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在电影对话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370210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概念综述
  礼貌的概念源于Erving Goffman 关于面子的文章《礼仪的相互作用:面对面的行为论集》。Goffman 从社会学角度提出了面子问题。Goffman认为面子是人类行为和自我体现的指导,是一种在社会中自我保护的内在的情感支撑,是一个人在交往中按照能被其他人接受的方式有效的为自己确立正面的社会价值,实现自我形象的重要工具。更是在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社会价值,是个体按照社会赞许的标准表现的自我形象。Goffamn对面子的研究掀起了礼貌原则研究的浪潮。
  为了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Levison和 Brown认为,说话者必须留意交际对象的的面子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公众形象和自我感觉。即交际双方必须尊重彼此对自我形象的期待,考虑对方的感受,避免面子威胁行为。当威胁面子的行为无可避免时,说话者可以通过消极礼貌来减轻自身行为对对方造成的威胁。但消极礼貌并非不礼貌,而是要尊重听话者本身的独立性,让他行为自由不受说话者的约束。说话者也可以通过积极的礼貌来减轻威胁程度,即通过照顾听话者的积极面子,让听话人认为自己被他人喜欢和接受并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他人认可。
  二、礼貌原则理论
  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1983:132):(1)得体准则: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 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得益。(2)宽宏准则: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得益;最大限度地是自己受益。(3)赞誉准则: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4)谦虚准则: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程度。(6)同情准则: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增至最大限度。
  利奇指出:上述六条准则中,前四条准则是双向的:准则(1)和准则(2)分别关注未来对人对己的损益;准则(3)和准则(4)分别关注说话人对人对己传递的某种或好或坏的评价程度。后两条则是单向的:一致,同情。还指出:礼貌关注的重点是他人而不是自己,消极的礼貌(避免不一致)比积极的礼貌(寻求一致)更为重要。
  三、礼貌原则在《天下无贼》中的对话分析
  此电影讲述的是两个贼为了给自己未来的孩子积点德,一路上保护一个陌生人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最后王薄为了抢回偷走傻根的钱死了,感动了一路跟踪他们的警察,并给了王丽自由。
  其中的一幕是黎叔他们在候车室等车:黎叔:这次来一是为了锻炼队伍,二是考察新人。要提出表扬的是小叶和四眼。符合礼貌原则中最大限度地赞誉他人的准则。此时小叶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四眼走过去进一步表示:以后有什么事,他一定会尽力。礼貌对一个团队也是相当重要的,领导一个不经意的夸赞都会给下属带来满满的能量。
  另一幕是:傻根在火车站大喊:你们谁是贼,站出来给俺老乡看看。正被准备上车的贼团听见。傻根的这句话违反了礼貌原则中同情原则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的准则。这要求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要考虑到对方的感受,否则交际就无法进行。在此情景中傻根的话威胁了做贼人的“面子”,没有考虑到做贼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怎么能光明正大的站出来呢?他没有影响到交际但此话一出,他的钱可能在顷刻间就不属于他了。从侧面反映出傻根耿直傻气十足的任务性格。但同时从王薄的一句话:这小孩目中无贼,气死我了,我得好好给他上一课。也可看出傻根的钱逃不出被偷得命运。
  还有一幕是,傻根上火车后找到了座位对王薄说:大哥,这有座。这句话符合礼貌原则中得体原则,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得益。虽然傻根跟王薄他们是陌生人,傻根还是在拥挤的人群中帮他们找到了座位。这既体现了傻根对“大哥”的热情和尊重,也体现了傻根的朴实、纯真和憨厚的性格。此时王薄也被傻根的行为稍稍感动。从他说“这傻小子,还真拿我们当亲人了”可以看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对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要仪礼相待,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好运,也会拯救一颗堕落的灵魂。于是王薄他们和他坐在了一起,也为我们设置了一个悬念:王薄会给他上一课把傻根的钱偷了吗?
  最后一幕是,王丽挺着大肚子没有吃相的吃春饼,警察走过来说:别等了,他走了。孩子养大了,别瞒着他。他爸爸是什么样的人,实话实说不会丢人。这句话符合赞誉准则和同情准则。警察为王薄的死表示深深的同情也为他这种改邪归正的行为所感动。王薄虽然是贼但他最后为了守护傻根天下无贼的梦想,也是为了给王丽思想上的自由而丢了性命。同时也赞誉了王薄内心深处本是纯真的善良的心灵,并鼓励王丽及他们的后代要以王薄的这种行为为荣。最后王丽朝着庙堂跪拜一方面表现了她对佛的尊重和信仰及她虔诚的心,另一方面表现了她对王薄行为结果虽然会有几分悔意但更多的是无声的支持与赞扬。这部电影向我们表达了虽然天下无贼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有了梦就有了指引我们前进道路的灯塔,使社会中的人朝着灯光的方向前进。
  本文因篇幅有限仅分析了电影众多精彩片段中的几幕。但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礼貌原则可以运用到电影中,从而可以更好的而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活动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也告诉我们在拍电影时,可以参照礼貌原则来设计人物对白,使对话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同时增强影片的艺术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简爱》塑造了一位命途多舛且具极强个性,敢于同命运进行抗争的女性人物。小说展现了女主角与命运抗争性格萌芽、产生、发展与高潮阶段,通过女主角坎坷的命运,揭示了女性尊严问题。该小说为女性自由、平等的正确吹响了号角,也让我们从新的角度思考女性命运与尊严问题。  关键词:简爱;命运;女性;尊严;反抗性格  一、背景介绍  夏洛蒂·勃朗特出生在一个贫穷牧师家庭中,在她幼年时期自己的母亲便去世了。在其
期刊
摘 要:《我一生都在等你》原载于《俄罗斯文艺》2008年第2期,转载于《读者》2008年第17期 ,是一篇较新的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爱人长达二十年的爱而不言的故事。本文通过对阿尔塔莫诺娃的分析来阐述文本背后作者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  关键词:我一生都在等你;阿尔塔莫诺娃  随着苏联解体,政治变化引起了文学变化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俄罗斯当代女性文学蓬勃发展。女性文学(又称女性小说)是由女性作家
期刊
摘 要:《诗经》中的“比”即“以彼物比此物”,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诗经》中大量运用“比”这一表现手法来描写人或事物。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本体和喻体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及联想意义,因此在翻译中,对于词汇的选择尤为重要。  《诗经》中有大量的诗运用了“比”这一表现手法,《硕人》即为一典例,由“比”来形容女子之美,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因此对该诗这一表现手法的翻译历来是研究的重点
期刊
摘 要:《陌上桑》中秦罗敷的形象历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赏析其多样的艺术手法,从而认识秦罗敷的“美”,以及这种“美”对后代文学的意义。  关键词:陌上桑;秦罗;美  《陌上桑》是乐府名篇,虽然在文学研究上的争议颇多,但其艺术成就却毋庸置疑,而秦罗敷之“美”更是归功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秦罗敷之美,是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美女形象的美不一样的。秦罗敷是貌美,智美与德美的集合者。这种对“美”的
期刊
众所周知,理欲之辩是儒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汉初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乐记》首提"存理灭欲"将理欲对立起来。到宋代,儒家学说集大成者朱熹继二程之后,把《礼记·乐记》这一观点发挥至极致。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玉簪记》的戏剧冲突亦主要由“理”与“欲”这两个元素组成。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作者高濂在理欲之辩中所持的态度。  一、道观佛寺的理、欲冲突  佛寺道观被人们视为宗教圣地,出家人应该六根清
期刊
摘 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二者都以爱情为主题,细腻的展示了一位女子在面对爱情时的举动以及心理。但由于不同作家对爱情的不同理解,同时也因为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两部作品中截然不同的爱情结局,但两部作品都传达出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宣言——我爱你与你无关,只是不同主人公具体展示有所不同。本文对两部作品简略地作比较阅读,从创作背景出发,尝试解读不同作家对爱情主题的理解和建
期刊
摘 要:刘勰的《文心雕龙》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是东西方文学史上具有经典性、权威性的文论著作,二者关于美学、文学的一些基本观点都是非常深刻的,对中西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其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与《诗学》的深入分析,探究二者在文艺的社会功用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文心雕龙》;《诗学》;文艺的社会功用  在我国现存的古典文学理论著作中,刘勰的《文心雕龙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绘画艺术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莫过于明代画家徐渭所创的大写意花鸟画了。他的笔法放纵不羁,采用了酣畅淋漓的泼墨法,其中他的大写意笔法更是运用得大刀阔斧般畅快,他的画作《牡丹蕉石图》在注重物象层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探究其内在意义,在绘画上做到了将精神和心灵相融合,从此作品中也可看出徐渭的自身的心境以及他所要创造的理想人格。本文主要探析《牡丹蕉石图》中的“大写意”。  关键词:徐渭;大写意;
期刊
摘 要:“学院派”民间舞发展至今风雨兼程六十多年,对于“学院派”民间舞的继承和发展是舞蹈界探讨不休的话题。“学院派”民间舞要有正确的发展主流,应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本文选取代表九十年代“学院派”民间舞发展的张继刚,在北京舞蹈学院编导系求学,毕业季创作的一台《献给俺爹娘》晚会中诞生了诸多优秀经典的民间舞作品。本文分析张继刚创作特点,与当下“民间舞现代化”的创作进行对比并反思,让舞蹈学者立足于本
期刊
摘 要:作为舞台表演形式的一种,舞台布景对于歌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正是舞台布景的出现和发展,拓展了歌剧的演出空间,形象地加强了时间和空间的对比,从而使歌剧的所有舞台活动和场景得以顺利进行。  舞台布景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工作,通常会涉及到建筑、材料、照明、科技及美学等诸方面。它的风格和形式对于一部剧作来说至关重要,能从根本上影响一部歌剧的风格和样式。因而,导演和舞台设计师合作的默契与否,舞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