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b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授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为摸索、自求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中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贯穿于教学中。 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学习”,不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学生学习方法,切实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习趣,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首先,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醒”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语文、文学的兴趣不浓,往往寄托于老师身上,老师的身教言行的素养可以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有潜移默化作用,努力在小学生心目中树立学识渊博的形象。例如:《金色鱼钩》一课,这是一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课文,要抓住中心,帮助学生从这个感人的故事中了解老班长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在教学时,最后我利用多媒体放了一段录像,学生情绪高涨,充满了对老班长敬佩之情。通过恰当地运用媒体直观材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使教学更生动、形象,直观地感悟了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了重要保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往往不是始终如一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授课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事实表明“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有增强满足的感觉。”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授课内容,善于创设不同的情境,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滋味。当然,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成功,适时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及时给予肯定。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有着鲜明的目的,它摒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灌输。而情景教学以生动鲜明的形象、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形象逼真。在语文学习中,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追问到“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但经过教师的侧旁敲击,学生经过思考后往往会获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这种解决困惑后的成功,学生往往有成就感,体会动脑思考到掌握知识的学习快感。由于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学习努力思考而掌握知识,因简单易行,故而在课堂教学中常运用此方法。
  如在学习《落花生》一课时,我就设计了几个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它有什么作用?从花生身上它给予我们什么启示?所提的问题不多,却涵盖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突出了课文的标题。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要精干,不能太琐碎,有时可以提出一个主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吃透课文、精心设计,以最少的問题精准地表达课文内容。问题情境教学的创设,教师可以根据内容来定,也可以交给学生。学生设疑问题的优点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生设疑中讨论问题,这正是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式学习方法正是新课标所提倡的。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而学生设疑则完全符合新课标这一理念。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投影显示参考答案,当学生看到答案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授予学生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途径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优化自己的教法,这样学生才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了一些教学方法,如“对比法”,在每一课教学生字时,为了让学生区分易混淆字的特征并理解,先带领学生学新字,再出示学过的形近字,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写错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求学生自己尝试找出和所学的新生字的形进字,在进行组词,然后造句,这样便于学生掌握所学的生字用法,同时也对就知识进行巩固。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是讲读课文,我则提问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辅助学生学习。例如讲《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就针对课文提问“你喜欢哪个季节?这个季节的小兴安岭怎么样、写了那些景物?你们热爱它吗?接着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前后位进行讨论。然后按此模式,请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授课”最后再进行评价。为了让学生积累美词佳句,适当进行拓展。例如写景类的课文,便提问以下问题“本文描写了哪里的景物?它有什么特点?是怎样介绍的方法?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你是从哪里体会出来的?你认为本文那个地方写的好,用笔画出来。”此时学生就会根据要求有目标的去学习课文。另外教学时,注重课堂拓展训练,根据本文的写作特点,让学生尝试写作,让学生把课内学到的方法用到了课外写作中,坚信长期坚持,学生的学习能力必然会提高。
  总而言之,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从教学目标发,切实把握学生的主体作用,带领学生要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最后总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今后更广阔知识学习。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屠园实验学校 江苏】
其他文献
目的 为探讨压力波的致聋机理,对豚鼠耳蜗血管纹(SV)、毛细胞(HC)中心钠素免疫活性(ANP-IR)的改变及与听阈阈移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法、图像分析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技术
人们认识听处理病(auditory processing disorder,APD)已有30多年.随着对该病本质的不断认识,发现一些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表现为语言发育障碍和学习困难以及被认为有听力障碍
目的 观察卡那霉素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豚鼠耳蜗中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听力正常豚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只,分别给予250mg·kg^-1·d^-1卡那霉素和生理盐水肌注,10天后处死。左耳铺片
目的 探讨室带肥厚患者的噪音参数,包括频率微扰百分值,基频等,分析室带是否参与发音。方法 应用频谱仪和电子计算机对30例声带无明显病变的室带肥厚者和30例室带无明显病变的志愿
患者,女,32岁,小学教师,因失声、憋气一个月就诊。患者一个月前因声嘶行纤维喉镜检查,术中见双侧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对称性结节,直视下钳取结节,声嘶明显好转。术后禁声一周,口服阿
自1999年起,对18例男声女调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介绍如下:
目的 探讨以突发性听力损失为首发症状病例的可能病因。方法 对16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期有病毒感染史者达36.9%,其中上感占31.3%。居首位;第二位为血血管性因素,占26.9%,8例与自身免疫性疾
自1998~2003年,我们在三种喉镜下治疗声带良性病变患者664例,疗效满意.现将三种喉镜选择应用情况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声带良性病变患者664例,男254例,女410例,年龄4个月~78岁,
将框筒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楼层变形划分为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用D值法对剪切变形及内力进行分析,考虑了翼缘框架的剪切刚度的影响,并对D值法进行了简化.用等效连续体法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