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有效教学策略的运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wanghaib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提倡活跃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质疑,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学也就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新课程理念下既精彩又高效,值得我们去思考、探索。
  一、游戏激趣,寓教于乐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被激发了,学习就会积极主动,轻松而有成效。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强但同时也好动,自制力较差,教学应尽可能具有趣味性,适当地将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在游戏中获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
  例如:小学生练习指法,如果单纯地去练习指法,会觉得索然无趣,枯燥无味,而且刚开始练习速度慢,准确率低,学生很快就会失去信心,没有兴趣。那么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游戏的方法,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学生之间或师生进行比赛,并且让学生在《青蛙过河》、《警察抓小偷》等游戏中体会到运用正确指法的重要性,另外通过赛车总动员、拼图、简易加法等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练熟指法,游戏中设置的障碍和关卡,巧妙地引导学生掌握了空格键、上档键、退格键、回车键、光标键的作用与使用方法。又如通过七巧板、扫雷、打地鼠、救救小兔子、拼地图等小游戏让学生熟练掌握了鼠标的使用方法。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盎然,乐在其中,比我们单纯地去讲解键盘、鼠标的功能好得多。
  “电脑游戏是通往电脑世界的捷径”这句话不无道理,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能力。当然了,选择的游戏一定要健康、向上,具有益智、学习、趣味等功能。
  二、故事教学,意犹未尽
  正所谓“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以故事化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实效。在课堂上选用的故事,最好能贴近学生生活,这样容易进入到情境中去,也就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如教学《修改文字》一课时,给学生们讲了一段“我的电脑老师”的故事,学生一边听着故事,一边与自己心里的电脑老师做着比较,故事简短,却能让学生饱含对老师真挚的情感。听完故事后,再告诉学生,已经将这段故事输入到Word文档中,可是还有不妥的地方,请同学们帮忙改正一下,学生们马上迫不及待,一个个跃跃欲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开展故事教学,既要内容精彩,又要形式多样,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将他们的“胃口”吊起来,那么在操作实践时必定会完全投入进去。
  如在教学《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一课时,采用分段讲的方法给同学们讲故事,利用PPT播放小松鼠过生日的故事——小松鼠正在欢迎森林中小伙伴们的故事情节,它刚准备拿出生日大蛋糕分给小伙伴,却发现小猴子还没有来,小猴子此时在干什么呢?原来它还在家里打扮,正不知如何搭配衣服呢,同学们一起来帮帮它,从衣服文件夹里挑出一套,利用插入图片的方法,帮小猴子打扮一下,让它早点出门。此时同学们便立即给小猴子装扮起来,由于他们想快点看到如何分这个大蛋糕,操作起来完全投入,学习效率很高。大家在完成操作之后,老师再接着往下讲故事,学生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动手操作。 在老师的故事讲完时,同学们已经利用插入剪贴画的方法帮助小动物们装饰小松鼠的房间,用插入图片的方法完成了生日蛋糕的分发。最后同学们还自己设计故事情节,利用插入剪贴画或图片的方法完成了生日篝火晚会的综合训练。学生完全进入故事情节中去,边思考边做,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学科融合,相辅相成
  新课程目标“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段话可以看出新课程倡导和鼓励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各门学科的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感受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的密切关系,从而体验到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的乐趣,感觉到“学有所用”。
  例如:让学生用word软件写日记、制作课程表、制作班级电子小报等;邀请美术老师在计算机教室上美术课或进行电脑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E-mail电子邮箱给好朋友写一封信;结合语文、数学、科学、品德与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让学生围绕某一主题利用PPT做一个演示文稿,开展一场演讲比赛。
  通过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其他学科,让学生认识到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既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也促进了全面发展。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也成为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信息化学习平台。
  当然,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探索的有效教学策略并不仅仅包括上述几种方法,还需要我们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地探索,反思,总结,这样才能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将框筒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楼层变形划分为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用D值法对剪切变形及内力进行分析,考虑了翼缘框架的剪切刚度的影响,并对D值法进行了简化.用等效连续体法对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授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为摸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中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不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学生学习方法,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习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让
从1990年以来,辽宁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城镇化率也一直呈增长的趋势。文章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自相关检验等计量方法,对辽宁省1990-2013年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