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相形 巨细映衬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乃天下之壮观,诗人之胜域,游客之福地。今人从左侧的坡道拾级而上,可见道门两侧立柱上,镌刻有书写过《岳阳楼记》的清人张照的联语:“南极潇湘千里月,北通巫峡万重山。”而在古代,岳阳楼两侧大书的是两副诗联,其一是杜甫《登岳阳楼》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另一联则是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它们是何年何月高书于其上的呢?元人方回在《瀛奎律髓》中选录并提及孟浩然之诗,说:“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①毬门②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即使从元代算起,这一景观至少在800年前就闪亮登场了。
  孟浩然与杜甫的上述诗句,是壮哉洞庭的诗的注册商标,纵然有诗胆大如天的后人敢于复题,如刘长卿有“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之句,元稹有“驾浪沉西日,吞空接曙河”之语,许裳有“四顾疑天地,中流忽有山”之辞,但都无法颠覆前贤。且不要说诗圣杜甫的大作了,孟浩然之诗也是高踞众生的心头不可取代,千百年来风雨不动安如山。
  湖北襄阳人氏孟浩然,是盛唐时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与王维齐名而号称“王孟”。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为相,孟浩然希求援引,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一作品是所谓“干谒诗”,唐代的文士常呈献自己的诗文请求有力者援引,但它的巨大的知名度,绝不是因为后半首中希望当权者引荐的寓意巧妙自然而不卑不亢,不像是某些想往上爬的小人低声下气人格卑劣,而是因为前四句确实不同凡响。如果没有前四句永恒性的轰动效应,这首诗很可能就会在历史的长河里消失得无影无踪,连泡沫都没有一个。
  这首诗的前四句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其主要的艺术奥秘就是大小相形,巨细相衬。在诗歌创作中,既要有如椽大笔写出大的境界(大景),也要有精细的笔墨写出小的景观(小景)。一味粗豪,就会空无依傍,大而无当;一味工细,则易流于琐屑,格局狭窄。只有概括“大”而刻画“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才会大而不空,小而不碎。尤其是要创造出壮阔雄浑的意境,更非单打一的“大景”所能奏效,而必须注意以“小景”去衬托。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如杜甫的“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咏怀古迹》),如余光中咏汉代的名将李广:“两千年的风沙吹过去/一个铿锵的名字留下来”(《飞将军》),如洛夫写唐代名诗人李贺:“哦!好瘦好瘦的一位书生/瘦得/犹如一支精致的狼毫/你那宽大的蓝布衫,随风/涌起千顷波涛”(《与李贺共饮》),均是如此。而孟浩然此诗,就是艺术上的大小结合、点面相映的典范之作。
  孟浩然首先写俯视所见,接着写仰视所感。“八月湖水平”的境界本来不能称小,但和“涵虚混太清”相较,前者景小而后者景大,因“太清”就是“天宇”之意,这样大小交融,巨细映照,视觉艺术效果就十分强烈。诗人如此起笔已不同凡俗了,但他觉得还不足以为洞庭写照传神,于是百炼精金,化为颔联光芒四射的诗句。古代有二泽,江北为“云”,江南为“梦”,颔联的出句着眼于“云梦泽”这一个浩浩荡荡的平面,一个“蒸”字,诉之于视觉,写足了洞庭的浩瀚风神雄伟气派;颔联的对句落笔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实体“岳阳城”,一个“撼”字,不但诉之于听觉,也因“通感”手法的运用而诉之于触觉,补足了洞庭湖摇山撼岳的巨大力量。出句写“气”,对句写“力”,前者景大而后者景小,大小映衬,相辅相成。大因小而神气充塞,小因大而精神飞动,构成了一幅大小相形而多姿多彩的可以传之千古的图画。后来者写洞庭虽然不乏好句佳篇,但从大气魄大手笔而言,只有杜甫一人能与孟浩然分庭抗礼甚至后来居上。
  以上所述主要是从艺术着眼,如果从精神境界而言,孟浩然此诗前半首之“大”与后半首之“小”也构成了强烈的反差。虽然他的“乞仕”无可厚非,古语说“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舟楫”、“垂钓”之类的暗喻也和前面一“水”相牵,堪称水到渠成,艺术上相当自然,但是前半首的壮阔雄浑和后半首的狭小局促,总令我感到不太协调,好像一首歌唱到后面跑了调。原来上个世纪之初发现的甘肃敦煌石窟抄本中,它却题为《洞庭湖作》,只有前面四行,“波撼”作“波动”,首句的句律是“仄仄平仄平”,是一首不讲究平仄的古体绝句。我想,敦煌抄本所录应该是此诗的原始版本,而且可能是孟浩然年轻气盛时之作,系纯粹的写景抒情诗,后来为了得到张九龄的援引,他便顺水推舟,由四句而扩展为八句,由绝句而蔓延为律诗,由写景诗变化为干谒诗,由《洞庭湖作》而转题为《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真相究竟如何,当然最好去问作者本人,如果他拒不作答,那就只好去问洞庭湖的千古涛声了。
  [注]①序:中堂两旁的门叫序,左序即左门。②毬门:圆形门,“毬”通“球”。
其他文献
2106年,一座极负盛名、吸引过无数海内外游客的古桥,忽然间摇摇欲坠了。那座用石块堆砌而成的桥千疮百孔,远远看去,像被无数虫蚁蛀蚀过一样。  消息传开,各界颇为震惊,有关部门责令当地旅游局长尽快调查此事。  古桥在小镇百里之外,旅游局长心想:难道没有管理处专门管这座桥的事吗?他开着车,十万火急地赶到古桥所在地,对助手说:“打电话联系管理处!”  助手说:“打了好几次了,老打不通。”  “可能号码有
期刊
都说“上帝若关上你的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连窗户都是紧闭的。  坐在桌前,对着厚厚的一叠复习资料,我发出无奈的叹息。茫茫题海快要将我淹没,铺天盖地的试卷让我疲惫不堪。我多需要充足新鲜的空气,让我的头脑得到片刻的清醒,可紧闭的窗却拒绝了我的愿望。  电视,我的视野之窗。跟着它,我游历名山大川,领略异域风情。从一个频道到另一个频道,就是从一个时空到另一个时空,比任何交通工具都便
期刊
我很懒,又很胆怯,所以不喜欢写文章,曾经还差点放弃了语文学习。  写文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韩寒也这么说。我用我不太聪明的脑袋想了想:是的,我每思考一个句子,都要死掉很多脑细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自杀”。我在家中抱着书,品读各种各样的人生。我总认为每一本书的成功出版都意味着作者一部分脑细胞的死亡。外面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会关上窗子,“宁愿让孤独蔓延”。其实我是很渴望在这个时候写些什么的,但我还不
期刊
破旧的油布衣,层层堆放的鱼箱,褶皱的大手套,粗犷的大奏鼓,老人与海,藤黄的老墙、赭青的屋顶,泥巴手、大石坑,妈祖庙、闽南话……  幽幽古庙,悠悠钟鸣,袅袅香雾,妈祖慈爱的双眸下,是一颗颗虔诚的心。摆一张桌子,端上桂圆、猪头、索面、三粉圆、蛏羹、炊生糕、山东面……偶尔几个小娃围聚在桌前呆看着,舔着嘴唇,老人不知从何处抓来一把糖,抿着嘴暗笑,塞进他们的口袋,然后催促他们到后院玩儿去。  微咸的海风摇曳
期刊
从前有个傻瓜。   他过着快活的日子,然而渐渐地他听到一些流言,说人们都把他看做一个没头脑的俗物。   傻瓜觉得伤了面子,他开始犯愁,怎样才能止住这些讨人嫌的流言呢?终于,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使他茅塞顿开……于是他毫不迟延,马上付诸行动。   一个熟人在街上遇见他,夸奖起一位知名的画家来……   “得了吧!”傻瓜大声说,“这个画家早就过时啦……您连这都不知道?——我真没想到您会是这样……您呀——落伍
期刊
“我们租两辆自行车好吗?”刚刚拐过中央公园的卢比船库,儿子韦尔就迫不及待地问。不远处是一个木板搭的临时收费亭,外面东倒西歪地摆了很多自行车。一张纸板上潦草地写着“童车15美元/小时,成人25美元/小时”。  “不行。”我立刻反对。读二年级的韦尔刚学会骑自行车,而且他以前没到过大城市,显然不知道纽约中央公园和家乡小镇的街心花园有天壤之别,这里到处是人,慢跑的、遛狗的、散步的。他们不会欢迎一个小屁孩和
期刊
说明:本文适用于学写咏物抒怀类的作文。    敬畏生命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
期刊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里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而操心。   工作对于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遇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套装,我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很快乐。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格调往楼上。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珠宝和高级饰物。整层
期刊
26岁那年,我生下了儿子乔治。他刚出生时一头黑发,一双大大的蓝眼睛,还有我所见过的最长的睫毛。9个月的时候,乔治就开始说话;10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走路;两岁的时候,这孩子就学会了滑雪。  乔治8岁的一天,当他起床后,发现自己的一只脚突然不会弯曲了,只能用脚后跟走路。畸形很快从一只脚发展成了两只脚。经过无数次会诊后,医生得出结论:乔治有遗传性扭转肌张力障碍,这种病与大脑性麻痹类似。医生说,他的生
期刊
在我关于儿时的记忆中,有一杆大秤,那是家中最值钱、最有样儿,也最让我感到荣耀的财产。  大秤是父亲给家中添置的,足有两米长,挂钩一头差不多有小孩子的膀子粗,黑里透红,三面“花儿”,亮晶晶的,毫不含糊。  听父亲讲,家里早先开过茶食店,要经常买油、买面,为了自家方便,也为了求个“公平”,他咬着牙用一石稻米向衡匠订做了这杆秤。  后来,粮油统购统销,茶食店歇了。再后来,连年自然灾害,我家和许多人家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