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是广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我喜欢叫它“名蝶村”。因为在那个小村大型蝶种、稀有蝶种、地区特有蝶种非常多,如中国最大的凤蝶——裳凤蝶、中国最大的蛱蝶——忘忧尾蛱蝶、中国最大的眼蝶——海南斑眼蝶、中国最大的环蝶——斜带环蝶、中国最大的粉蝶——鹤顶粉蝶等,大大的蝴蝶如家燕般在小村中飞来舞去,真是五光十色,百媚千娇,怎一个“美”字了得。此情此景,让人想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静谧;让你感受到“穿花蛱蝶时时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蝶绕花枝,有情蝶亦知的人与自然和谐之美;让你感悟到“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画舸春眠朝未足,梦为蝴蝶也寻花”的遐想与思考。
白兜箭环蝶
小村中的“明星蝶”首推白兜箭环蝶,它虽不像金裳凤蝶、钩凤蝶、巴黎翠凤蝶等名气那么大,更没有像金斑喙凤蝶、三尾凤蝶、中华虎凤蝶一样被列入国家保护蝶种,它却是该地区特有蝶种,目前只有广西崇左地区有发现,其核心区就在“名蝶村”。 国家保护蝶种在全国多地都有分布,如金斑喙凤蝶在广东、广西、浙江、江西、海南及云南等多地都有发现,而白兜箭环蝶目前在其他省份还没有发现,真可谓不是名蝶的“明星蝶”。


箭环蝶的寄主植物都是禾本科、绿竹属、簕竹属等植物。“竹林深深千层绿,蝴蝶纷纷万点黄 ”,箭环蝶的寄主植物有的不是一种竹子,而是多种竹子。白兜箭环蝶就吃多种竹子。在小村它食的是大头典竹,而这种竹子产自广东南部至香港,小村是100多年前引进栽培的这种竹子。更让人难解的是盛产大头典竹的广东、香港却没白兜箭环蝶,小村中的移植栽培却受到白兜箭环蝶的青睐。

为拍好白兜箭环蝶,我曾两次从数千里之外的东北到“名蝶村”,用双脚踏寻那里的山山水水。为寻找群蝶,我曾误入深山峡谷,密林丛丛,群山叠嶂,只能在低矮的树尖上爬来滚去寻找回村的路,累得筋疲力尽,走到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时,只好打电话告诉房东“我在山中迷路,不要为我担心,明日天亮后我就会找到路回去。”主人不愧是专业的护林员。他告诉我不要再走了,让我用手机给他发个位置。他骑摩托车不到1小时就准确地找到了我。返回时山滑路陡骑摩托车无法载人,我又苦苦地走了两个多小时,身体已严重透支,走几步就想坐下休息。最后还是凭着毅力走回村子。

接连两天,我都朝着曾经迷失方向的那座山行进,下决心把白兜箭环蝶拍得更精彩。大山中一片竹林里,我终于发现了刚刚羽化出的白兜箭环蝶,在逆光照耀下,发出金属般耀眼的黄色光泽。由于刚刚羽化出来,白兜箭环蝶的飞行力低,色彩艳丽,是拍摄的最好时机,我用力擦了擦满脸的汗水、泥水还有泪水,在闪光灯前安装好自制的微距闪光罩,把相机光圈调整到F/8,速度调整到1/125,对逆光的白兜箭环蝶进行少许补光。拍了一张回放看效果,真的是太美了,绿绿的苔藓泛着淡淡的金黄,前翅中外区的白斑,如同太阳白中透着金黄,前后翅箭纹斑透视得清晰诱人。我不断地变换着光圈、速度,调整着距离的远近,尽可能拍出不同光圈、速度和距离远近的组合图,满足用片时的不同需求。


拍完逆光照我又有了新的发现,一棵开着乳白色小花的树,在微风吹拂下,散落满地的花瓣唯美极致,白兜箭环蝶恋上了落地的小花,在一朵朵小花中飞翔寻觅。乳白色的小花,金黄色的蝴蝶,诗般意境,梦般色彩,我不顾地面上的积水,趴在浅浅的水坑中拍摄着。直到拍摄了满意的图片,之前受过的苦在这一刻统统都被抛到九霄云外。


几天后,我又发现白兜箭环蝶还喜欢与蚂蚁在一起的秘密。遇到一群红褐色的蚂蚁与数只白兜箭环蝶在一起觅食的,我又开始一阵狂拍。拍蝶真是上瘾,一种蝶拍了数百张、数千张还是想拍,总是想追求下一个更好的镜头。
帖蛱蝶
小村“明星蝶”当推帖蛱蝶。帖蛱蝶虽说一年多代,但它是广西的特有蝶种,数量较少,只生活在很狭窄的区域,要拍到它需要“脚力”走向大山深处。
何为“名蝶”?《世界名蝶鉴赏图谱》一书作出如下解释:一是世界各国所指定的“国蝶”;二是指国际组织所规定的保护或禁止贸易的种类;三是指中国或其他国家明令保护的种类;四是包括一些大量出现在国际市场的种类,那些大多具有体型大、体态多样、色斑艳丽、搭配巧妙的形态上的自然美,或有有趣的生物与生态学特征;五是科学家分类鉴定认为极为珍稀或富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六是指那些被文学家、画家、摄影师与蝶商渲染或宣传而得名的。这种界定让“大路货”的菜粉蝶、斐豹蛱蝶、黛眼蝶等都榜上有名,而被发现较晚,生活在很狭窄地域的帖蛱蝶等稀有蝶种却不在其列,真让人为帖蛱蝶等稀有蝶种鸣不平。




2018年,我独自进山寻找帖蛱蝶,在大山的一个转弯处它偶露真容,却没有让我拍就飞进了大山深处。山势陡峭无法攀登,我只能反反复复在路上走来走去,期待与它再次相遇,结果我走了两天也没有见到它,只好放弃原地寻找的计划,继续向大山更深处进发。突然间发现一块有两平方米左右的潮湿地,竟有一群帖蛱蝶,它们不像有的蝴蝶喜欢拥挤聚集在一起觅食,而是相互间隔着几十公分的距离。帖蛱蝶长相有点怪,前翅外缘顶角向外突出成矩形,后翅还有短粗的尾突。雄性翅背面呈现金属光泽的深蓝色,后翅外侧呈黄褐色。特别是在光线的照耀下,深蓝色、墨黑色、金黄色三种颜色组合成一种奇特的色彩。正面、侧面、顺光、逆光、侧逆光、大特写……我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拍摄技能,来展现它们的美。
大型群蝶
小村“明星蝶”当推大型群蝶。在小村,蝶儿特爱聚集在一起,雨后土路上的水洼地,山中的小平地,还有潮湿发霉的植物叶片、根系等,都是蝴蝶聚集的地方,这些蝶在南方的蝴蝶大省也不多见,在小村却成千上万。绿带燕凤蝶、雪白丝蛱蝶、奥弄蝶,还有多种凤蝶、粉蝶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蝶阵,飞起的蝶浪,成了小村人眼中独特的风景。

拍群蝶已是我的一种偏好,趴在水中一拍就是数小时,很多人不解,认为群蝶拍几张就可以了。我坚持的是动与静结合拍摄法,要把飞舞的蝶拍得清晰十分不容易,而且自己还追求杂蝶聚集时,拍单一蝶种在空中飞舞的镜头,飞行的姿态要美,动感要有视觉的冲击力。这就要求拍摄时不能惊动蝴蝶,不然它会突然起飞,要捕捉蝴蝶自然状态下的飞舞,在蝴蝶要落地前,会出现瞬间的悬停现象,拍出群蝶飞舞的图片和谐、自然,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拍摄动与静结合的群蝶片成功率很低,因为飞翔的蝴蝶与地面觅食的蝴蝶很难控制在一个焦平面上,有一厘米的误差也会使飞翔的蝴蝶模糊不清。在一次次失败后,我终于获得了小村“明星蝶”的一张张飞翔版精美图片。
“名蝶村”越来越引起蝴蝶界的关注,蝴蝶专家们纷纷走进了“名蝶村”,在解密小村的“名蝶”之谜中,竟发现了一个个新蝶种,“名蝶村”还有多少蝴蝶的秘密,人们正在不断的探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