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礼、法之间的语境差异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amesTs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和西方文化中的法,都只有在各自的语境里才能被确切地解释和理解.法律文化发源之初,中、西方在各自所处的历史环境中,为应对人类共通的问题而作出的不同的文化选择,与中西礼、法之间的语境分殊密切相关.几千年来,中、西之间的历史传统和社会结构的不同,以及在应答有关实在、人性、宗教等方面的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文化差异诱致了中西之间的礼、法分疏,而寓于各自语境当中的礼、法之间迥异的价值取向又加深了中、西之间的文化和社会分歧.分别诉诸礼、法的不同语言表述,实际上也展现了人们在中、西各自的社会和历史中不同的生
其他文献
十月革命尤其是五四运动后,孙中山对中国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国家政权问题上,他提出要由'全体平民自己组织政府','造成一个人民为主体的国家&#3
曾见《成都晚报》一则报导:川大化学系的一名研究生和八名大学生在改革浪潮冲击下走出校门,去新津县龙马乡创建化工厂,仅用半年时间就生产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级医用材料
以跨文化交际活动为目的的翻译,与其说涉及的是两种语言,倒不如说涉及的是两种文化.由于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源语文化在翻译中难以重构.本文试图通过对源语文化在翻译中
在改革、开放、搞活的今天,西方文艺思潮纷至沓来。在这一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前景怎样,成了广大文艺理论工作者关心的问题。有些文艺理论工作者宣称马克思主义文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在竞争激烈、变幻莫测的市场经济形势下,企业的命运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时春风得意,一帆风顺,招财进宝;但有时又山穷水复,困难重重。企业如何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我国企业将会加速完成向现代企业身份的转变,因此,发展优化企业道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
<正>四、合用规律考 以上关于杜祷入声韵例的分析,说明杜诗入声韵的合用,有以下一些规律。 1、入声韵的合用或分用,以韵尾的同异为严格的划分界限。这是最重要的一条规律。
传统诉讼法理论将原告资格限制在申诉人须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对于社会经济安全等社会公益,公民被认为不具有直接利害关系,其原告资格不被承认.反垄断公益诉讼制度的出现,
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出身名门闺阁。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又是著名文学家,“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宋史&#183;李格非传》)其母是王拱臣的孙
设格就是在语言中运用辞格。辞格在口语中运用和在书面语中运用时有许多共同之点,以往修辞学研究大都是从这个角度来研究辞格的。但是,在口语中设格和在书面语中设格又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