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中庸思想及其美育意义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shi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其中中庸思想作为传统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并且影响深远。中庸思想不仅可以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基本准则,也是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道德准则,甚至也可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原则。因此,我们要秉承儒家中庸思想的精髓部分,充分发挥其美育价值。
  关键词:儒家;中庸思想;美育意义
  作者简介:甄苗苗,郑州大学文学院美学专业中西美学比较方向2015级在读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2
  中庸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产物,这一思想在儒家传统思想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堪称儒家思想中的精华。戴逸先生就曾指出,在中国文化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概念中,“首先是儒家的中庸。”[1]几千年前来,中庸思想经久不衰,虽发展途中遭遇波折,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依旧不断得到重新阐释和建构,其美育意义也从中得到挖掘与弘扬。
  一、中庸思想的产生流变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浓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也是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周天子大一统的稳定局面被取而代之,礼崩乐坏,从而为新文化的创立提供了政治土壤,经济上面临“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们思想迷茫,此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引导社会的和谐,于是中庸思想便应运而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血缘宗法制的人际关系网,以及大一统的政权结构,就是这一中庸理论所产生的社会“土壤”[2]。“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孔子充分吸收前人的思想,对“中”的概念做进一步的阐释,并将“中”的思想发挥运用到他的伦理道德理论中,将“中”与“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出了儒家的“中庸”说,后经由子思、孟子、董仲舒和朱熹等儒家代表人物继承发展,其内容日臻丰富。从此,中庸思想在儒家思想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历史上儒家思想曾遭遇无情批判和遗弃,中庸思想也难以幸免,被轻易地与折中主义、调和论画上了等号,甚至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但是,中庸思想的精髓是不会轻易被掩盖的。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思想渐渐地被淡化,中庸思想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其实恰恰证明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孔子不仅提出了“中庸”之说,还以身作则,观其一生,都始终秉持着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理刑并重,经济上主张“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伦理上秉承适度原则,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文化上强调文质彬彬。从中不难看出中庸思想的辩证因素,因此应该批判地继承这一思想,而不应一味地将中庸思想演化、讹化为“折中”或“调和”。只有秉承儒家中庸思想的精髓部分,才能充分发挥其美育价值。
  二、中庸思想的理论阐释
  中庸思想作为儒家的道德标准。在儒家思想中,“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3]中庸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五达道、三达德、九经等。要想将“三达德”实现于五达道之中,就要将中庸之道落实到现实人生中去,因此务必要做到慎独、忠恕、至诚尽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现道、体悟道,使自身修为符合于道,从而合乎君子之德。中庸即是善,是适度,充分体现了伦理道德规范,这种善由不偏不倚之行为表现出来,而彰显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道”。中庸之道出自于天,重在中、庸二字,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可见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在于天人合一。《中庸》始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而终于“‘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这就是圣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如果天道是诚,那么人道就是追求诚,这就达到了天道与人道的合一。天道与人道合一的目的又是将天性与人性合一,只有人性达到天性那般至善、至诚、至仁、至真,才能建天下之大本,晓万物之规律,从而达到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要求理性与情感合一,《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只有“致中和”才能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真实含义是合一于至诚、至善,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界。所以通过中庸之道达到的天人合一,不仅是人自身身心的和谐,也不单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更是要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三、中庸思想的美育意义
  (一)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
  冯友兰曾说:“传统中国哲学的任务不在于增加实际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4]儒家中庸思想的美育意义首先体现在个人道德修养方面。“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揭示了中庸思想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一面。“性”作为人自然而然的本心,人人皆有其性,人人皆有其道,然而处于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人容易逐于物而失其本心,儒家思想从不主张禁欲,但是合理的欲望才符合中庸之道,于是中庸思想中提出“慎独”二字。我们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但是要想践仁,就需“慎独”。慎独则是对个人内心的认真审视,以及对于自我行为主张的一种忧患意识,我们要学会时常反省自己,并对自己的欲望进行自我克制和约束,尤其是个人独处时更要加强自律,从而做到防微杜渐,“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秉持中庸之道,经过内心的自我净化后,从而提高我们的自身修养,便更有利于践行仁。也便实现了“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的修养目标,从而完善自我人格。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中庸思想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渗透到我们每个人为人处世的思维中。中庸思维的融入让我们更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庸思想倡导“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中庸思想可谓是润滑剂。比如做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就能有效地促进家庭关系的和谐。“忠恕违道不远”,“忠于己”不仅提高自身的修养,“恕于人”更懂得宽恕他人,那么在社会上与其他人相处时便游刃有余了。中国自古标榜以和为贵,《中庸》中就强调“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正是在贵和思想的引导下促进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融合。《中庸》有言:“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这种大局意识,不停地促使人们在面对敌国外患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在中庸思想的正确引导下,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建立起来。
  (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庸思想的核心是“和”,不僅指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的关系,还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最初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惧怕敬畏神奇的自然力量,甚至在自然面前束手无策,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不断地利用自然甚至征服自然,也因此自食毁坏自然所带来的恶果。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对人类发出忠告:“但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效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5]就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庸思想的智慧体现在要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赞天地之化育”,当事物达到中和的程度时,天地就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各自会正常地发挥出各自的功能,在这样的和谐环境下,万物就得到了化育,获得了蓬勃的生机。人们要能够领悟并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达到天人合一。因此,我们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把握自然运作的规律,不能过度开采利用自然,要始终秉承中庸思想,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参考文献:
  [1]沙香莲.中国国民性[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邓红蕾.和谐观探源—中庸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學社会科学版),1996;03:116.
  [3](战国)孟子等.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张海焘.中国哲学的精神——冯友兰文选[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1998.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其他文献
2010-2012年两岸进出口值连续3年改写贸易年度记录。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2010年6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大陆与台湾两岸经贸
摘 要:地名是居住在一定地域的社会群体约定俗成的,是语言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他反映着该地历史人文的变迁,保留和传承了古代自然人文的宝贵信息和历史资料,兼具语言学价值和文化价值。本文以河北省临城县303个聚落地名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城县地名的语音特征、语法结构特征,统计尾字通名,发现临城县地名所独具的地域特色,探究地名背后的语言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关键词:地名;语言;文化;临城县  作者简介:胡雪(
阿尔勒小城的早市  望着开车的女儿,我十分感慨,其实我们这次的欧洲之行,她完全可以选择她过去没有去过的路线,看一些她没有看过的地方。女儿笑笑说,来法国肯定要让你们来看看阿尔勒的。  阿尔勒位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我们从马赛过来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公元46年,在古罗马帝国凯撒大帝统治下,阿尔勒曾是退休军人定居的小镇,被誉为“高卢人的小罗马”,以后在基督教发展初期成为了重要的宗教中心。1888年至188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背景和目的:  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全球癌症发病率的第8位,死亡率居全球癌症死亡率的第6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放疗渐渐成为治疗食管癌的主要
目的:分析影响产妇选择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因素[1],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以及对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的影响[2]。  方法:2013年8月到2013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
摘 要:佛教从最初的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通过不同的途径传入中国和泰国,并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与当地的传统文化相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本文将通过泰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与中国藏传佛教在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各方面的表现来进行对比分析,以找出两种宗教之间的异同点,以及两种宗教影响下两种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佛教;藏传佛教;泰国;异同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
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需要照护的老年群体规模不断扩大。作为世界上失能老年人口数最多的国家,我国正面临着巨大的长期照护服务压力[1]。台湾学者认为,“长期照护”是对因失能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摘 要:“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儒学思想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都影响深远。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慎独”思想具有重要的古代价值,在现代社会中,它也仍是个人自我修养与内在向度不断提升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对于当今人们自觉、自律意识的培养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慎独;个人;内在向度  作者简介:韩英英,1989年9月出生,女,汉族,河北省沙河市人,现就读于大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