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个黄昏,我在别处(外一篇)

来源 :世界华文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xdhxdhxd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夕阳的剪影是缠绵的,那一片落叶,终是剥离树梢坠下,我拾起这一片落叶,秋便从我的指骨间渗入心海,记得,那一个黄昏,我是在别处……
  我是喜静的,所以每到一处,必定避开景区的节假日和热点时间,这个时候,游人基本退潮,我便走了进来。村子不大,是我喜欢的那般样子,粉墙黛瓦马头墙,坐落在山凹中间,由于倚山而建,简静有致,是典型的徽派民居遗风,在四周青山墨绿的掩映下,是国画水墨的逸趣,怎不令人心怡神往。
  早先就听人说,这里是看满山红叶的最佳景地,此行,我不是为红叶,而是为初秋的嫩黄而至,总感觉鲜红比不得嫩黄,红是闹的,而嫩黄却是静,那种静是柔的,柔得极致,柔得极美。
  找一个住处安顿好后,我便去寻那块景地,村子里很清幽,没有我臆想里的青石板的小巷,是一条条沙土小经,我的脚步很轻,偶尔会窜出一只可爱小狗,一两声的犬吠,让你特别的亲切,迎面走来一位老阿婆,脚步稳健,面目慈善,扎在头上的那条布织的花巾,这样的影像勾起了我对外婆的记忆。见面微笑而过,我却掉进旧时光里,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见到这样穿戴的老人,拐了几个小弄,终见了那一块景地。我揉揉自己的眼睛,这不是梦,是如画的意境,一片千年的枫树,在夕阳的光影里醉了,在书里读过很多关于夕阳的美景,可今天没有一处美景,有我眼前的这般好看,挺拔标致的枫树在柔红的影像里,给我酝酿一壶美酒,醉得我如痴如梦的为你心动……
  择一石凳而坐,人便在景中入画了,成了这一抹夕阳的点墨,近处几个孩童正在戏耍,嘎嘎的笑声穿过树梢,摇曳了树叶的灵动,化成天籁又落在我的耳里,有着唱经般的好听,地上已经有着零星的叶子洒落,夕阳镀在地面,有种秋韵的写意,骨子里的我,对秋总是有抹不去的清愁,这个时候难免有一些宋词的断句残片入脑来,孩子的笑声再次窜来,我抬头、仰望,伟岸的枫树,一道道苍穹,碾碎了我这浅薄的愁情,让那点不经意的断句残片消融在树枝里,用夕阳来暖她,顷刻间便了若无痕了。
  一个顽皮的小男孩,走进了我的画里,“阿姨,你是来看红叶的吧,可是你来早了,现在不是看红叶的时候,红叶得到十月呢”呵呵,看到孩子那个俏皮的小大人的样,我喜欢极致,于是与他攀谈起来,得知,孩子已经十岁,读四年级,父母都在外面打工,留着他和奶奶爷爷在家,使我没有想到的是,孩子竟然能够向我介绍起每一颗枫树年轮和特性,那些很专业化的词句,仿佛是一个导游,让人哑然无语,惊叹不已。那个童真的脸颊上还留有乳香的孩子,却有着这般文词,着实令人惊奇。孩子终归是孩子,呆不到一会,又去找他的玩伴了,留下我独自清幽静赏。
  我不是为红叶而来,是为了那一抹初秋的嫩黄,可是,我还是早了点,终究是没有到季节,“霜降有红叶,秋露叶儿黄”,这个时候,夕阳已经浓如火,远处的青山也火红热烈,只是粉墙黛瓦的房子,在温红里,古典雅致。可最好看的还是这片枫树,夕阳把她镶嵌进有着墨迹的画里,我静坐在画中,和着这片枫叶一起,从浓烈到淡黄,再到紫烟……
  夕阳隐遁到山里,一片枫叶滑过我的视线,我轻轻拾到掌心,这个黄昏,我是在别处,捡拾起这枚初秋的明片,珍藏于心。
  小城听雨
  有一次,我说“来小城听雨,一定很美”,于是就来了……
  这是一座诗意的江南小城,它非常适合一个雨季,氤氲的雨丝,缠绵着闲适的温柔,便就可浸在如烟似梦里想起心事来,这心事如缕缕烟雾,濡湿到某个深处,便也羽化成一个故事,想必,这样的故事一定唯美。
  不知道什么时候,恋上这个小城,一次次踏足,总有印痕留下,或喜的、或忧的、或怒的、或痛的,一滴滴丢在这里,搁浅着悱恻,总是让人割舍不下,来了,去了,心却悄悄的丢下了。是为某个雨巷,还是雨巷里的那个人……,记忆的深处,如宣纸里的墨影,能淡出若烟的写意,可以为她写诗,为她写小说,為她写精美散文,可总是写不出心底隐秘,那是封存的一坛女儿红,酿着满满的心事,总是在某个雨天里,与人邂逅一份湿湿的旧事。
  那一次我来小城,是为了一个未曾谋面的朋友,记得,那是一个诗意的茶楼,雅致里流淌着艺术的气息,这个格调是我最为喜欢的,品茗谈茶,对面的那个人可谓是讲究的,虽说,与他未曾谋面,其实已经是神交很久,与他喝茶是一种味道,那种禅茶一味的意蕴,与我的人生里,这份际遇是可以入心的,那样灵魂深处的某个点,悄悄的打开了,我把藏在心中的《雨巷》泄露了出来,那也是个雨天……
  再有一次,是与我的闺蜜来这个小城,她一个同学的高级宾馆坐落此城,高级的设施我清享小城里最为舒适一次听雨,这个标间很大,除了干净雅典的两张床,一套高级的沙发茶几,古朴朴的矮柜上,放着各种淡雅的艺术插花,墙壁上几幅油画,挂在清雅壁纸上,在暖色灯影里,幻化出某部电影里的镜头,浪漫中有些暖昧了。这夜,密友出去谈生意,丢我一人在这样的意境里,心里缠满了浪漫的故事,一点点挤出来,然后一滴滴丢进窗外的雨夜里,那夜的心事,不可告人,恰是那坛女儿红……
  还有一次,便是从别处旅游归来,路过小城,便有了住一宿的愿望,找了常住的那家宾馆,是个向晚的时候,没有告诉这个小城的任何朋友,安顿好住处便一个人走近了这个小城,这是个灵山秀水,温柔、恬适的好地方,我没有寻那意念里的小巷,也没有去逛繁华的街市,一个人走在烟水疏柳的城外小河,清幽幽的小河,弯曲的伸向远方,在柳堤岸,寻得一长椅我坐了下来,都说烟柳、堤岸、小河水是能生出诗来,可我始终没有生出一点点诗情来,小河上那座桥,把这个小城划分成清幽与繁华的界点,这小河便有了人得闹市也可出的清幽,它潺潺流动着岁月和这个小城风土人情,很想从河水里读到小城的历史,只是,渐渐清瘦的河床,她仿佛无力去传承小城的厚重与沧桑,一抹夕阳的投影,叠映到河水里,慢慢又隐去了,一场细雨而至,落在河里,点点的涟漪里闪烁着文字来,便成了一本书,雨成就了小城的精魂。
  如是这次,我又来了小城,专拾一个雨天,不为别的,只为来小城听雨……,因为,她真的很唯美……
其他文献
银蛇好舞,吉祥兆丰。蛇年新春伊始,江西翠微三甲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海军总是奔波于江西与上海两地之间,他执掌的上海朋帮实业有限公司、江西翠微三甲酒业有限公司都面临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特别是还不满3周岁的江西翠微三甲酒业有限公司更需要党的阳光沐浴、政府的春雨滋润。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带着对老区人民的殷殷深情和关爱,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利好政策,江西翠微三甲
期刊
看着儿子那样专注地投入到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玩的那些有趣而难忘的玩具。有些怅然所失的感觉让我陷入无奈之中,不知这种无奈是时代发展造成的差异,还是两代人不可回避的代沟。反正我认为现在的孩子所痴迷的电脑游戏对我来说,并没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就算我现在还是个孩子的话,我想也不会被它所吸引到神魂颠倒的程度,因为让人离不開座椅的游戏,算得上什么好游戏呢?  记得小的时候,家里生活很拮据,
期刊
我怕冷,也不喜欢冬天,但我却酷爱这寒冬中最美的花——雪花,它执着地飘在我的记忆中,留在我心问。  悠悠天地之间,雪花总是以最原始的色泽,以自己特有的姿态扑翅而来,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充满独特的个性,一如率真朴素的我,这或许也是我最初爱上它的缘由吧!  记忆中,小时候的雪很大,铺天盖地,不到三四个小时,整个大地便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白雪飘飞之际,天地间总是十分宁静,连风也不作声,默默地带着
期刊
太突然了,太突然了。我一下子成了英雄。有句俗语:人倒霉了喝凉水塞牙,运气来了,你挡都挡不住。真的太突然了。  当我面对话筒接受采访时,我还像做梦一般。本市的几家媒体都派了记者。  事情是这样的。  我正走着,前方突然传来惨叫声。我止足观看。一些人四散逃开,后面一个披头散发的人,手持砍刀追杀着,一个老女人被砍倒了,又一个老头被砍倒了。跑,赶快跑。我想转身跑,怪了,我的腿在哪,我竟然迈不出步,大脑一片
期刊
2011年冬至节回家乡祭祖,家在安徽马鞍山市的姐姐给我准备了一大袋马鞍山采石茶干,给我带回北京。家里的亲人们都知道我喜欢吃茶干,要么是经常托人从老家给我带到北京,要么是每次我回家探亲的时候给我准备一些,以满足我对家乡美食的嗜好。现在看到茶干,就能感受到在老家的妈妈和哥哥姐姐对我的牵挂和照顾。  据说豆腐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安徽淮南是淮南王刘安的封地,安徽是豆
期刊
无意中看到上小学五年级的孙女一个32开漂亮的活页夹册子,封面全是英语字母,翻开之后,才看到“好友档案”几个汉字。我怀着好奇心看了下去。  “好友档案”中设计的项目有:大名、英语名、血型、星座、哈拉专线、地址、E—mail、身高、生日、体重、最喜欢的颜色、最喜欢去的地方、最崇拜的偶像、最喜欢的运动、最喜欢的品牌、最喜欢的人、最大的梦想等。我惊奇的发现,小学生们填写这些项目很少空白,竟然对血型、星座、
期刊
过年了,父亲给十岁的儿子发了20块压岁钱,儿子奔奔跳跳的就要去打牌了,父亲把儿子拉了回来,要和儿子“赌一把”,儿子嘟嘟小嘴,添了一句:  “不准赢我的钱!”  父亲拿过牌来,先把玩牌的规则说了一遍,儿子斜着眼看父亲,一份洋洋得意的神态。接着发牌,父亲先是故意输一些钱给儿子,儿子荡起一脸的阳光。父亲皱皱眉头,几牌又把钱全赢了过来,包括儿子原来的20元。儿子突然拉下脸来,泪都出来了,一溜烟投入母亲怀里
期刊
我是一位从小喜欢文学的人,中学时期就开始追求文学梦想。18岁时高中毕业进厂工作,22时,开始有记录的文字作品,大多是小说习作。年轻时投稿很多,其中有上海的《萌芽》、《上海文学》,《收获》,云南的《个旧文艺》,北京的《北京文学》和《人民文学》,还有已经忘记了的月刊、双月刊和季刊名称。后来,还投过几个小小说的刊物,以及《文学报》一类的报子,几乎大都是不成功的。后来在上海的市级行业报上,如《上海汽车报》
期刊
四月初的西安,正是春暖花开之时,母校西安交通大学迎来了116周年校庆日,我们这些恢复高考后1977、78级进校的同学也在毕业30周年之际从世界各地,祖国四面八方、不同行业和岗位回归花园式的母校参加庆典。徜徉在嫩芽初上的梧桐大道和鲜花怒放的樱花大道上,观看和赞叹着母校巨大的变化和进步,指点着当年学习的教学楼、图书馆、花园和大道,寻觅着当年食堂、宿舍的踪迹,追忆着当年在母校学习、生活的四年美好时光,相
期刊
杀年猪,是东北农村临近过年时必做的一件大喜事。  进入腊月,大地是一片银白。前家后院听说谁家要杀猪了,乡亲们踩着白雪,吱吱嘎嘎的满面红光乐颠颠地都来落忙,湊个热闹。杀猪的户主也是为了图个喜庆,招呼来了好多亲朋好友和邻居,炖上一大锅猪肉、酸菜、粉条。这纯正的东北杀猪菜吃的大伙汗巴流水的,再喝上一碗散装高梁烧,那感觉就甭提了。  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是喜气洋洋,笑逐颜开,准备年货。小孩子数落着揣在兜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