度经历了大的转变,从侮蔑地称之为“黑鬼”到把他看做一个与白人平等的有道德的人。这个转变过程的发生并非易事。作为美国公民,小哈克具有根深蒂固的美国公民的意识和良知,认可黑人平等的美国公民的地位使他不时产生负罪感,然而,正是吉姆身上体现出来的完美人性,最终使得哈克愿意出手帮助他获得自由,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谊。
  马克·吐温在对哈克历险经历进行浪漫描写的同时,悄悄表达了道德概念。他是一个悲观的幽默作家,认为“欺骗”是用来形容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最恰当的词汇,坚信人生舞台上的每一个人都带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面具。这种思想的产生源于他对道德之真的热爱,然而,在他所在的社会中,这种道德之真已经逐渐消逝了。哈克与吉姆之间的友谊,细腻而真诚,具有战胜邪恶的力量,帮助哈克在与各形各色的骗子相处过程中保持本真而没有变坏。事实上,这种友谊已经具备了兄弟之间的手足情谊,促成了小哈克的道德成长,即道德的真、善、美。这深刻反映了马克·吐温的道德观念。
  6.结语
  马克·吐温在这部小说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国男孩的原型形象,年纪轻轻却已经包含美国文化的精髓,其成长过程更好地展示了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哈克贝里·费恩的成长过程事实上是一个被社会化和吸收美国文化的过程。通过揭露美国当代社会现实,马克·吐温阐明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这正是他作为美国人所崇尚的价值体系,他无形中在某种意义上建议同胞吸收并且实践这些价值观。因此,哈克贝里·费恩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小人物,是美国价值观、美国精神、美国文化的代表。
  参考文献:
  [1]Jehlen,M.Banned in Concord: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and Classic American Literature(2001).In F.Robinson(ed.),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Mark Twain[C].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93-115.
  [2]Twain,M.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M].(Introd.Peter Coveney).Beijing:The 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94.
  [3]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175-195.
  [4]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241-246.
  [5]钱青.美国文学名著精选(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423-435.
其他文献
摘 要: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以质量为先,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新的产学合作以高校、企业、政府、经济财团等联网合作为基础,以需要者(企业)为中心,强调企业参与高校校企合作效果评价体系。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韩国高校 发展模式  一、引言  韩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以社会发展为导向,贯彻“教育先行”的理念,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根本目的,以“学分制”的实施为制度基础,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实际应用能力
摘 要: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优化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是新时期大学物理教学建设的内在需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科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大学物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从建立健全物理课程体系、构建实验教学平台、教学方法的改革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物理教学的改革策略,以深化大学物理教育教学发展。  关键词: 大学物理 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教学策略  
摘 要: 在英语课堂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七年级新教材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阅读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让学生们喜欢上阅读,为学生将来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新教材 设计方法 课堂阅读教学  近几年的中考英语试题不仅加大了阅读量,而且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比2005和2012年版《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下册的教材,我们发现2012年版的教材是一套全新的教材,它的词
摘 要:新媒体作为一种网络平台,对关系进行传播,延伸出了新的经济关系,其改变了以往的商业模式,属于一种新经济模式,也就是新媒体经济。现如今,我国新媒体经济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关键的地位。基于此,当前必须高度重视新媒体经济的良好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进行新媒体经济运行,准确把握新媒体经济发展趋势,使之发展能够更好地满足现阶段时代发展的需求,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新媒体经济;运营;发展
摘 要: 考试作为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既是学校检验教学质量的“测量仪”,又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催化剂”。《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对机械各专业来说是一门极其重要的技术基础课。作者根据近几年来该课程的教学和教改,针对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期末考核 考核改革  考试是一种很严格的知识水平的鉴定方法。为保证结果的公平性,考场必须有非常强的纪律约束,并专门设
摘 要: 考试是高校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被认为是最“公平”的选拔、考核制度,但伴随考试出现的大学生考试违纪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是高校教育教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校学生考试违纪作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关键词: 考试违纪 作弊 原因 对策  一、引言  考试是高校教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被认为是最“公平”的选拔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科举考试,经
一个社会及社会中的各色人群所有的极具个性化的习惯、信仰、制度和技术的总和统称为文化,而语言则是这个社会的文化载体。中国和西方国家在文化和语言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趋同现象,而在文化趋同的整个过程中,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一定是存在的。不同的文化必定会在趋同中发展,同时会在差异中共存。  人们对于“文化”这个词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诠释,这一词本身的意义也是纷繁各样。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前者指的是在社会历史
摘 要: 《神曲》是一首极其复杂的诗歌,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宗教俗语、时代背景、历史知识等,在《地狱篇》中但丁将地狱分为9圈,从第七圈开始为“下层地狱”,罪刑尤为严酷,其中魔兽共有4个,在神曲中魔兽数量上占有很大比重。本文从4个魔兽出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西方神话故事、历史背景,分析4魔兽的内在表达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相信能对读者理解《神曲》有所帮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