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秤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关于儿时的记忆中,有一杆大秤,那是家中最值钱、最有样儿,也最让我感到荣耀的财产。
  大秤是父亲给家中添置的,足有两米长,挂钩一头差不多有小孩子的膀子粗,黑里透红,三面“花儿”,亮晶晶的,毫不含糊。
  听父亲讲,家里早先开过茶食店,要经常买油、买面,为了自家方便,也为了求个“公平”,他咬着牙用一石稻米向衡匠订做了这杆秤。
  后来,粮油统购统销,茶食店歇了。再后来,连年自然灾害,我家和许多人家一样,连锅都揭不开,大秤自然很少用了。我曾多次见父亲看着“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大秤不住地叹气。可尽管他老人家将仅有的案板、货架以及坛坛罐罐都拿去换了吃的,但这杆大秤却一直藏在他的床头,未曾被“吃”掉,他说:“时间不会长,总会派上用场的!”
  果然不久,百业俱兴,农村又是一片生机,大秤又“兴”起来了,父亲也跟着神气起来。
  有一年,村上茨菇丰收。有个收购茨菇的人过秤后,人们总觉得不对劲。父亲看到这个情况后,当即回家把自己的大秤扛来,一复秤,每100斤都少了10斤。那人气得吹胡子瞪眼,要与父亲打赌,父亲胸口一拍:“随你赌什么!”那人见我父亲这么硬,又把我父亲拽到一边,求他“帮帮忙”,请他承认砣上丢了一只铜钱,准给他好处。
  父亲气得直嚷:“这是什么话,抓秤杆的就应讲个公道。怎能玩鬼骗人?”那人只好认错补数。
  回家的路上,父亲扛着大秤,雄赳赳、气昂昂,像是打了个胜仗。
  村里三四百户人家,就相信父亲这杆大秤。后来队里添了台磅秤,但是一则那家伙太笨重,难移动,二则老被仓库保管员锁着,所以人们仍然喜欢“往王爹爹家去拿大秤”。
  父亲待人和气,从不嫌麻烦。有时秤被甲家借走,乙家来借,父亲能丢下饭碗,忍着已很重的哮喘病,吭哧吭哧地跑到甲家把秤扛送到乙家去。乡亲们常感动得不可理解:这老人茶不喝人家一口,烟不吸人家一支,心好得让人没法说啊!
  父亲见大秤发挥一次作用,就像小孩般地高兴一次。他说:“这杆大秤,恐怕我人上‘西天’,它还没得‘退休’哩!”
  可惜,父亲一次到乡里住院,回来后大秤不见了。他想啊想,只记得住院前有人来借走了,但究竟是谁,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他就上门一家家打听,人家都摇头说没拿。父亲像失了宝贝似的,整天没精打采,显得更苍老了。人们也像失去公正的“裁判”一样叹息:“这秤到底是哪家昧了呢?人心,实在称不透啊!”
  我不像父亲那样失魂落魄的,坚信秤还在庄上,不会跑到天外去,总有一天还要出世的。
  (选自《攀枝花日报》,略有改动)
  
  【路子与你聊】
  在作者笔下,“父亲”就像那杆大秤一样,你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
其他文献
杰迪和哈桑是两个生意人,也是最要好的朋友。杰迪性情开朗、不拘小节,而哈桑做事认真,甚至有些谨小慎微。牢不可破的友谊把他们紧紧连在一起,两人互相帮助,在生意场上一帆风顺,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纷争。  一天,二人结伴去陶里亚城做生意。行至一片树林,只见古木参天,浓荫匝地,好一个幽静的所在。他们决定在树下的岩石上歇息歇息。或许是因为走得太累了,杰迪坐下来不到一分钟便酣然入睡。  哈桑望着已入梦乡的朋友,叹
期刊
2106年,一座极负盛名、吸引过无数海内外游客的古桥,忽然间摇摇欲坠了。那座用石块堆砌而成的桥千疮百孔,远远看去,像被无数虫蚁蛀蚀过一样。  消息传开,各界颇为震惊,有关部门责令当地旅游局长尽快调查此事。  古桥在小镇百里之外,旅游局长心想:难道没有管理处专门管这座桥的事吗?他开着车,十万火急地赶到古桥所在地,对助手说:“打电话联系管理处!”  助手说:“打了好几次了,老打不通。”  “可能号码有
期刊
都说“上帝若关上你的门,必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连窗户都是紧闭的。  坐在桌前,对着厚厚的一叠复习资料,我发出无奈的叹息。茫茫题海快要将我淹没,铺天盖地的试卷让我疲惫不堪。我多需要充足新鲜的空气,让我的头脑得到片刻的清醒,可紧闭的窗却拒绝了我的愿望。  电视,我的视野之窗。跟着它,我游历名山大川,领略异域风情。从一个频道到另一个频道,就是从一个时空到另一个时空,比任何交通工具都便
期刊
我很懒,又很胆怯,所以不喜欢写文章,曾经还差点放弃了语文学习。  写文章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韩寒也这么说。我用我不太聪明的脑袋想了想:是的,我每思考一个句子,都要死掉很多脑细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自杀”。我在家中抱着书,品读各种各样的人生。我总认为每一本书的成功出版都意味着作者一部分脑细胞的死亡。外面华灯初上的时候,我会关上窗子,“宁愿让孤独蔓延”。其实我是很渴望在这个时候写些什么的,但我还不
期刊
破旧的油布衣,层层堆放的鱼箱,褶皱的大手套,粗犷的大奏鼓,老人与海,藤黄的老墙、赭青的屋顶,泥巴手、大石坑,妈祖庙、闽南话……  幽幽古庙,悠悠钟鸣,袅袅香雾,妈祖慈爱的双眸下,是一颗颗虔诚的心。摆一张桌子,端上桂圆、猪头、索面、三粉圆、蛏羹、炊生糕、山东面……偶尔几个小娃围聚在桌前呆看着,舔着嘴唇,老人不知从何处抓来一把糖,抿着嘴暗笑,塞进他们的口袋,然后催促他们到后院玩儿去。  微咸的海风摇曳
期刊
从前有个傻瓜。   他过着快活的日子,然而渐渐地他听到一些流言,说人们都把他看做一个没头脑的俗物。   傻瓜觉得伤了面子,他开始犯愁,怎样才能止住这些讨人嫌的流言呢?终于,一个突如其来的念头使他茅塞顿开……于是他毫不迟延,马上付诸行动。   一个熟人在街上遇见他,夸奖起一位知名的画家来……   “得了吧!”傻瓜大声说,“这个画家早就过时啦……您连这都不知道?——我真没想到您会是这样……您呀——落伍
期刊
“我们租两辆自行车好吗?”刚刚拐过中央公园的卢比船库,儿子韦尔就迫不及待地问。不远处是一个木板搭的临时收费亭,外面东倒西歪地摆了很多自行车。一张纸板上潦草地写着“童车15美元/小时,成人25美元/小时”。  “不行。”我立刻反对。读二年级的韦尔刚学会骑自行车,而且他以前没到过大城市,显然不知道纽约中央公园和家乡小镇的街心花园有天壤之别,这里到处是人,慢跑的、遛狗的、散步的。他们不会欢迎一个小屁孩和
期刊
说明:本文适用于学写咏物抒怀类的作文。    敬畏生命  那是一个夏天的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那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
期刊
我17岁那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份临时工作。母亲喜忧参半:家里有了指望,但又为我的毛手毛脚而操心。   工作对于我们孤女寡母太重要了。我中学毕业后,正遇上经济大萧条,一个差事会有几十上百的失业者争夺。多亏母亲为我的面试赶做了一身整洁的海军蓝套装,我才得以被一家珠宝行录用。   在商店的一楼,我干得很快乐。第一周,受到领班的称赞;第二周,我被破格调往楼上。楼上珠宝部是商场的心脏,专营珠宝和高级饰物。整层
期刊
26岁那年,我生下了儿子乔治。他刚出生时一头黑发,一双大大的蓝眼睛,还有我所见过的最长的睫毛。9个月的时候,乔治就开始说话;10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走路;两岁的时候,这孩子就学会了滑雪。  乔治8岁的一天,当他起床后,发现自己的一只脚突然不会弯曲了,只能用脚后跟走路。畸形很快从一只脚发展成了两只脚。经过无数次会诊后,医生得出结论:乔治有遗传性扭转肌张力障碍,这种病与大脑性麻痹类似。医生说,他的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