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抗生素后,咳嗽居然“变性”了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123_fami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得了支气管炎,用了抗生素、止咳药后,症状不见明显改善。他也略懂一些中医常识,想想自己的痰是黄稠的,便用上了清热化痰的中药,可是一个月来,症状改善还是不明显。
  后来我才得知,这期间他很怕冷,特别是背部怕冷,且夜间咳嗽也比白天严重,喉咙痒,口不干,其实这些是寒证的表现。而他所谓的黄稠痰,只是早上起来咳的痰比较黄稠,其他时间咳的大都是白痰。
  至此,真相大白,原来他并非热咳,而是寒咳。
  
  寒咳还是热咳
  
  目前,类似寒热虚实分不清,将寒性咳嗽误作热咳治疗的情况确实不少见。其实,要分清寒咳和热咳并不难。
  从痰的性状可以区分寒热。寒咳的痰色稀白,呈泡沫状;热咳的痰色黄稠,不易咳出。
  不过,早晨第一口痰是黄稠痰,并非就代表热咳。因为晚上睡着后,痰液的分泌渐多,停留于气道的水汽会随呼吸蒸发,结果早上的痰液,尤其是第一口痰,往往就变得特别浓浊,而之后的痰一般不会积聚得太多太稠。故白天的痰,才更能反映寒热咳嗽的本质。
  除此之外,寒咳往往是感受风寒所致,多见于冬春两季。夏季吹空调受凉而表现为寒咳的,也不少见。寒咳还会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或伴有怕冷、畏寒、无汗等症状。更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夜间咳嗽,比白天严重。
  而热咳往往是感受风热所致,以夏秋较多见。热咳病人表现为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头晕。
  当然,有些病证属于寒热虚实夹杂的,要分清寒热确实不易,这需要医生的认真辨证。
  
  抗生素让“热”变“寒”
  
  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也给辨证治疗带来了困扰。抗生素广泛使用于各种肺、支气管感染引起的咳嗽,疗效快捷;但另一方面,经抗生素治疗后,仍咳嗽不止者,其寒热属性也会发生改变,多数会由热性向寒性转化,表现出肺气虚寒特点,此时应行温肺化痰治疗,而不能再清热。
  
  避免两个治疗误区
  
  对于咳嗽的治疗,中医有两个重要法则:其一,寒性咳嗽慎用镇咳法,否则寒痰积在胸中咳不出来,会引发更严重的咳喘;其二,热咳慎用祛痰法,因祛痰法可能会增加咳嗽频率,而使咳嗽加重。
  
  超链接>>
  寒咳药方
  寒咳治疗以发散风寒、宣肺止咳为主,可选用三拗汤、麻黄汤、小青龙汤等辨证加减来治疗。至于市面上所售的中成药,可选用杏苏止咳糖浆、橘红痰咳液、小青龙口服液等。
  寒咳食疗方
  ①生姜 橘子 红糖 大蒜:将其一起煮开后饮用,适合轻度的风寒咳嗽。
  ②梨 花椒 冰糖:将梨对半切开挖去核后,放入20粒花椒,2块冰糖,再把梨对拼好放人碗中,上锅蒸半小时左右即可;一只梨可分两次吃完,对治疗风寒咳嗽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一场运动造就了一部知青文学史。“知青”这一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并没有随历史的结束而消亡,有关他们的一切仍鲜活地存在于各个时期的文本中。从80年代早期对前知青时代上
8月26日,28岁的浙江卫视当红新闻主播梁薇在出差期间心脏病突发,送医后经抢救无效去世。而据统计,近几年来,中青年心肌梗死比例在逐年增加,人们在大感惋惜的同时也不禁心生疑问——    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许博裳说,中青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越来越多,主要由几个原因引起:  压力增大。中青年在社会、家庭及工作岗位上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使现代中青年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
前不久,我的一位多年朋友老覃,凌晨5时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年仅63岁。他的妻子百思不得其解,丈夫当天还骑自行车外出采访,送稿件到报社,晚上并没有见他出现什么不适症状,怎么突然就死于心肌梗死了呢?医生解说之后她才释疑。    症状并非总典型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患者多有突发性的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休息不能缓解,胸口像被一块大石头压住而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