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让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我们在课堂上要联系生活实际,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的视野,使之产生亲近感,变得具体而生动,诱发学生动手、动口又动脑,想办法探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让数学走向生活化,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金钥匙,从而明确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
  一、让生活素材走进课堂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这个世界的数学显得尤为重要,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中采撷数学实例,在生活中提炼数学知识,为课堂教学服务。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去观察体验自己身边的数学,让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比如,采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情境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授课开始,让全班同学自己数自己书包里本学期发得多少书?学生不约而同地说“16”,教师抓住这个“16”设问:(1)每桌得多少本?如果利用这些条件编一道应用题,该怎样编?(2)全班同学得多少本?如果利用这些条件编一道应用题,该怎样编?这样让学生感受到了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同时,学生自然会发现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从而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之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无限乐趣。
  二、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材中设计的许多案例都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教学时应尽量根据实际情况,模拟一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生活环境,设计一些生活场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识规律,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实际,转变“以教材为本”的陈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教材进行优化整合,多方面“思”数学素材和让学生从多方面的生活中“想”数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三、把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學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教师就必须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表面积”后,我让学生测量电脑室的长、宽、高及门窗的长和宽,然后用学过的知识,测量电脑室要粉刷的面积,并了解本地粉刷墙面的价格,算出粉刷电脑室所需的费用。
  总之,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这样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使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协同发展,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教师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下面,笔者结合小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的听课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