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对欧盟的“若即若离”及外交战略考量

来源 :青年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欧盟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英国一直与之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英国之所以对欧盟持此态度,主要是考虑到加入欧盟涉及到英国的战略选择、侵蚀了英国的主权并可能冲击英美之间的特殊关系。
  关键词:欧盟; 英国; 若即若离; 外交政策
  欧洲联盟是欧洲在经济、货币、政治、外交、安全防务等多个领域多方位合作的联盟。英国作为西欧的重要国家,却不是欧洲共体的创始国,并且一直对加入欧共体持质疑态度。时至今日,英国仍拒绝加入欧元区,并力图使欧盟朝着政府间合作的方向发展,竭力反对其成为超国家政府的组织。可以看出,英国虽然加入了欧盟,却仍然保持着与欧盟若即若离的关系。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探讨二者之间若即若离关系的原因,以此探析英国的外交战略及英国与美国、欧洲之间的关系。
  一、加入欧盟是英国对外战略选择的结果
  众所周知,20世纪英国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地位逐渐衰落。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的战胜国地位很大程度上倚靠美国的援助获得。由于自身实力的衰落,英国承认美国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领导作用。战时,英国选择与美国成为盟友,共同应对战争与国际事务。二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兴起,这使英国不得不面对"英美还是英欧"的战略选择。在欧共体成立伊始,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在欧洲大陆的三大共同体。它认为,欧洲一体化将主权与政治经济问题结合在了一起,会影响到英国自身的利益。然而,欧洲一体化是对欧洲国际关系的一场巨大变革,英国一开始采取抵制的态度,客观上使自己落后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并带来了一系列严重后果。随着欧盟的崛起,英国对欧洲事务的影响力大大下降,"与捍卫自身主权相比,拒绝加入欧洲使国家遭到更大削弱,英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被日益边缘化。"[1]因此,英国不得不调整对欧政策,申请加入欧盟。但英国仍受世界大国思想的支配,希望通过加入欧盟,获得欧洲的政治领导权,同时不放弃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以此来得到政治和经济上的好处。但随着英帝国和英联邦作用的下降以及英美特殊关系的衰落,英国加入欧盟成为其唯一的选择。因此,英国于1973年选择正式入盟,实现新的战略选择。
  入盟后,特别是欧盟通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英国国内对欧政策的分歧也更加凸显。争论的核心是,加入欧盟,是否成为英国深化与欧陆的经济和政治一体化的唯一选择?"亲欧派"认为,一体化是对欧洲乃至世界经济组织形式的根本变革,国家间经济相互依赖的加深使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共同利益,但是,欧洲政治上的分裂阻碍了经济一体化,因此必需通过发展这种超国家机构来克服政治的分裂。"疑欧派"认为,欧洲一体化并非是不可避免的,他本质上是成员国为应对政治和经济的变化而做出的一种选择。虽然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但国家政府在应对这种趋势中仍有很大自主权。他们认为英国应该在经济的决策上保有高度自主权,而不应该将自己同一个限制性的、保护主义的欧洲经济集团捆绑在一起。[2]这两派之间的争斗占据了英国对欧盟政策的主要方面,两派频发争议。
  可以看出,"入盟"牵扯到英国的对外战略选择,在国内争议较大。这种状况反映出欧洲一体化在英国政治中的复杂性,以及对欧决策的风险性。对欧盟"既爱又恨"使得每届英国政府在触及这一雷区时都小心翼翼,但又必须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
  二、与欧盟的紧密关系侵蚀英国主权
  主权问题一直是影响英国对欧政策的重要因素。从对欧盟态度的问题上讲,英国认为欧盟對国家主权有侵蚀作用,而欧洲大陆国家则认同欧盟所体现的新型政治体制,他们接受主权让渡与分割的做法。在英国早期加入欧盟时,主权问题就是一个较大的妨碍因素。英国以反对超国家主义为由,拒绝加入50年代在欧陆建立的三大共同体。艾德礼政府反对在西欧建立超国家权力,认为超国家主义不符合国家主权的基本传统。保守党人艾登也曾说到,加入欧洲联邦"是我们骨子里所不能够做的事情"。[3]
  同时,传统原则也反映在英国对外事务的处理上。英国往往把传统作为维系民族统一的凝合剂,将传统当做一种精神象征加以推崇。在加入欧盟的问题上,英国虽然后来接受了主权让渡的事实,但也在努力保住英国的基本主权。英国人认为,在接受欧盟的大框架的前提下,尽量保住英国的主权是有可能的;只要坚持,在坚持中适当让步,谁也不能把它撵出欧盟。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历届英国政府都在试图避免让渡更多的主权给欧盟。如威尔逊政府时期的"重新谈判",卡拉汉政府阻挠欧盟进一步一体化,撒切尔政府地址欧洲货币联盟计划,布莱尔反对转让外交和安全领域的国家主权。[4]同时,英国领导人在避免让渡更多主权的同时,从政党政治和选举利益出发,也在竭力掩饰主权让渡的事实。他们借用主权让渡是技术性事务,是建立现代英国经济和保证就业的必须,或者辩称这不会对英国主权产生根本性影响。[4]可以说,主权问题在英国政治社会生活中十分敏感和复杂。
  随着英国越来越深的卷入欧洲的一体化过程,英国人对主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英国保守党内"主权融合论"代表人物杰弗里·豪曾经在1990年的辞职演说中指出,主权"不是某种预先被定义的、绝对的,而是一个灵活的、可调整的、有机的概念,它随着情势而演进和调整。主权是一种可以使用的资源,而不是一种禁止或限制我们活动的制约。主权首先可以看成是一种可以进行交易的资源,而不是以一种限制其对他国的潜在影响力的方式来守护它。"[5]这种对主权的理解在英国国内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赞同。
  总之,英国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立场。英国总是在努力维护主权和灵活让渡主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但今天的欧洲一体化发展,已经涉及到很多实质性的主权让渡,这让英国面临的压力更大。
  三、加入欧盟冲击英美特殊关系
  二战之后,英国把维持其大国地位作为主要外交目标,并为此奉行以英美特殊关系为核心的"三环外交"政策。整个50年代英国的外交,都将英美特殊关系居于优先位置,其无论在经济还是安全上都以来美国,而与欧洲的关系则处于最次的位置。60年代,英国调整外交政策以求加入欧盟,但并代表英国想要成为一个"欧洲国家",更无意"脱美入欧"。虽然当时英美特殊关系降温,但英国毕竟离不开美国,要想挽救自己日益衰落的国际地位,就必须继续依靠美国。英国只是把加入欧盟作为恢复和加强英美特殊关系的手段。[6]   在英国人看来,与美国的"特殊关系"不仅是一笔战略资产,更是英国外交独立性和特殊性的体现。因此,在英国加入欧盟后,英美特殊关系仍然发挥作用,然而英美特殊关系对英国与欧盟的关系构成制约。历届政府都在与欧盟的关系的稳步发展中,将英美特殊关系放置在同等重要的地位。1997年布莱尔政府上台后,奉行一种平衡外交,既加强对欧关系,由密切英美合作。英国领导层认为,只有既保持英美特殊关系,又与其他主要欧盟成员国加强协调,英国才能在欧美关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只有通过与美国的紧密合作,才能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使美国的对外行为更符合英国、欧洲和整个西方盟国的总体利益。[7]
  然而,英国早已失去了在欧洲扮演"平衡者"角色的实力。日趋一体化的欧盟崛起,淡化了英国在欧洲事务中传统的平衡作用,在战略上促使欧洲更紧密地融入欧洲,来维护和促进根本的国家利益。然而,英国对英美特殊关系的强调不利于英国融入欧洲,其对欧洲的外交的特殊性也不复存在。在英联邦已不再对英国具有重大价值的情况下,英国只有借助于英美特殊关系才能维持其外交的特殊性,继续发挥其所期望的国际影响。
  战后英国的外交实践表明,谋求保持与美国的"特殊关系"是英国政府一贯的政策。虽然英美特殊关系已经不再是英国外交政策的支点,但仍然占据着英国外交选择的优先权。英国在融入欧洲与保持和美国的"特殊关系"之间难以做出完全具有倾向性的选择。英美特殊关系仍然会是英国与欧盟关系变动的重要因素。
  四、结语
  现今的欧盟已经发展成为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在欧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英国作为欧洲大国的代表,在对待欧共体态度上的"忽远忽近"、"若即若离",使得两者关系趋于复杂。这种关系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牵扯到英国对外战略的选择,主权问题以及英美特殊关系等。同时,英国与欧盟"若即若离"的关系,不仅加大了英国国内的政治斗争,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困难重重,也使得英美、美欧以及英欧关系做出了大的调整。
  注释:
  [1]Derek W. Urwin, The Community of Europe: A History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Since 1945, London, 1995, p101. 轉引自赵怀普.战后英美关系:1945-1990[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180.
  [2]王妙琴,朱立群.英国对欧洲联盟的政策及其影响[J].欧洲,1996,(2).
  [3]R. Morgan,West European Politics Since 1945, London, 1972, p.135. 转引自赵怀普.战后英美关系:1945-1990[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299.
  [4]王鹤.论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评析英国政府对欧盟政策[J].欧洲,1997,(4).
  [5]William Wallace, "What price independence? Sovereignty and independence in British Politcs",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86,3. 转引自赵怀普.战后英美关系:1945-1990[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81.
  [6][英]阿伦·斯克德,克里斯·库克.战后英国政治史,1945-1979[M].世界知识出版社,1985:149.
  [7]陈乐民.战后英国外交史[M].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101.
  作者简介:李淼(1989.12-),女,陕西咸阳人,西北大学历史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世界史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习是人一生的音乐学习中最关键、最基础的阶段。这一阶段的音乐学习应该是全面的、正规的和系统的,然而现今的小学音乐课堂反而越来越趋于僵化和随意。文中作者结合五种音乐的传播途径:听觉、动觉、视觉、感觉和知觉,以及将感性体验和理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上的运用和作用。  关键词:教学途径;小学教育;感性理性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天文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前沿、是基础却先进的科学,涉及面广,引领着科学的发展。从英国远古巨石阵、埃及的金字塔、《诗经》日食记录,到现在中国“天眼”发现的脉冲星,以及“悟空”
期刊
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的事情,本文认为要想开启学生快乐写作之门,教师就要遵循写作规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多看、多练,深入体验生活,多练笔,从而开启快乐写作之门、提高作文水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和智育、德育是互相渗透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美启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以美储善,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以美怡情,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而积
1.认识简笔画rn(1)什么是简笔画?rn简笔画是运用简洁洗练的线条、笔画高度概括地状物造型,简明扼要的表情达意,它通过精练概括、简中求美、以少胜多的艺术思维和造型概念,并运用多
期刊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社会对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管理类课程作为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课
<正>中国经济正面临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提高效能和加强创新成为其重要的发展目标。从企业层面,中国企业要想改变现状和提升国际竞争力,进而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将重心从过去
传统家校沟通的具有受时间、空间、精力等方面的局限;新时代的移动互联网下对教育行业的家校沟通合作产生影响和积极因素,这便是互联网+所存在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有效利用移
兴趣是诱发学习情感的最好“催化剂”,是最好的“老师”,也有人说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动力。也是引人迈向成功的阶梯,有了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件难事,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改革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考虑如何教的同时,应该多考虑一下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是为了“学”,“学”是为了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