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行走在重生的大地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l273518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大地震,震撼了全世界,也震碎了炎黄子孙的心!几年来,电视直播的那撕心裂肺画面依旧历历在目,多少回在梦里惊醒,也会惦记起大禹的故里,这个美丽的川西小城。
  又是五月,从成都去汶川的路上,我们神情凝重,心头仍有挥之不去的痛,而更令人牵挂的,是那受灾的同胞,那摧毁的家园,那垮塌的学校……
  汶川,涅槃大禹故里
  汶川,因汶水(岷江)得名,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边缘、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是羌族主要聚居区,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之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还是阿坝州重要的工业基地。地震时,4084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崩地裂,6镇7乡118个行政村多处被夷为平地。
  车窗外,一马平川的原野渐行渐远,汽车驶入了崇山峻岭的岷江河谷。新修的213国道沿着岷江蜿蜒而上,江对面是已然废弃了的旧公路。人们对213国道并不陌生。这不是一条普通的公路啊,它是一条紧急救援通道,是一条生命的黄金通道……奔腾的岷江水夹着沙石咆哮而下,日夜冲刷着灾难的痕迹,但国道上滑坡的山体、毁坏的路基、乱石掩埋的路面仍处处可见;残留的汽车残骸和震垮的房屋、坍塌的桥梁已成为地震的遗址……这一切,都令人触目惊心,使人感受到了什么是天崩地裂!什么是地动山摇!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不可抵抗力!
  然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映秀、银杏、七盘……汽车驶过的沿途的乡镇、村落已看不到灾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广东人民的无私援助下,汶川人民经过三年的艰苦重建,一个崭新的汶川再现人间:一座座城镇拔地而起,一个个村庄焕发出勃勃生机,一条条公路通向山际,一排排富有藏羌民族风情新居错落有致,一间间商场、店铺、农家乐生意红红火火,一面面的五星红旗在家家户户门前迎风招展……要不是那一处处山体无法修复的伤痕,还真不敢相信这是在废墟上重建的家园!
  两个小时的车程,汶川县城威州镇到了。一座高高的大禹铜像的新城标矗立在岷江边,新落成的穗威大桥横跨两岸,颇具特色羌式城门笑迎八方客人;綠树红花相间的街道,宽敞明亮住宅新居,清新幽静的滨江休闲景观带,颇具民族特色的锅庄广场,错落有致,大气恢弘;黄颜色的阳光家园,红颜色的博物馆,白色的医院,彩色的小学和幼儿园,深灰的西羌风情文化街,造型明快,充满活力……4000多年前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如果今天有暇重回故里,真的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明媚阳光洒满了记忆·希望广场,新栽的树木吐出新绿,花坛上的鲜花缤纷夺目。人们正沐浴着阳光,迎着习习凉风步履闲适地在岷江边漫步,伴着音乐充满自信地在跳着的羌族锅庄舞,青年男女相依相偎流连在花前树下,老爷爷、老奶奶在逗着孙们子玩耍,嬉笑声中尽享天伦之乐……啊,山谷的风吹散了心头的阴影,泯江水冲洗了残留的泪痕,劫后重生人们不但在废墟上重建生活家园,而且在苦难中重建心灵的家园,他们的生活在充满希望中归于平静和美好。
  我们不忍心去惊动这平静和美好,悄然地离开了,内心充满了对他们的美好的祝福。
  映秀,藏羌风情小镇
  映秀,就像它的名字一样清秀而美丽,一个青山环抱、植被茂密、溪水缠绕、景色秀美的川西小镇。它位于汶川县的东南部,距离县城60公里,盘岷江而建,有着西羌门户之称。
  走进映秀,路旁一块地震时从山上滚落下来的巨石把我们震慑住了。人称崩天石,长11米、宽8米、高3米,重有上100吨,屹立奔腾的岷江边,上面镌刻着“5.12震中映秀”字样,警示人们永远不要忘记那一刻:震中的映秀,遭受灭顶之灾,几乎所有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惨状目不忍睹。
  沧海桑田,这个山河破碎、家园尽毁的美丽小镇,已在废墟中涅盘重生:川西民居、藏寨风情、羌式建筑交错相融,错落有致的分布在山间;民族风情的民居、现代风格的公共设施、宽敞平整的街道,沿河顺势展铺开来,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一条条纵横贯通的街道,一片片爬满葱翠绿色的山坡,设计新颖的学校,坚固的景观河堤,休闲健身的公园,与依依杨柳、银杏棕树和青山绿水相伴,与蓝天白云辉映,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宛如秀美的江南小镇,令人惊叹,使人震撼!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一切。
  当我们的脚步缓缓走近漩口中学地震遗址时,那挥之不去的痛又袭上心头。在那吞噬数十条花季般鲜活生命的垮塌教学楼前,我久久地凝视着定格在那个撕心裂肺时刻的时钟标志,心像注了铅的一般沉重,灵魂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我默默地走到汉白玉的地震纪念墙前,将一束白色的菊花轻轻放下,低头静默,表达了对亡者迟来的祭奠。
  水磨,古老西羌新城
  离开了映秀,我们驱车来到了水磨镇。水磨镇地处汶川县南部岷江支流寿溪河畔,古称老人村,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之乡和世外桃源,有“西羌名城,文化古镇”的美誉。
  依山傍水的水磨镇,离震源7公里,震后几乎没有一栋完好的建筑物。三年的守望,小镇脱胎换骨,旧貌换新颜。走进青山绿水环绕的水磨羌城,厚重温和的土黄色石壁,流水飞檐,羊角图腾,羌味十足,使人感受到小镇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西羌民族特色风情。
  行走在镇中心的禅寿老街,恍如置身于云南的丽江古城,或是来到了成都古镇黄龙溪。一条800多米长的石板路,一脉山泉沿街流转,见证了老街的沧桑岁月;一条古街错落蜿蜒,留住了原生态的民情风俗;木穿斗、斜坡顶、薄封檐、小青瓦,中国结、红灯笼、古牌坊、古商铺串联起街道两边的木质小楼;店铺开门做着各式小生意,有服装店、茶馆、咖啡馆、理发店等;富有藏族、羌族特色的旅游商品、土特产品、民族服饰、传统工艺美术品琳琅满目;诱人的当地小吃、水磨老腊肉、石磨豆花、九大碗流水席,让人垂涎欲滴;雕梁画栋的明代的古戏台乐曲悠扬,氤氲着清代遗风的大夫第庭院深深……重建的禅寿老街被打造成了一条商品文化风情街,既使老街村民安居乐业,又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住在老街一位老人告诉我们,现在他们家家有住房,户户有商铺,以后的生活不用愁了!老人质朴的脸上神色安详,但眼神里还游离着经历了那场惨烈的灾难的沧桑。   登上春风阁,尽揽水磨风光,我不由的想起了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名句。据说“春风阁”的灵感也由此而来。但光彩重生的水磨再不闻哀怨的羌笛,而是杨柳依依,春风荡漾,生机盎然,使人流连忘返。
  三江,生态水乡藏寨
  三江,一个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谷深峡幽,森林茂密,河流清澈,原始古朴,风光奇特。在那场灾难中,与震中仅一山之隔的的美丽山乡,顷刻间变成了废墟,著名的潘达尔景区更是满目疮痍。而震后仅仅一年多时间,三江已破茧成蝶,变成了美丽的水乡藏寨,成为一个AAAA级生态旅游景区。
  来到三江乡,只见新房幢幢,红旗招展,潘达尔景区被摧毁的道路设施已重建,被破坏的风景名胜已修复。关刀石、洞天飞珠、鸳鸯瀑布、鸡心包、茶马古道、古羌栈道、盘龙寺遗址……目不暇接,令我們兴致盎然;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更令我们恍如进入仙境!这里有“植物活化石”之称的世界最大的野生珙桐群落;这里还是“动物活化石”国宝大熊猫的栖息地。好一个令人神清气爽的天然氧吧,一片使人身心更加健康的净土!
  在震后重建中,三江以独特的自然水系、水景为背景,突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吸收了岭南水乡的元素,建起了颇具特色的水乡藏寨,着力打造自然风景优美,服务功能完善的藏家风情旅游集镇。藏族风情的四角碉楼、水车景观、游客中心、明月湖、明月亭、藏家风情园、民俗广场、购物长廊、步行水街、盘龙前景、三江口观景亭、河坝至照壁索桥、惠州公园……三江水乡藏寨,使三江华丽转身,生态旅游品位得到了提升。
  步入水乡藏寨景区,明月湖碧水盈盈,九曲回廊,倒影着蓝天白云,湖边树影婆娑,杨柳新绿,湖水含烟,湖光山色颇有山野的情趣;在红花绿树掩映的藏家风情园,一栋栋两层白墙青瓦藏式小楼整洁明亮,既是藏民的新居,也是颇具特色的“农家乐”,进去后可领略到藏家的民风民俗,又可以尝到鲜美可口的饭菜,晚上还可以在温馨的家庭旅馆里做一个甜美的梦……
  三江,一个天生丽质、婀娜多姿的少女,遭受了劫难后,勇敢地站立起来,揩干眼泪,略施粉黛,依然风情万种,清纯亮丽!
  五月,行走在重生的土地,春风扑面,满眼新绿,我们感受到了潮涌般的勃勃生机。是啊,汶川,不仅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川西大地,在危难中崛起,从悲壮走向豪迈,实现了“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庄重承诺!
其他文献
2011年冬至节回家乡祭祖,家在安徽马鞍山市的姐姐给我准备了一大袋马鞍山采石茶干,给我带回北京。家里的亲人们都知道我喜欢吃茶干,要么是经常托人从老家给我带到北京,要么是每次我回家探亲的时候给我准备一些,以满足我对家乡美食的嗜好。现在看到茶干,就能感受到在老家的妈妈和哥哥姐姐对我的牵挂和照顾。  据说豆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安徽淮南是淮南王刘安的封地,安徽是豆
期刊
无意中看到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女一个32开漂亮的活页夹册子,封面全是英语字母,翻开之后,才看到“好友档案”几个汉字。我怀着好奇心看了下去。  “好友档案”中设计的项目有:大名、英语名、血型、星座、哈拉专线、地址、E—mail、身高、生日、体重、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去的地方、最崇拜的偶像、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的品牌、最喜欢的人、最大的梦想等。我惊奇的发现,小学生们填写这些项目很少空白,竟然对血型、星座、
期刊
过年了,父亲给十岁的儿子发了20块压岁钱,儿子奔奔跳跳的就要去打牌了,父亲把儿子拉了回来,要和儿子“赌一把”,儿子嘟嘟小嘴,添了一句:  “不准赢我的钱!”  父亲拿过牌来,先把玩牌的规则说了一遍,儿子斜着眼看父亲,一份洋洋得意的神态。接着发牌,父亲先是故意输一些钱给儿子,儿子荡起一脸的阳光。父亲皱皱眉头,几牌又把钱全赢了过来,包括儿子原来的20元。儿子突然拉下脸来,泪都出来了,一溜烟投入母亲怀里
期刊
我是一位从小喜欢文学的人,中学时期就开始追求文学梦想。18岁时高中毕业进厂工作,22时,开始有记录的文字作品,大多是小说习作。年轻时投稿很多,其中有上海的《萌芽》、《上海文学》,《收获》,云南的《个旧文艺》,北京的《北京文学》和《人民文学》,还有已经忘记了的月刊、双月刊和季刊名称。后来,还投过几个小小说的刊物,以及《文学报》一类的报子,几乎大都是不成功的。后来在上海的市级行业报上,如《上海汽车报》
期刊
四月初的西安,正是春暖花开之时,母校西安交通大学迎来了116周年校庆日,我们这些恢复高考后1977、78级进校的同学也在毕业30周年之际从世界各地,祖国四面八方、不同行业和岗位回归花园式的母校参加庆典。徜徉在嫩芽初上的梧桐大道和鲜花怒放的樱花大道上,观看和赞叹着母校巨大的变化和进步,指点着当年学习的教学楼、图书馆、花园和大道,寻觅着当年食堂、宿舍的踪迹,追忆着当年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四年美好时光,相
期刊
杀年猪,是东北农村临近过年时必做的一件大喜事。  进入腊月,大地是一片银白。前家后院听说谁家要杀猪了,乡亲们踩着白雪,吱吱嘎嘎的满面红光乐颠颠地都来落忙,湊个热闹。杀猪的户主也是为了图个喜庆,招呼来了好多亲朋好友和邻居,炖上一大锅猪肉、酸菜、粉条。这纯正的东北杀猪菜吃的大伙汗巴流水的,再喝上一碗散装高梁烧,那感觉就甭提了。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是喜气洋洋,笑逐颜开,准备年货。小孩子数落着揣在兜里的
期刊
夕阳的剪影是缠绵的,那一片落叶,终是剥离树梢坠下,我拾起这一片落叶,秋便从我的指骨间渗入心海,记得,那一个黄昏,我是在别处……  我是喜静的,所以每到一处,必定避开景区的节假日和热点时间,这个时候,游人基本退潮,我便走了进来。村子不大,是我喜欢的那般样子,粉墙黛瓦马头墙,坐落在山凹中间,由于倚山而建,简静有致,是典型的徽派民居遗风,在四周青山墨绿的掩映下,是国画水墨的逸趣,怎不令人心怡神往。  早
期刊
慈容依旧在,影踪已渺茫。寻遍天涯不见父,唯有泪千行!年年清明断肠处:点梅坑,山莽莽,雨潇潇,松苍苍……  ——1997年清明泣题父亲周年祭  爸爸,您一定记得,1995年12月,那是我们父子俩最痛苦的一段日子。  那时,您的病况愈来愈不好了。起初,我只是半个月带您去医院抽取一次血性胸水,到后来,每隔三、四天就得去医院了,而且,一抽便是半痰盂。在医院里,每次看见医生将那筷子一般长的胸穿针从您背后扎入
期刊
A  对石头倾诉痛苦,不如向夜莺学习抒情。  B  石头有时俯身面向卑微的小草,一副谦恭的样子。  石头有时高昂高傲的头颅,觊觎太阳美丽的光环。  石头,神秘莫测,故作高深。  石头坚固如铁,心肠坚硬,险恶犹如刺猬,芒刺在背,让你进入不了他阴暗的内心,也禁锢了他光明的思想,使一些闪烁的光辉最终腐烂在嶙峋表情的深处,永远见不着光明的事物,见不得光明正大的人。  石头俯身为卵,高耸成崖。在低处承受游鱼
期刊
我的祖先,来自中国大陆,来自闽南地区,来自贫瘠的农村。  我的爷爷,在一个世纪以前,和他的勇敢的伙伴,从这里走出去,成了过番客。为了抗拒千年宿命,不愿老死乡里,他们走出去了。他们是勇敢的开拓者和跋涉者,一出门,就走得那么遥远,那么义无反顾。爷爷和他的勇敢的过番客们,来到了据说遍地是黄金的南洋,来到了蕉风椰雨的马来亚半岛。  爷爷是出走的第一代,父亲是海外出生的第二代,我是第三代,我的孩子们就是第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