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应用MPM-2古气候模式模拟工业革命前800 a间(1000~1800 AD)气候系统对自然强迫的响应,特别是地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自然强迫主要包括火山爆发和太阳辐射的变化,二者被认为是工业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MPM-2古气候模式模拟工业革命前800 a间(1000~1800 AD)气候系统对自然强迫的响应,特别是地表温度的长期变化.自然强迫主要包括火山爆发和太阳辐射的变化,二者被认为是工业革命前主要的气候强迫.研究表明太阳辐射变化决定了气候系统长期变化的基本趋势,而火山爆发强迫起到了强化或弱化这种趋势的作用,二者基本上确定了工业革命前气候系统的长期变化,这一结论无论是与其他模式结果还是重建数据都是高度一致的.自然强迫很好地解释了小冰期和中世纪暖期的产生.并且,研究表明在各个空间尺度上地表温度对自然强迫的响应基本上是一致的.然而,模式结果与重建的太阳辐射强迫和火山序列高度相关,即模拟结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选择的强迫序列.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揭示历史气候的长期变化,必须更加准确地重建过去10000 a,至少2000a以来的太阳辐射变化,以及火山爆发强迫序列.对太阳辐射突变的敏感性实验表明:太阳辐射增强除了造成全球各纬度带地表温度的非线性升高以外,还强化了全球水循环,对生物圈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太阳辐射突变对气候系统的强迫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空间军事决策系统问题求解的综合集成方法研究是复杂大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给出了复杂决策系统的定义,并分析了空间军事决策系统的结构与特征.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复杂
目的:调查中国人群QRS电交替(QRSEA)出现率.方法:健康人群3301例,年龄18~87(43.44±14.47)岁,男2122例,女1179例,按年龄段分为18~39岁、40~59岁及≥60岁三组及男女两组.在夏季用
对巢湖西部柱样以及杭埠河流域土壤的环境磁学研究表明,磁铁矿是决定磁性特征的主要磁性矿物,杭埠河流域是巢湖西部沉积物的主要来源.靠近巢湖西岸的柱样AC1砂含量较高,x、SI
目的 研究胶原 -聚羟基乙酸与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细胞相容性 ,为构建组织工程化肌腱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分离、培养并鉴定骨髓间质干细胞 ,将骨髓间质干细胞置入含胶原 -聚羟
目的 了解不同口径及不同弹种反坦克武器对坦克内绵羊致伤特点。方法 用 4种武器、5种弹药在 10 0m距离向坦克前甲板射击 ;另用反坦克地雷 ,在坦克履带下引爆 ,同时测试坦
对记载的"鲁庄公七年(前687年)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一段中的夜恒星何以当见而不见这个千古未解的迷团进行探讨,在1994年笔者研究的1533年狮子座流星雨出现时
利用贝加尔湖地区GPS监测网测站坐标,根据边长尽量相等的原则,形成了11个Delaunay三角形,计算了各三角形的形状因子,结果表明有9个三角形的形状因子大于0.1。利用3期GPS观测结果,通过对位移速率和应变分量的分析,初步得到以下基本认识贝加尔湖地区目前整体上处于拉张状态,拉张速度约为4.5±1.2mm/a,拉张方向为NW-SE方向;地壳应变是不均匀的,应变分量存在区域上的差异性。东部和西部主
荒漠和绿洲长期共存,绿洲系统的生存发展需要有较好的绿洲植被生态系统支撑.干旱区平原绿洲,应以水为中心确定绿洲规模,防止水资源不足情况下土地过度开发造成的荒漠化和沙漠化.良性循环的稳定绿洲必须具有合理的农林牧用地结构.开展绿洲适宜规模与发展空间研究,将为绿洲的有效建设提供理论和应用依据.本文通过水热、水土平衡分析,建立了适宜绿洲数学模型.根据渭干河平原绿洲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依据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了
在进行虚拟环境技术研究时,地物的仿真效果直接关系到虚拟环境的逼真性和沉浸性,其研究十分重要。针对点状地物的特点,提出一种新的点状地物仿真技术:根据从电子地图中提取出来的点状地物地理分布信息,利用视景仿真软件Vega提供的“克隆”技术:在收集地物分布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内存中同一个点状地物模型文件动态地创建多个同类点状地物场景实体,实现多个同类点状地物的仿真,而且可以根据观察者与点状地物的距离动态地添
利用金刚石压腔及其外加温技术,对天然铁闪锌矿(Zn0.76Fe0.23S)进行了高压(17GPa)同时高温(300~623 K)下的原位能量色散X射线衍射实验研究.依据高温高压下获得的p-V-T数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