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和涵泳幼专小教专业学生美学素养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 :启迪·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e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專学校的小教专业,是当下不少幼专学校的现实存在,与普通小教专业学生在大致相同中存在不同。本文以“培养和涵泳幼专小教专业学生美学素养”命意,从“利用幼专校园美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浸润在美的氛围里”“挖掘与高举课堂美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提升教师审美素养,强化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三方面进行分析与阐述,对现实教学中的美育素养培养和具有美育素养的小学语文师资培养有借鉴作用。
  【关键 词】幼专 小教专业 美育素养 培养思考
  “核心素养”概念,见于教育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强化了语文教学的四要义——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观其四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特点,但其关键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体现着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审美品位的确立和终身发展。
  幼专的小教专业学生,是未来的小学教师,审美素养培养既关乎他们的发展,还关乎小学生的审美素养,鉴于此,提升其审美素养应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是利用幼专校园内外的美学资源,让学生充分浸润在美的氛围里。
  幼专院校,学生主体是幼教师资。为培养学生的幼教情怀,校园环境的美化与教学及活动环节的美育是被特别强调与突出的。作为身在其间的小教专业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浸润其间,充分感受和融入美育创造的各环节——唱歌跳舞,绘画弹琴,研习书法,品鉴茶艺,朗诵演讲,研究心理,跑步打球……让他们在其间快乐成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审美素养。就我校学生而言,还有设计别致校门涉及的美学与人文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校门两边,各以“三本书页侧面的写意造型”命意,每一册页各镌刻着中国古代儒家强调的“礼、乐、射、御、书、数”中的一字,合起来就是古代教学中提倡的“六艺”,这个别致的设计,将中国儒家思想的光芒刻在校园的门楣上,给教学和学生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作为教师,要首先在教学思想和行为上与之契合,再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引导学生将这“六艺”隐含的做人求学标准深勒于心,落实于行,全身心地投入校园的美育环境,让自己在感受美中发现和创造美,具有美育的自觉与自省,并持之以恒地提升自己的美学素养。另外,也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比如我市是全国闻名的石牌坊之乡,带着学生徜徉在立体史书,感受“功德坊”“乐善好施”“政通人和”等的厚重内涵,感受书法的刚劲雄健,品悟故事的真善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审美情趣。
  二是挖掘与高举课堂美育元素,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培养小教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以语文教材中的优秀作品为载体,如大学语文、普通话、儿童文学、现代汉语等课程,引导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通过阅读和品味,感受语言魅力,沐浴情感甘露,品鉴思想与力量,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受到情感砥砺,领悟人生哲理,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美的发现、表达和创造,形成富于自我的审美能力和意识,最终养成一定的审美品位和情趣。
  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创设教学情境。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以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用多媒体等形式展示画面、呈现音乐,辅以动情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情绪,激发审美想象,荡涤学生审美感受。如赏析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就可先选播“五四”电影片段,以声音和画面刺激,让“五四”激情澎湃的时代精神感染学生,再呈现凤凰形象,在其涅槃过程中,让学生激情朗读“凤凰和鸣我们更生了,我们更生了。一切的一,更生了。一的一切,更生了……翱翔!翱翔!欢唱!欢唱!”拉近学生与作品,从而促近学生感受诗歌背后的狂放与真挚、反叛与创造。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审美活动的主体,充分开发和运用鲜明的教材形象创设情境,可让学生通过意象、景色等体会形象的思想,领略语言的魅力,激发其审美鉴赏与创造。
  利用课程的关联,充分拓展整合。教材所选文章,文质兼美、意蕴丰富,包含着作者深刻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具有“以情动人“的巨大审美感染力。语文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情感的关联性,拓展整合内容,推进群文审美,引导从内心深处体会和享受到语言文字愉悦的美感。如在讲授余光中的《乡愁》时,则可以“乡愁”为主题开发群文教学和阅读,将古典与现代“思乡诗”整合,让古情与今情交融,引导学生走进诗境,感悟诗情,激发情感共鸣,进而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
  以教学的质疑问难,搭建探究平台。审美不只是个体和封闭的过程,更是在相互的点拨和点燃中推进和强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巧妙设问,引导思考、探究与评价,让学生在质疑问难和相互评价中,锻练和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如讲授《狂人日记》时,可发起“狂人是真狂还是假狂?”的辩论,让学生寻据文本,阐述观点,充分分享收获与困惑,促进深入阅读、深度思考和深刻理解,提升美学鉴赏能力。如教学《山鬼》时,学生对“山鬼”形象有不同的认识,就可布置任务:分小组以不同形式解读对“山鬼”形象。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用素描画山鬼,更有学生通过剪纸、表演、写诗、吟唱和书法等形式来表现山鬼形象。正印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把这些资源传到学习通,收到了不同凡响的效果。教师应充分的以课程为载体,挖掘美育元素,在课堂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是提升教师审美素养,强化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教师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涵泳者和引导者,是学生能力发展和提升的榜样和典范。赞可夫说:“只有教师本身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把控,就幼专小教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直接有力地强化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自身审美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与时代共振,树立正确审美理念。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时代的洪流总是滚滚向前,语文教师要站在生活的高处和前沿,胸有家国与时代,将时代的活水引入教学的视野,让自己的教学永远有时代的色彩。如,事件突发,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面对恐慌的心理或者麻痹的状态,作为教师,要有前瞻思考,要有科学与正确的行动,要与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什么是“最美的逆行”?什么才是科学的态度?怎么实施“网上教学”……再如,在伟大的“脱贫攻坚”世纪工程中,我们的党、党员干部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努力?取得了怎样辉煌的成果?我们该怎么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又如,看了热播电影《你好,李焕英》,你有怎样的情感波涛和理性思考?应怎样珍惜拥有的父母之爱和家庭温暖……这样的富于时代精神的延伸与拓展,会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美育教育有实在的载体,对教师自身的美学观念是一种提升,对学生的美学素养更是一种激励。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平时抽空阅读一些美学书籍,比如黑格尔的《美学》、李泽厚《美的历程》、朱光潜的《谈美》等。这些著作,作为语文老师,都需涉猎、研读,能较好的提高自身的美学修养。
  提升课堂美质,构建有效美育课堂。充分解读和准备课堂教学内容,以饱满的精神和十足的自信走进课堂,让自己成为照进教室的温煦阳光,给学生以激情和温暖,引导和感召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设计好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最好的导入、最妙的点拨、最恰当的教授,化作春风的温柔,以温情的手抚摸学生的心田;化作潺潺的溪流,以滋养的力量浸润学生的脑海;让富于成效的沟通和讨论点燃课堂,和学生共同发现文本的审美元素,挖掘和打造课堂的美学特质,以美育美,收潜移默化之功,尽力放大语文课堂的美育效能。
  张扬爱的力量,谱写爱与美的乐章。教学与爱永远的同频共振的。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就正如我校的校训“两代师表,仁爱笃行”,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育至圣孔子从教四十多年,朱熹从教五十多年;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立足教书,鞠躬尽瘁三十多年;徐特立先生献身教育七十载,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献身教育的传统美德激励无数后人。作为幼专小教专业的语文教师,要高举爱的旗帜,生活上以真诚扶持给予学生,教学上以全力哺育学生,发乎真诚,流淌鼓励,学生自会于心底萌发爱与希望的种子,茁壮爱与宜人的枝叶,在爱的前行中,美育作为小学教师必须的美学素养。
  审美素养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让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是小教专业语文教学的神圣使命和必须责任。在语文教学和校园生活中,我们要心中有爱、眼中有美,要把培养学生审美素养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有机融合,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学生的抓也特点,充分张扬校园环境、人格魅力和语文课程中的审美元素,有效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發展,为培养更加全面的未来小学语文师资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维奇.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教师,2018(17);
  2.龚成.如何在初中散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8(13);
  3.李如密,王禧婷.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审美素养的提升[J].教师教育论坛,2018(10)。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曾翠玉
其他文献
摘要:便捷性与灵活性是计算机的核心优势,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联系,不但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让人们的日常活动变得更加便利。这也使得计算机逐步成为了当今家庭、企业办公的首选,计算机覆盖已经成为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标配,在社会发展尤其是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背景下,教师要把握住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机会,将计算机技术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增加教学
期刊
关于作业,一直是教学工作中一个头疼的问题。学生作业上交率不高,出错率倒很高,还有抄作业现象较普遍,做过的题在考试时还是不会做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工作中有一些探索:  一、 同桌互改法  第一步,每个人的作业完成以后,先让同桌检查,同桌检查完以后在后面签上自己神圣的名字!这样每个人的作业后面都会有另外一个人的签名,我每次收作业都要看后面有没有签名,没有签名的我拒收。我本以为这是很简单的一件事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改变和国民素质的显著提高,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来说,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参与一定的数学活动,并通过对活动经验的总结来逐步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立性的思维模式。像这类经验性的总结分析要求学生们亲身经历和体验,因此相关的教师需要设计并开展大量有关的教学活动。本文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数学活动
期刊
摘要:对于幼儿而言,保护视力是实现健康成长的关键。目前,不少幼儿因长期接触电子产品或日常生活中不正确的用眼姿势,导致视力严重下降。近年来,我国学龄前幼儿出现视力问题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种情况下,针对幼儿健康成长问题,做好幼儿视力保护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而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则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主动承担起保护幼儿视力的职责。本篇文章主要围绕“基于幼儿健康成长视力保护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探索,旨在寻找
期刊
【摘要】2019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足球特色幼儿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意味着校园足球从中小学生扩展到幼儿园。这也充分说明了幼儿足球教育的重要性。足球教育研究院院长殷红博教授指出,“足球是幼儿第一运动,幼儿足球运动不是专业足球,不是竞技足球,而是教育足球。幼儿在3—6岁的发展关键期如果得到科学系统的足球教育,他们的身体素质、智能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都将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期刊
摘要:针对在线教学学生互动与积极性低等的情况,从教学前准备、资源设计与开发、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学习督导等方面探讨“SPOC+国家云课堂+智学网”教学模式,为教师等实践主体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SPOC;国家云课堂;智学网;教学实践  随着在线教学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学校探索各种不同的在线教学方式,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网课时间短却复习内容多;利用钉钉在线直播互动不足,难以评估教学效果。
期刊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进步从而推动了小学微课技术的应用,老师在教学中的理念也发生了改变,微课是互联网技术的一种特殊展现,在这种技术的展现下可以让课堂中的教育活动得到很好的改善,这篇文章从现在的教学模式入手,针对微课新型课堂技术进行研究。  关键词:微课;综合实践活动;信息化教学  微课作为后起之秀的教育观念,它已经被运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把微课的简单、方便、有效的性质完美的展现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把课
期刊
摘要: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中引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转变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不足,提高声乐课程教学质量。文中分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探讨其在声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声乐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应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即融合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学习方式,利用科学模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方法。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仅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
期刊
摘要:随着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对于小学科学教学而言,开展信息化教学模式更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在面对较为抽象复杂的科学知识时,难免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情绪,对于其中较为复杂的知识点往往会产生恐惧的心理,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会严重阻碍学生科学素养的增强。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传统教育当中,诗歌教学属于主要构成部分。另外,西方的传统文化也同样强调“诗是精神的主要象征”。我国古代的大部分文人都会作诗,因此留下了数不胜数的诗歌作品。他们所作之诗不仅能阐述哲理,还能叙述故事,被后人视为我国文化当中的一朵奇葩。叶嘉莹教授受益于名师的教导及其自身的努力,掌握了众多古诗词的精髓,她将毕生的精力都用来研究古诗词,产生了极大影响。在小学语文的诗词教学之中,我们可以通过结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