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入地“搜捕”暗物质

来源 :今日中学生(初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hwfihw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自然讨厌不合情理
  如果你觉得“暗物质”这一概念令人难以置信,那么,和你一样的人其实有很多。最早提出证据并推断暗物质存在的科学家,是当时正在美国工作的一位瑞士天文学家。他发现,大型星系团中的星系具有极高的运动速度,除非星系团的总质量是根据其中恒星数量计算所得到的值的100倍以上,否则星系团根本无法束缚住这些星系。他由此怀疑,宇宙中很可能充满着某种看不见的神秘物质,它们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但却通过其强大的引力作用于星系。那时候,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对这一近乎疯狂的想法嗤之以鼻。
  然而,在之后的几十年中,暗物质存在的证据不断增加。到如今,尽管对暗物质的性质仍然一无所知,但暗物质已经成为宇宙研究中一个牢固确立的概念。事实上,这个概念几乎必须存在,否则难以解释为何单个星系快速旋转却没有分崩离析。总之,如果不存在总质量比我们看得见的“亮物质”远远大得多的暗物质,那么宇宙将不合情理,而大自然是最讨厌不合情理的。
  黑暗却真实的宇宙
  为了理解宇宙中的暗物质,请想象一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你飞行在崇山峻岭之上,你知道下面有连绵起伏的山峦,但你却啥也看不见。突然,散落在山坡上的农家的灯光进入了你的视野,为你勾勒出了山坡的大致轮廓,同时也使你明白,在远处的黑暗中还隐藏着更多更大的无法看见的山体。其实,我们所面对的宇宙与此相似。我们习惯将夜晚看到的点点星光当做宇宙,但事实上,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黑暗却真实的宇宙,一个你的老师没有告诉过你的宇宙。
  天文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包括我们的太阳、银河系在内的所有看得见的“亮物质”只占宇宙总物质量的10%不到;而既不发光也不吸收光的暗物质却占了宇宙总物质量的90%以上。黑洞是现在已知的一种暗物质,但它对暗物质总量的贡献非常微小。那么,绝大多数的暗物质在哪儿呢?
  没有暗物质不会有人类
  为了了解暗物质的物理性质,就必须先知道它们在哪里,又是如何随时间成团的。但是,自古以来天文学家所能看到的仅仅是有限的亮物质,它们就像散落在茫茫群山中的点点灯光;他们无法看到暗物质,就像他们看不见漆黑夜幕下的群山一样。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天文学家正在利用并完善一项被称为“弱引力透镜”的新技术。由于暗物质会使其附近的光线弯曲,因此,通过观测由此导致的遥远星系形状的微小变化,以及星系间排列的变化,就能反演出暗物质的存在。虽然弱引力透镜的效果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并不明显,但它确实影响着每一个遥远星系的外形。天文学家可以把遥远星系影像的微小变化,转变成一张观测者和遥远星系之间的质量分布图,其中既包含了亮物质也包含了暗物质。
  尽管提出弱引力透镜的设想仅仅是几年前的事情,但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都在致力于这项工作,挖掘它的潜力。他们相信,弱引力透镜是寻找暗物质最直接的宇宙探测器。如今,他们已经绘制出了最新的关于暗物质的三维分布图:它令人信服地证明,在宇宙大爆炸结束后,是暗物质像框架一样既把星系维系在了一起,同时又为亮物质提供了结构空间。也就是说,包括银河系在内的几乎每一个星系,都被安全地包裹在一团巨大的暗物质中。如果没有暗物质就不会形成星系、恒星和行星,就更不会有今天的人类。
  世界上最优越的地底实验室
  尽管天文学家利用弱引力透镜已经获得了暗物质的三维分布图,但它毕竟是通过推论得来的;它无法解答“暗物质是什么”。至今仍有人怀疑暗物质是否真的存在,因为毕竟还没有人直接观察到这种物质,更没能“逮住”暗物质粒子。为了将暗物质“捉拿归案”,全世界目前至少有10项探索行动在进行,大型地底暗物质探测器项目就是其中之一。
  2010年,我国首个极深地下实验室——“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在四川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揭牌并正式投入使用。它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世界上岩石覆盖最深的实验室,拥有了世界上最优越的探测暗物质的环境,能够自主开展“搜捕”暗物质这一国际上最前沿的基础研究课题。为什么说那里的环境是“最优越”的呢?
  原来,在二滩水电站的建设过程中,曾在四川锦屏山底修建了一条长18千米的可以通行汽车的隧道,隧道上面是2500多米厚的山体岩石。该实验室利用这条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隧道,在其侧面开挖了一个长40米,高和宽各为6米的空间作为实验室。与国外一些“脱胎”于矿井的地下实验室相比,它的使用更为便利:不必坐着电梯上上下下,乘坐汽车就能钻入地底深处。而深埋地下2500米,更是难得,因为埋得越深,受宇宙射线的干扰就越少。
  据介绍,从地面上出发,开车约20分钟就能到达该地下实验室。那里四季恒温冬暖夏凉,不需要用空调。与地面实验室唯一的不同,是那里没有窗户,刮风下雨丝毫感觉不到,进去久了也容易让人搞不清外面是白天还是黑夜。由于通风设备很好,在实验室待上半天,也不会有任何异样的感觉。而且,一旦仪器运行稳定,地下实验室的所有数据都会实时传送至地面监控室,无须研究人员24小时守着实验室中探测仪器。目前,上海交大和清华大学的两个实验组已入驻地下实验室。他们将使用不同的探测仪器“搜捕”暗物质粒子。
  上天入地全方位“搜捕”
  你可能会问:暗物质在宇宙中,科学家为什么要“钻”到极深的地下去“搜捕”它们呢?信不信由你,科学家相信每天可能有几万亿个暗物质粒子穿过了你的身体,但你却感觉不到,这是因为暗物质粒子极其微小。这和射进球门的足球会被球网挡住,而一颗玻璃弹子却能穿网而过是同样的道理。为了“网”住暗物质,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
  最初的办法是天文观测,弱引力透镜就是寻找暗物质在哪儿的宇宙探测器,但它无法“逮住”暗物质粒子。为此,科学家又采取了间接探测和直接探测两种办法。所谓间接探测,是通过地面或太空望远镜,探测暗物质相互碰撞产生的普通物质的粒子信号。而直接探测,则是让普通物质的原子核与暗物质碰撞,通过探测碰撞产生的信号来求证暗物质是否存在。上海交大实验组正在进行的就是利用液氙探测器,对暗物质进行直接探测。由于地球表面上宇宙射线众多,会对直接探测产生干扰,影响探测器鉴别暗物质粒子的能力;因此,深埋于地下2500米的实验室,可以为探测器挡去干扰,让它“专心”工作。
  最了不起的事情
  “捉拿”暗物质真是太难了。科学家认为,这与暗物质很可能是由“弱相互作用重粒子”组成的有关。“重”并不意味着这些粒子很大,只表明它们有质量,因此不仅能对引力产生反应,而且可以产生引力。“弱相互作用”的意思是,尽管有质量,但这些微粒同普通物质的相互作用微乎其微。科学家们还认为,弱相互作用重粒子在电磁上保持中性,既不带正电也不带负电。这就是我们无法看到它们,更难以“逮住”它们的原因。
  你可能会问,如果探测到了暗物质,“逮住”暗物质粒子又能派上什么用场呢?是的,对科学家来说,这仍然是个未知数。粒子物理探求的是物质最深层次的奥秘,它的成果对人类未来的生活究竟会发生怎样的影响,科学家现在确实还不得而知。这就像当年科学家开始研究电磁现象时,根本无法想象现在的电视、电脑和互联网一样。但无论如何,找到暗物质,对于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来说,将是一件最了不起的事情。
其他文献
2005年是超女年,据说2006年是易中天年。2006年还是鲁迅先生逝世70周年,2006年还召开了最高规格的文代会。2006年超女没火起来,历史却火起来了。知识分子终于找到了一个出人
今天的话题是由李有的一段“速写”引起的———走吧,放学了,别急着回家。上山坡去,割一捆鲜嫩的青草,带给家里的小山羊。问一问太阳———时间还早哩,太阳刚挨上山梁。于是坐下来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你一直都想当个太空人,可是你还没长大。你也想像美国富翁蒂托一样,在天上游逛一圈,可是你又没MONEY。我现在要告诉你一个非常让人激动的消息:有一拨儿宇航员要进行太空训练,
考查学生有没有真正读懂某篇文章,要看他能否理解并概括出作者对文中所讨论问题的主要看法。所以概括作者观点 Examining whether a student really understands an article
谁有这么大能耐, 敢把恐龙当点心吃? 当然是我,超级鳄鱼!我身长如公共汽车,体重是你们全年级同学(约500人)体重的总和!是地球上 Of course, I am a super crocodile! I am a
螳螂虾攻击的速度是动物界中最快的,虽然在水里阻力比较大,但它们攻击的速度是昆虫螳螂的10倍,一只25厘米长的大螳螂虾攻击的力度接近小口径步枪子弹,它能轻易打碎双层玻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12月2日发布第1380号公告,批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1212-2016,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标准》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建区14年来,累计引进包括2700多名海归人才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10万人,探索了高新区背景下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实现方式。一、以资源调控为主要手段,在市场经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整准确地理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先,创新是一个过程,一般包含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解决问题三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观察、思考、实践是创新的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