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线校园网方案设计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rong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网络时代,校园网已成为大学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环节。本项目将对学生宿舍区、教学办公区建设无线WLAN校园网覆盖,根据不同场景部署室内AP、室内墙面AP、室内高密AP、室外定向AP、宿舍入室面板AP等,符合802.11ac wave2技术标准的AP设备,及相应的接入交换机和汇聚交换机;部署认证网关设备、代拨设备、认证计费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等,建设一个全校统一账户、统一接入和统一运营管理的无线校园网。
  关键词:校园网;WLAN覆盖;AP部署
  1 校园网建设目标
  根据学校需求,建设一张由校方自主管理权限,有线无线一体化、能够进行用户认证、计费、开户、上网权限精细化管理的网络,本项目建设目标如下:
  (1)统一融合的校园网络环境。根据学院信息点和业务分布情况,选择合理的核心设备、接入设备;选择合理的链路及连接方式,统一建设实现办公网和宿舍网络的融合。所有网络都接入到统一的核心网关设备,统一出口。
  (2)覆盖校园的无线网络环境。采用先进802.11ac wave2技术的企业级AP,结合学校的实际环境进行差异化的、有针对性的覆盖,根据不同场景采用不同的无线部署方案,建设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环境。
  (3)集中认证计费管理平台。为避免校园网络的不可管理,学生上网行为不可控制、不透明等问题,本次项目建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全校统一账户、统一接入和统一运营管理的无线校园网。
  (4)流畅的集中认证网络环境。无线网络采用扁平网络架构,无线网络环境容量可满足未来5-10年的扩容需求。高性能集中式网络可以同時访问互联网,提供50000个终端。
  2 校园网建设方案总体设计
  此次无线网络设计,可以建立一个有线无线统一,无线网络分为AC设计方案、AP设计方案、链路带宽设计、防代理设计、运营商融合认证方案设计,无线网络通过POE交换机进行供电和转发,网络拓扑图如下所示:
  (1)AC设计方案。本期工程采用AC+瘦AP的组网方式,完成AP的统一管理。采用2台独立无线控制器组网,通过虚拟化的方式实现负荷均衡及互为备份功能,确保单台无线控制器既可实现对全校AP的集中管理。
  (2)AP设计方案。信号覆盖区域包含办公楼、运动场所、学生宿舍等其他校园内的公共区域。95%的区域信号接收电平值>75dBm,在目标覆盖区域内,在多用户接入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不应低于2Mbps。①办公室。在这类场景使用墙装MiNi型AP进行无线覆盖,单个AP在提供无线信号覆盖的同时,还能提供有线端口和RJ11的电话线端口供使用。②操场等室外场景。室外接入点支持802.11ac wave2协议、内置定向天线和内置避雷器,最大传输速率可达2.5G。③学生宿舍。通过采用宿舍POE设备和入室AP部署方式,综合了放装解决方案和室分解决方案的优点,并加以改良,部署1分24双频双流。
  (3)链路带宽设计。组网架构按照“带宽需求=并发用户数量×单用户峰值平均速率”,规划每层网络设备之间的链路类型和数量,以确保所需带宽。
  (4)运营商融合认证。①多运营商统一认证计费运营设计。通过认证计费系统和出口设备进行对接,可实现学生在校内使用统一的学号作为用户名,灵活进行开户上网,有效进行校园内部网络和认证计费运营平台的融合。②校内校外认证融合运营设计。校内认证:校内学生采用学校分配的账号进行认证,校内网络免费使用。校外认证:当学生需要访问互联网,要到运营商进行开户,开户后根据运营商账号信息,由出口设备代理学生向运营商BRAS 通过PPPOE拨号进行认证上网。
  (5)防代理设计。为了确保达到实名审计目的,提升学校运营收入解决不同接入认证方式的防代理支持等问题,本次部署防代理设备,旁路部署在核心交换机旁,通过和认证计费系统进行对接,对防代理现象进行管理。
  3 结论
  首先对高校校园网现存在的问题和业务需求做出了详细的总结,对建设校园网的建设目标提出了详细的设计。无线网络的覆盖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趋势,世界各地的高校都加快了“智慧校园”的建设,WLAN逐步取代原有的有线网络。
  参考文献:
  [1]张果.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J].科技传播,2019.3(98).
  [2]龙飞.可运营校园网络认证计费模式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18.5(253).
  [3]张海秀.硕士论文高校校园网规划与设计[D].青岛科技大学,2018.
  [4]袁林德.高校无线校园网建设及优化[J].互联网+技术,2017.5(40).
  [5]程德怿.校园网建设的技术研究[J].通信电源技术,2018.2(3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是能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用来直接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也可间接指导教师教学。因此通过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不但能体现学生学习效果也有助于教师优化,课程加强专业建设。  关键词:考核方式;评价方式;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一方面承载着满足社会需求的重任,为社会培养直接创造财富的高素质劳动者;另一方面还承载着满足社会个性需求的重任,为社会培养专门技术型人才。可以
期刊
摘 要:河道治理是河网水环境改善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充分考虑与环境保护措施的协调统一性,切实改变河道流域水环境与周边环境,既要充分发挥河道的行洪、排涝、供水作用,又充分兼顾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等综合效益。  关键词: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协调统一;白沙河  中图分类号:U617文献标识码:B  为了满足实际需要,青岛最近几年开展了一系列整治水环境的工作,河道治理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何在河道治理过程中充
期刊
摘 要:本文选择选择纳米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作为新型环保隔热材料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通过对该材料的了解与应用原理,来降低目前建筑耗能问题。本文采用文献法与案例分析法查找前人研究资料,并搜集现实生活中该材料应用情况。结果发现该材料对于解决目前建筑耗能的急剧增加问题,降低企业成本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围绕气凝胶节能窗以及气凝胶保温涂料中的应用来说明纳米气凝胶保温隔热材料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新型保温隔
期刊
摘 要:列尾装置全称列车尾部安全防护装置,是用于货物列车取消守车后,在尾部无人职守情况下为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而研制的专用运输安全装置,设备应用计算机编码、无线遥控、语音合成、计算机处理技术,保证列车运行安全而设计生产的安全防护设备,也是重要的铁路行车设备。车站正确合理运用列尾装置、完成列尾作业与科学高效地管理列尾装置在列车安全运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列尾装置;技术作业;组织与管理 
期刊
摘 要:颇具中国特色的科举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中国科举制始于隋唐而止于清末,历经约1300年,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主要是官吏)的一种方法。科举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且影响深远,科举制培育了中国人浓郁的考试文化。状元是科名中的最高荣誉,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状元情结就极为浓厚,致使国人对状元形成了崇拜心理,状元也就成为人们时常谈论的热门话题。梳理
期刊
摘 要:布鲁诺·拉图尔和史蒂夫·伍尔加合著的《实验室生活: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是科学社会学SSK领域的经典之作。该书成为科学知识社会学中人类学路线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奠定了以拉图尔领衔的法国巴黎学派的基础地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其研究路径优越性、对科学真实性的探讨、经济学视角看待实验室生活、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书中学科案例做了多维度分析,探讨科学事实的建构过程。  关键词:科学事实;建构;实验
期刊
摘 要: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商业思维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文化,生态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市场有着强大的精神内需。龙山县“非遗”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在保护与开发方面遇到“瓶颈”,本文试图将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充分运用到龙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中来
期刊
摘 要:培育和踐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导主流意识形态是维护新疆中职校园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新疆工业经济学校为例,探讨了在中职德育课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新疆中职;德育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新疆中职院校作为新疆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重要阵地,必须传导主流意识形态。习近平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德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40年以来,武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对武汉的环境,交通以及部分地区进行分析,发现改革开放对于武汉的环境和交通的影响。首先,从环境的角度,表明改革开放是武汉迅速发展以及城居环境日渐改善的重要因素。其次,从交通的角度,分析了武汉交通线路以及空间格局的演变,武汉在改革开放的趋势下破茧成蝶。  关键词:改革开放;环境;交通;变化;武汉  一、蜕变中的武汉  (一)武汉的环境变化分析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人脸检测达到智能跟随的六足机器人。该机器人系统包括人脸捕捉单元、主控制单元和行为运动控制单元。所述人脸捕捉单元是利用摄像机获取人脸图像或视频并传输给机器人主控制单元。而主控制单元运用改进的VGGNet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人脸检测,再根据检测结果发出信号到行为运动控制单元完成智能跟随,通过驱动直流电机实现六足机器人的运动。  关键词:人脸识别;VGGN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