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的“明星蝶”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hua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枯叶蛱蝶在我国目前发现有三种,即枝叶蛱蝶、蓝带枯叶蛱蝶和指斑枯叶蝶。它们被人们誉为“拟态大师”,它落在枯叶上不知骗过多少天敌,也不知骗过多少想一睹它真容的眼睛。它背面的斑纹多像一枚枯叶,从叶柄到叶脉都是那么逼真,有的翅膀上还长有霉斑。蝴蝶经过数亿年的进化,都有了一套隐身、吓敌之法。蝴蝶身上蕴藏着让人类无法估量的秘密,等待人们破解。我拍的这只是指斑枯叶蛱蝶,从背面一般是不好区分的,与枯叶蛱蝶的主要区别是前翅前缘附近有一个指形斑伸入橙色阔带内。

  那是广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我喜欢叫它“名蝶村”。因为在那个小村大型蝶种、稀有蝶种、地区特有蝶种非常多,如中国最大的凤蝶——裳凤蝶、中国最大的蛱蝶——忘忧尾蛱蝶、中国最大的眼蝶——海南斑眼蝶、中国最大的环蝶——斜带环蝶、中国最大的粉蝶——鹤顶粉蝶等,大大的蝴蝶如家燕般在小村中飞来舞去,真是五光十色,百媚千娇,怎一个“美”字了得。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静谧;让你感受到“穿花蛱蝶时时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蝶绕花枝,有情蝶亦知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让你感悟到“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的遐想与思考。

白兜箭环蝶


  小村中的“明星蝶”首推白兜箭环蝶,它虽不像金裳凤蝶、钩凤蝶、巴黎翠凤蝶等名气那么大,更没有像金斑喙凤蝶、三尾凤蝶、中华虎凤蝶一样被列入国家保护蝶种,它却是该地区特有蝶种,目前只有广西崇左地区有发现,其核心区就在“名蝶村”。 国家保护蝶种在全国多地都有分布,如金斑喙凤蝶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海南及云南等多地都有发现,而白兜箭环蝶目前在其他省份还没有发现,真可谓不是名蝶的“明星蝶”。
白兜箭环蝶正在品尝大头典竹
走进蝴蝶的世界,你会发现有的蝶种在某些区域特别少,而在另一区域则满天飞舞。有的蝶种在这地区少,在其他地区也很少。白裙蛱蝶就属于后者。我数十次到南方蝴蝶大省去拍蝶,却一直末能与它谋面。2019年4月在广西的大山中,我终于与它不期而遇,瞧它高兴的样子,一会在这个枝叶上跳舞示美,一会在那个枝叶跳跃卖萌,任我拍摄,见我拍累了做了一个鬼脸飞去无踪。

  箭环蝶的寄主植物都是禾本科、绿竹属、簕竹属等植物。“竹林深深千层绿,蝴蝶纷纷万点黄 ”,箭环蝶的寄主植物有的不是一种竹子,而是多种竹子。白兜箭环蝶就吃多种竹子。在小村它食的是大头典竹,而这种竹子产自广东南部至香港,小村是100多年前引进栽培的这种竹子。更让人难解的是盛产大头典竹的广东、香港却没白兜箭环蝶,小村中的移植栽培却受到白兜箭环蝶的青睐。
裳鳳蝶和金裳凤蝶都是我国最大的蝴蝶,展翅可达16厘米。大大的翅膀、金碧辉煌的斑纹,长长的六足,让它成了一流的“舞蹈家”,蝶中的“皇后”。它是小村的“常客”,每天上午和中午前后是它的活跃期,它特喜欢在几棵开着粉红色小花的大树上或俏立树头,或翩翩起舞,尽显风流婀娜。

  为拍好白兜箭环蝶,我曾两次从数千里之外的东北到“名蝶村”,用双脚踏寻那里的山山水水。为寻找群蝶,我曾误入深山峡谷,密林丛丛,群山叠嶂,只能在低矮的树尖上爬来滚去寻找回村的路,累得筋疲力尽,走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时,只好打电话告诉房东“我在山中迷路,不要为我担心,明日天亮后我就会找到路回去。”主人不愧是专业的护林员。他告诉我不要再走了,让我用手机给他发个位置。他骑摩托车不到1小时就准确地找到了我。返回时山滑路陡骑摩托车无法载人,我又苦苦地走了两个多小时,身体已严重透支,走几步就想坐下休息。最后还是凭着毅力走回村子。
忘忧尾蛱蝶穿着一身洁白的纱衣,还带有两条酱黄色和黑色的飘带,素净、淡雅、高贵,如刚出水面的一朵白睡莲,更似花中仙子的白牡丹。它却喜欢吃腐蚀性食物,还有动物们的粪便。这种行为似乎提出了一个尖锐的人生话题——美与饮食有必然的联系吗?

  接连两天,我都朝着曾经迷失方向的那座山行进,下决心把白兜箭环蝶拍得更精彩。大山中一片竹林里,我终于发现了刚刚羽化出的白兜箭环蝶,在逆光照耀下,发出金属般耀眼的黄色光泽。由于刚刚羽化出来,白兜箭环蝶的飞行力低,色彩艳丽,是拍摄的最好时机,我用力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泥水还有泪水,在闪光灯前安装好自制的微距闪光罩,把相机光圈调整到F/8,速度调整到1/125,对逆光的白兜箭环蝶进行少许补光。拍了一张回放看效果,真的是太美了,绿绿的苔藓泛着淡淡的金黄,前翅中外区的白斑,如同太阳白中透着金黄,前后翅箭纹斑透视得清晰诱人。我不断地变换着光圈、速度,调整着距离的远近,尽可能拍出不同光圈、速度和距离远近的组合图,满足用片时的不同需求。
文蛱蝶是雌雄异型的蝶种,这是蝴蝶大家族中常见的现象,有的蝴蝶同型、有的多型,有的异型。这样初识蝴蝶的人一头雾水,最好的识别办法是走进自然,在亲近蝴蝶与蝶共舞中去辨识它们的各自特征。展览馆中的蝴蝶标本大都褪色,与活体蝴蝶还有一定差距。走进自然、走进蝴蝶的世界,让自己像蝴蝶一样一生总向花深处。
在陌生地的山路上拍蝶,常常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在小村的山路上一只大大的眼蝶映入我的眼帘——彩裳斑眼蝶。它可是眼蝶中的大型蝶,翅展超过10厘米。当回放的时候,仔细一看,这不是一只彩裳斑眼蝶,应是海南斑眼蝶,它们虽很相似,但翅正面中室的斑纹还是有区别,海南斑眼蝶前翅中室的斑纹呈粗条状,而彩裳斑眼蝶的斑纹则较细,呈点状。蝴蝶鉴别特别考验人,你不仅要熟悉各种蝴蝶主要斑纹的主要特征,还要熟悉产地同种蝴蝶的变异情况,有的蝴蝶你用肉眼根本无法辨别,只能通过解剖才能得出准确结论。

  拍完逆光照我又有了新的发现,一棵开着乳白色小花的树,在微风吹拂下,散落满地的花瓣唯美极致,白兜箭环蝶恋上了落地的小花,在一朵朵小花中飞翔寻觅。乳白色的小花,金黄色的蝴蝶,诗般意境,梦般色彩,我不顾地面上的积水,趴在浅浅的水坑中拍摄着。直到拍摄了满意的图片,之前受过的苦在这一刻统统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斑凤蝶在南方蝴蝶大省并不少见,它的形态十分有趣。斑凤蝶分基本型和异常型,基本型模拟紫斑蝶,异常型则模拟青斑蝶。同种蝴蝶有两种类型的还有很多,一般情况下斑纹不一样,是不同种的蝴蝶,但不是绝对的。有的蝴蝶虽然斑纹不一样,但却是同一种蝴蝶,二型或多型性蝴蝶还比较多,你只有深入到蝴蝶的世界,才能破解其中之谜。我拍的这只斑凤蝶就属于异常型。
帖蛱蝶虽珍贵稀有,但并不在众人熟知的“名蝶”范围之中

  几天后,我又发现白兜箭环蝶还喜欢与蚂蚁在一起的秘密。遇到一群红褐色的蚂蚁与数只白兜箭环蝶在一起觅食的,我又开始一阵狂拍。拍蝶真是上瘾,一种蝶拍了数百张、数千张还是想拍,总是想追求下一个更好的镜头。

帖蛱蝶


  小村“明星蝶”当推帖蛱蝶。帖蛱蝶虽说一年多代,但它是广西的特有蝶种,数量较少,只生活在很狭窄的区域,要拍到它需要“脚力”走向大山深处。
  何为“名蝶”?《世界名蝶鉴赏图谱》一书作出如下解释:一是世界各国所指定的“国蝶”;二是指国际组织所规定的保护或禁止贸易的种类;三是指中国或其他国家明令保护的种类;四是包括一些大量出现在国际市场的种类,那些大多具有体型大、体态多样、色斑艳丽、搭配巧妙的形态上的自然美,或有有趣的生物与生态学特征;五是科学家分类鉴定认为极为珍稀或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六是指那些被文学家、画家、摄影师与蝶商渲染或宣传而得名的。这种界定让“大路货”的菜粉蝶、斐豹蛱蝶、黛眼蝶等都榜上有名,而被发现较晚,生活在很狭窄地域的帖蛱蝶等稀有蝶种却不在其列,真让人为帖蛱蝶等稀有蝶种鸣不平。
人们喜欢叫红锯蛱蝶为“唱歌蝶”。当你仔细看一下它的前后翅亚外缘斑纹时,你就会惊呼:“女子合唱团,真的太奇妙了”。那排列整齐口型一致的歌唱团,让你仿佛听到了“我和我的祖国”那优美动听的旋律和朴实真挚的歌词带来的正能量。蝴蝶身上的斑纹可谓包罗万象,有惊艳的山水画、人生百态的脸谱、鸟兽花虫、数字文字等等,这是蝴蝶被誉為“会飞的花朵”“大自然的舞姬”的另一种美。
我曾两次拍到过灰串珠环蝶相隔整整6年时间,第一次是在海南拍摄到的,它只给了我一个侧影,这次它投我所好,要拍正面图它就在叶片上展开它那大大的灰白色翅膀,好像在说看看我是这个样子,我要拍侧面图,它又飞起来落到另一个枝叶上,扭动着身躯,好像在说我这珍珠串多美。与蝶共语、与蝶共舞,去发现和感受自然之美,成了我拍蝶路上的又一种精神享受。
斜带环蝶后翅反面有似猫头鹰的两个大眼睛,这不仅是它风姿潇洒的标志,更是它恫吓天敌的拟态法宝,让想捕食它的天敌望而生畏。虽然蝴蝶通过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具有了一定的自卫能力,但纵观蝴蝶的一生,其成活率只有5%左右,特别是幼虫期很容易被寄生,或成为鸟类等天敌的口中“美味”。
鉤凤蝶属的凤蝶,目前在我国只发现3种,即钩凤蝶、褐钩凤蝶、西藏钩凤蝶。虽说它们都一年两代,可人们却很难见它们美丽迷人的风姿:一是因为它们行踪隐蔽,大都生活在大山深处,特别是原始森林,人迹罕至;二是因为它们喜欢在高高的悬崖峭壁或树冠上觅食,若不是注意观察,人们平视目光很难发现它们。

  2018年,我独自进山寻找帖蛱蝶,在大山的一个转弯处它偶露真容,却没有让我拍就飞进了大山深处。山势陡峭无法攀登,我只能反反复复在路上走来走去,期待与它再次相遇,结果我走了两天也没有见到它,只好放弃原地寻找的计划,继续向大山更深处进发。突然间发现一块有两平方米左右的潮湿地,竟有一群帖蛱蝶,它们不像有的蝴蝶喜欢拥挤聚集在一起觅食,而是相互间隔着几十公分的距离。帖蛱蝶长相有点怪,前翅外缘顶角向外突出成矩形,后翅还有短粗的尾突。雄性翅背面呈现金属光泽的深蓝色,后翅外侧呈黄褐色。特别是在光线的照耀下,深蓝色、墨黑色、金黄色三种颜色组合成一种奇特的色彩。正面、侧面、顺光、逆光、侧逆光、大特写……我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拍摄技能,来展现它们的美。

大型群蝶


  小村“明星蝶”当推大型群蝶。在小村,蝶儿特爱聚集在一起,雨后土路上的水洼地,山中的小平地,还有潮湿发霉的植物叶片、根系等,都是蝴蝶聚集的地方,这些蝶在南方的蝴蝶大省也不多见,在小村却成千上万。绿带燕凤蝶、雪白丝蛱蝶、奥弄蝶,还有多种凤蝶、粉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蝶阵,飞起的蝶浪,成了小村人眼中独特的风景。
每每看到满天飞舞的蝴蝶,我总是那样激动,那是一幅彩色流动的画卷,那是色彩缤纷的舞蹈盛会,那是谈情说爱的狂欢漫舞……我虽拍到了数以千计蝴蝶飞舞的镜头,却总想不断超越自我,为蝴蝶留下最惊艳的倩影。

  拍群蝶已是我的一种偏好,趴在水中一拍就是数小时,很多人不解,认为群蝶拍几张就可以了。我坚持的是动与静结合拍摄法,要把飞舞的蝶拍得清晰十分不容易,而且自己还追求杂蝶聚集时,拍单一蝶种在空中飞舞的镜头,飞行的姿态要美,动感要有视觉的冲击力。这就要求拍摄时不能惊动蝴蝶,不然它会突然起飞,要捕捉蝴蝶自然状态下的飞舞,在蝴蝶要落地前,会出现瞬间的悬停现象,拍出群蝶飞舞的图片和谐、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拍摄动与静结合的群蝶片成功率很低,因为飞翔的蝴蝶与地面觅食的蝴蝶很难控制在一个焦平面上,有一厘米的误差也会使飞翔的蝴蝶模糊不清。在一次次失败后,我终于获得了小村“明星蝶”的一张张飞翔版精美图片。
  “名蝶村”越来越引起蝴蝶界的关注,蝴蝶专家们纷纷走进了“名蝶村”,在解密小村的“名蝶”之谜中,竟发现了一个个新蝶种,“名蝶村”还有多少蝴蝶的秘密,人们正在不断的探索之中。
其他文献
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健康素养水平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 随机选择2018年9月—2019年8月接受治疗的9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临床观察对象,对96例患者的非
“入坑”观鸟以来,翻看和学习鸟类画册、图鉴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次都被拥有超大号眼睛的鸮形目鸟类萌到,拍到大眼萌鸮成为我的一大心愿。邂逅  无心插柳柳成荫。2016年冬季,原本是协助朋友在陕西汉中市汉江边开展水鸟普查,却意外在江边的杨树林里,第一次邂逅了大眼萌鸮,正是我所期待的物种——斑头鸺鹠。只可惜单单是拍下两张不太理想的照片,它就飞走了,不过这也足以让我开心好几天了!  斑头鸺鹠,属鸮
期刊
经历了春天的风,夏天的雨,初秋的季节里,山野林间一派忙碌景象,植物们都在悄然变化着形态和色彩,它们争分夺秒地张扬着最后一季的绚烂。那些结了果子的植物,喜盈盈地将各色果实挂在枝头,宣告着成熟季节的到来。行走山野的脚步中,追逐了美丽的花儿,见识了丰盈的果儿,同时也感受着自然的变化,生命的美好。你看,四季轮回,时光的脚步是看得见的。来吧,跟我一起看花识果,观山野春秋。①樺叶荚蒾 ②蒙古荚蒾 ③陕西荚蒾果
期刊
目的 探讨血清血清胱抑素(CysC)与尿β-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联合检测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47
很多人会将新疆戈壁与荒凉画上等号,能够想到的形容词也是寸草不生、偏僻荒凉之类。其实这里不仅有大漠孤烟、广阔壮美的景色,更有在荒漠中倔强绽放的植物和顽强生存的动物。踏入“死亡之海”  在南疆,无论你走东、西、南、北哪个方向,都要穿过塔克拉玛干沙漠,它是塔里木盆地的中心,东西长1000多公里,南北长400多公里,是中国境内最大的沙漠。说起它给人的印象,古人会说它是“死亡之海”,维吾尔族人会说它“进去出
期刊
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99%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那么,你的公司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吗?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10个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吗?在笔者做过的全球25个同家1400多场同样的测验中,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是飞翔、时光倒流、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这些答案虽然正确,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知识,并不是想象力。  拥有知识和信息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
摘要:本文针对近年来一批建筑工程实例,总结论述了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关键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建筑 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模板工程   Abstract: this paper in recent years a number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examples, the paper summarizes architectural ca
期刊
银行业作为从事货币资金经营的信用中介,属于高风险行业,贷款业务是银行业务经营中的主体业务,信贷资产质量是银行的生命线。科学、合理、准确地对借款人进行评价,有利于保证贷款
有人问我为什么热爱曼谷,这个问题就如同“我为什么去过那么多次曼谷”一样既难以回答又显而易见。  泰国旅业局内人pim对我说曼谷变了,庞大、拥堵、人多,“已经不是我以前熟悉的那个曼谷了”;海外置业地产商王先生发给我的消息里只有两个字“售罄”,那栋位于湄南河左岸的楼盘里没有一个人会说泰语;在落地签处挤得水泄不通的狭小空间里,“两百块,这边快”的声音响起,将我召唤进一条快也快不了多少的快捷通道——彼时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