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意象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1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活跃于明治末期到大正初期,因为过于反叛和追求享乐,后期唯美主义逐渐走向衰落,颓废堕落的风格变得更加明显。作为大正时期的活跃作家,佐藤春夫被称为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最后亮点。佐藤春夫纤细敏感的神经使他的作品充满了世纪末的感伤颓废。佐藤春夫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起点后转向散文,他的作品大多感叹人生的空虚和命运的无奈,并运用西方唯美主义的风格来描写日本式的风流和颓废。佐藤春夫的忧郁颓废意识贯穿他的整个写作生涯,《田园的忧郁》中的病蔷薇、《都市的忧郁》中的渚山等都是他用来表达自己内心颓废的残败意象。“颓废意识与象征手法结合,并且导入了唯美的情趣,三者相辅相成,春夫精心构建了颓废之美”。象征主义的诗歌风格和意象的精美构建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春夫文学的颓废倦怠。
  《田园的忧郁》(大正七年)是佐藤春夫的代表作,作品以佐藤春夫和妻子的隐居生活为素材,描写青年为躲避都市的喧嚣带着妻子和狗到神奈川县乡下隐居,结果再次陷入焦虑和抑郁之中的故事。这部叙景散文着重描绘了田园风景和主人公的心象风景,如同题名《田园的忧郁》一样,文章的内容包括两部分—田园的生活和忧郁的心理。“在《田园的忧郁》中,忧郁意味着大正时期的理念性、理想主义、世界主义、生命主义”。《田园的忧郁》起初定题为《病蔷薇》,几经修改最后定稿以《田园的忧郁》为题发表。作为象征主义诗人的首篇散文作品,其中心意象的选用对佐藤春夫来说至关重要,以蔷薇为代表的自然意象不仅是自然景观也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外在投射。“病蔷薇”既是象征主义手法下孤独敏感主人公形象的化身也是文章的灵魂。蔷薇意象在文中通过动态发展最后生成“病蔷薇”的象征意蕴。“所谓动态的中心意象,是指在叙事过程中逐步形成,作品完成,意象生成”。蔷薇是主人公心理变化的承载体,因此既是实体存在的意象又是主人公内在思想的显化,其表达了佐藤春夫细微复杂的思想感情,展现了春夫文学的颓废之美。中心意象的设置对审美意蕴的表达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心意象具有丰富的历史积淀又被作家赋予特殊的审美意蕴,中心意象是作者情感和审美体验的载体,因此围绕中心意象反复进行吟咏可以形成如音乐般的主题旋律。本文将从意象的原型方面、情感价值方面和语言美感方面探讨中心意象—蔷薇的意义。
  一、具有历史积淀的原型意象
  “任何具体创作中的意象生成都有着一个历史所规定的前提—原型意象。”原型意象为作家提供多样的感性材料,然后作家在特定的情境下赋予其包含典型形式在内的新活力。意象的创造和运用能够增强作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美感。
  作品中主动介绍了蔷薇在诗歌中的传统,无论东方还是西方蔷薇都是美好珍贵的象征。西欧称颂蔷薇是花中之王,歌德曾说过“若为蔷薇必开花”,中国诗人也喜爱吟咏蔷薇的光华。选择蔷薇作为意象是佐藤春夫对于前辈诗人的文艺继承,蔷薇意象所展现的珍贵优雅是佐藤春夫对文学不懈追求的最好见证。“原型意象的显现总是伴随着创作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激发出主体一种从未察觉过而又似曾相识的精神力量”。平静的风景吸引着他走向这个未知的田园,本应形成一道美丽花墙却弱不禁风、摇摇晃晃的蔷薇与主人公第一次见面就激发了主人公强烈的保护欲望。与蔷薇处境相同,当时的佐藤春夫一直被现实生活的无奈压迫着,在经历了失恋和文坛的失意后被迫转换文学方向企图回归田园以寻求自我解脱。佐藤春夫从文艺因袭中感受到蔷薇的美,诞生于各种因袭的原型意象具有浓厚的历史沉淀。“‘他’与背阴的蔷薇相遇,与废弃的自然恶战苦斗,最后终于使一朵蔷薇绽放。不用说,蔷薇既是人工结晶,也是‘他’的分身”。作为“他”的另一个化身,蔷薇激发了主人公的怜惜之情,通过对蔷薇的了解可以使读者体会主人公的忧愁。弗莱认为文学作品的意象呈现为一种环形结构。“文明社会的生命常常等同于有机物的循环过程:生长,成熟,衰落,死亡,以及以另一个形式的再生”。作品的时间线为由夏到秋,蔷薇的生长变化是植物界生命的完整循环。蔷薇在初夏长出嫩芽,初秋绽放出花朵后在阴雨中反复绽放、破碎,深秋经历风风雨雨后又重新开出零星的花朵,最后布满小虫的花苞却被主人公扔到火中烧毁。原型的结构解读体现了文学的传统力量,借助意象深刻的寓意来反映主人公内心世界变化注定走向悲剧。在季节的交替中夏季到秋季是植物界的成熟到衰落,文中田园的风光也是由盛到衰,所以主人公内心最后颓废抑郁也是有理可循的。
  二、反映主人公内心的情感意象
  从情感层面来说,意象是“创作主体对客体对象的心灵观照的产物”。客观物象触发作家心中的情感后,作家在当前心理状态下对客观物象进行加工改造并赋予其情感的印记,使意象明确化逐渐成形。“佐藤春夫在波德莱尔倡导的‘应和理论’的指导下不仅为近代人的颓废虚无意识找到了恰当的象征意象,如‘病蔷薇’‘废园’‘秋雨’等,并努力描摹这些残败意象与人的内心世界的对应关系,使得颓废、虚无的内心世界形象化、具体化”。佐藤春夫捕捉到最适合传递内心颓废、虚无意识的蔷薇并赋予其情感内涵,通过意象蔷薇的状态我们就可以揣度主人公的心理狀态,蔷薇的状态变化是主人公内心世界变化的客观反映。蔷薇随着主人公在田园中的心理变化依次经历了贫弱不堪—重新发芽—反复破碎—蔷薇病了的变化过程,最后以“啊,蔷薇你病了”结束。《田园的忧郁》中作者心境的变化是这部小说的主线,蔷薇是主人公的情感载体,自然随着主人公的内心变化而变化并展现主人公的内心动态。
  主人公初次见到蔷薇的可怜状况后就心生怜惜并亲自打理,他认为“若为蔷薇必开花”。一个星期后蔷薇长出嫩芽,二十天后新枝开出一朵鲜红的蔷薇花,这朵在即将凋零的时节不合时宜地绽放的花象征蔷薇的新生。“小小的可怜的畸形的花朵比少年的红唇还要鲜艳,仍具有蔷薇特有的气质”,主人公摸着可爱的花朵像诗人一样流下感动的泪水。从某一天阴雨造成的阴郁气氛开始笼罩田园,此时时而欣喜时而抑郁的主人公变得更加敏锐,他仔细观察周围的一切,细心寻找雨月之夜后令他欣喜的景物。发现令他欣喜的蔷薇的虫洞后,主人公突然将花蕾扔掉又立即捡起扔进火炉,意识到自己疯魔的举动后,又用火钳将烧焦的花苞从炉子里挑出来扔进旁边的炭桶,又再次从炭桶中取出花苞细细观察起来。布满虫洞的花苞上出现了虫子和蓝色的幻影,抑郁颓废的情绪又将主人公包围住,他的心绪再一次被幻影主导。伴随着幻影,“啊,蔷薇,你病了”的声音突然响起,并不断提醒他自己像病蔷薇一样也已经病了,在幻听中他开始胡思乱想,短暂的平静后他又一次陷入了抑郁的循环中去。对应意象蔷薇的四个阶段,作者的心境也依次经历了变化。初到田园时主人公从都市中解放出来,心情从脆弱敏感趋于平静,并对未来充满信心。然后主人公开始进行文学探索和体验田园生活,致使心情越来越平静。雨季来临,生活被阴郁的气氛笼罩,主人公在单调的生活中寻找趣味,屡次尝试反复挣扎着与抑郁的情绪斗争。最后连绵的阴雨天气结束,主人公却没能从抑郁中走出来,他陷入幻觉和焦虑之中,抑郁再一次开始循环。象征主义强调意象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和谐一致,物随情而动,蔷薇意象始终契合于主人公的心境变化过程。在意象生成过程中,情感是构建意象的原动力,激发作者的创作冲动。“‘情以物兴’和‘物以情观’是紧密联系的”,作家借意象来表达情感,读者从意象中观察作者的情感,意象是表达情感的桥梁,无论作者还是读者都通过意象来体会情感。“病蔷薇”是孤独敏感的主人公的化身,读者可以从“病蔷薇”中感受佐藤春夫风格的颓废之美。   三、具有唯美音乐感的语言意象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读者可以通过作品的语言形式来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实现超越语言的沟通。语言不能总是恰当直接地表达思维,这时需要借助“象”来表“意”。语言是人的一种心理能力,在意象塑造方面语言表达必然受到主体的感觉、情感、想象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作为人类的精神载体,人类用语言赋予意象感性的形态,借助语言表达意象化的想法。客观物象触发作家的情感,作家用语言重新描绘客观物象后再来打动读者,为了将意象显现出来必定要用艺术化的语言对意象进行描述。
  芥川龙之介曾评价佐藤春夫,说其本质上是个诗人,其作品的特色“在于其诗意”,《田园的忧郁》被称为叙事散文诗,是一部富有音乐性、受到象征主义音乐化原则的影响的散文诗体小说,病蔷薇在文章中起到“诗眼”的作用。“象征主义诗论的核心,就是认为‘诗的世界’实质上是:语言(词)、意(形)象、感觉(情)三者之间的和谐、合拍的音乐化关系”。运用音乐化的语言能更好地塑造诗情世界,增加文章美感。《田园忧郁》是一部作家把自己化身为主人公展现自身内心世界的作品,通过意象的营造展现艺术家艺术与心灵的想象,剖析了艺术家不安彷徨的内心世界。作品中的蔷薇“弱不禁风、贫弱不堪、楚楚可怜”衬托出主人公内心的敏感、脆弱、颓废、忧郁,将蔷薇意象和内心情感融为一体,从而引起读者的恻隐之心,使意象和情感充满和谐的音乐化特质。作品反复对病蔷薇进行吟咏,每一组“啊,蔷薇,你病了”之间遥相呼应,作者在反复的吟咏中讲述内心的颓废自哀,内心的焦虑难以排解又无可奈何,病蔷薇与压抑的节奏交相呼应,在低沉压抑的節奏感和唯美音乐感中反复体现内心的不安彷徨。行文节奏与主人公内心世界变化的契合为作品统一了情感上的步调,恰当地暗示出颓废忧郁的情怀。佐藤春夫在《“风流”论》中阐述了日本传统美学“物哀”,“‘物哀’这种含义适用于佐藤春夫在同一时期撰写的《田园的忧郁》《都市的忧郁》等作品中呈现出的日本传统美学世界”。《田园的忧郁》呈现出佐藤春夫无常感的诗情,具有与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不同的唯美主义风格。对于病蔷薇这种意象的唯美化、艺术化表达,符合佐藤春夫对于虚无、颓废生命意识而采取的追求唯美主义、享乐主义人生态度的风格。
  意象即寓“意”之“象”,意象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一种艺术形象。文学作品的力量在于情感的真实和阐释。歌德认为好的诗歌要能将抽象与具体结合,用自然事物精确地象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原型、情感、语言三个层面的共时发生形成了蔷薇意象的立体三维结构。蔷薇原型的文艺美是意象的内涵,赋予蔷薇意象无限的生命力,情感表现和语言美感是蔷薇意象的外显部分,丰富作品的形式。立体的蔷薇意象沟通了客观的自然世界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是读者欣赏和体会主人公内心的桥梁。蔷薇随着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最后生成“病蔷薇”,由此可见意象是整个作品的灵魂。“病蔷薇”是小说中忧郁、颓废、胆小、孤独主人公的化身,也是人物形象唯美化艺术化的升华。在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下,《田园的忧郁》以蔷薇为线索揭示了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通过蔷薇意象的建立展现了小说颓废忧郁的主题。
其他文献
风和日丽鹤城游,美景盈眸眼底收。  画栋雕梁楼宇秀,飞檐翘角古风稠。  桃红柳绿荷塘碧,燕舞莺歌百鸟啾。  屹立望江楼近水,风光锦绣诱人留。   题残红断句  残枝未向东风泣,抖落春氤半点神。  香斷红消归故土,可怜愁煞葬花人。
摘 要:复仇,是文学作品中经典的题材之一。中国古有赵氏孤儿劫后余生为家族复仇,西方有唐代斯和希斯克利夫蛰伏多年归来报复仇人。西方复仇小说就是复仇题材和小说体裁的充满火花的碰撞的产物。本文以西方十九世纪经典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和《呼啸山庄》为例,通过对两者复仇的主题和关键情节的分析对比,对十九世纪西方复仇小说进行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十九世纪;西方复仇小说;《基督山伯爵》;《呼啸山庄》  作者简
摘 要:“批评家”是“知音”的现代话语转换,也是最贴近于《文心雕龙·知音》原旨本意的概念指称。《文心雕龙·知音》对“批评家”的资质水准、审美路径、责任使命作出了界定性探讨,并通过与一般读者对比突出了“批评家精神”,其内在合理的精英主义倾向对大众化的读者中心主义进行了适度驳反。将“知音”和“批评家”两种称谓对应比合时,表层是想要打破古代文论与当代文论的语言壁垒,深层次的是要寻求不同时代同一身份间的精
指尖上的光阴  春色萦绕  馥郁且香馨  是谁将酥雨唤醒  注定让季节  与思念结伴而行  轻柔的音乐 浪漫柔情  在心灵深处跌宕回旋  踏着林荫小径  与春天一样怡情  逝去的过往  渐渐凝成最美的风景  是偶然 还是缘分  引你翩翩而来  在我的生命中烙印出  那沾满柔情的爱意  留下永不凋零的诗句  你的温暖 透着花儿的芬芳  始终与魂魄伴舞  随着岁月长河流淌  沉積浓郁花香的美好  一转
摘 要:在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女性爱情观念的变化总是处于一个特别显眼的位置,受到广泛关注和讨论,并体现在文学作品创作之中。虽然中日两国在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国情、社会环境等因素有所不同,但在两国的社会发展史中,女性的思考方式、价值观念、心理因素的变化和对突破社会常规、封建礼教的反抗也有着共通之处。本文通过对中国晚唐时期唐传奇小说《莺莺传》和日本平安时代《源氏物语》这两部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
文学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文学批评的助力。文学批评能折射出方方面面的信息,是帮助读者进入深层精神空间的重要一环,也是作家把握其文字是否抵达预设场域的参照。文学批评的理念众说纷纭,有共通的质素,也总有不尽之言。文学批评需要温度、沉潜与思辨,有效推动文学创作质的提升和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一、文学批评与“温度”  什么是文学批评?韦勒克认为“狭义的文学批评是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重点是对它们的评价上”
摘 要:本论文以朱生豪和曹禺两个人的汉译本《罗密欧与朱丽叶》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总结二者处理不可译性的方式,继而为文学作品汉译中的不可译性给出一些补偿策略的建议。语言层面将具体从语音层面、语义层面、修辞层面进行研究。文化层面将具体从生态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四个方面进行研究,最后探讨不可译性的补偿策略。  关键词:不可译性;补偿策略;对比分析;《罗密欧与朱丽叶》;文化交流 
山山翡翠盤,岭岭果花园。  来岁邀春日,杜鹃红欲燃。
简媜作为台湾新生代女作家,其作品备受国内外关注,她一直深切地关心着女性书写,这本身就具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台湾女性文学发展迅速,与社会发展的步调是一致的。虽然女性文学主要体现在小说中,但是伴随着文学的普及和散文的发展,女性文学逐渐蔓延到散文中。女性意识逐渐显现,尤其是在女性写作的主题和她们希望通过文学表达的力量上。从简媜的散文集《女儿红》入手,可以探索女性内在世界,听其声,探其情,窥其挣扎的行动。
1  在心底 镌刻一幅水墨丹青  工笔 写意 随心随性  青涩的季节 浓墨重彩的风景  匆匆 技法不必炉火纯青  2  风吹草动 月色朦胧  操场上 绿荫中相逢一笑  心跳怦怦 彼此一脸绯红  3  钟声 还是钟声  一次次在校园响起  黑板上 白色的粉笔书写着风和日丽  书桌上 枯燥的习题  总让我想到故乡的小路 布满荆棘  4  其实 我最在意的是你的目光  和老师的评语 那些平淡的日子  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