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边界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ly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如有一天,你的小区空地上出现了几只流浪猫,你觉得它们很可怜,于是经常带些食物给它们吃。受到食物吸引,越来越多流浪猫聚集在一起。看着它们一天天长胖,毛色光鲜,不需要到处觅食,你很有满足感,觉得自己的爱心没有白费。但是有一天,小区一个居民惹怒了一只流浪猫,挨了一口咬,处理伤口、检查、打疫苗,花费了1000多块钱。这个居民恼怒之下将你告上了法庭,要求赔偿损失。这时你会怎么想?
  我给朋友们讲这个故事,他们都认为不应该赔,“这是爱心啊,那些猫也不是我的,再说那个人为什么要去招惹流浪猫?”可惜法官不这么看。前不久,北京某法院就在一个类似的案件中判决喂养流浪猫的被告要承担一半责任。
  想必这个被告也和我的朋友们一样,觉得委屈。献爱心是本该值得鼓励的事情,为什么反而要受罚?媒体上不乏揭露社会冷漠的新闻,例如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例如围观跳楼还起哄的人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中国社会流行的一种心态。流浪猫案件的判决或许会加强这种心态。
  但是幸好,我们社会的主旋律始终是爱。政府对仁政的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孝顺,父母对子女的宠爱,男女之间的热恋,理想之士对正义的追求,人们对宠物的喜爱,没有人能否定,这些依然是中国社会所认可的正面价值。
  对爱坚定的人们,不能因为这个判决而走向冷漠,而应该借此反思,什么才是恰当的爱。法官在判决中略显拗口地写道,被告的“投喂行为既不同于对流浪猫的规范的救助行为,其自己又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控制相关危险的发生,故其行为是对于公众公共利益的一种不合理的干涉及影响”。你可能不同意这个判决,但是对于不希望小区里野猫成群的人来说,他们的公共利益的确受到了损害,因为这增加了受野猫攻击的危险。
  爱是有边界的,这是这个判决的最大启示。爱可以没有上限,一个人可以因此无限地投入自己的精力、热情,乃至牺牲生命,但爱却不能没有底线。这个底线,对施行仁政的政府来说,是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对热爱万物的个人来说,是人类社会的公共利益;对家庭成员、对恋人来说,是相互的尊重。爱一旦跨过底线,就未必是真正的爱,它本来的面目就模糊了,变成滥情或是煽情,甚至是以爱的名义进行的压迫。
  当你的爱跨过底线,造成后果之时,你不能丢下一句“好心没好报”就甩手离去了。这似乎是一种普遍的心理模式—爱心被认为是善的,基于爱的行动应该被谅解,甚至当爱的行动跨越边界之时,爱心也会被当作开脱的理由。但是,爱的同时,却不愿忍受爱的过程中所必然产生的误解、怀疑乃至伤害,不愿承担因为爱而带来的后果,甚至因爱之名,理直气壮地去伤害,这还是真正的爱吗?
  著名政治哲学家罗尔斯在他的《正义论》中写过一段非常感性却不失睿智的话:“伤得最少的爱,不是最好的爱。当我们爱,就须承受伤害和失去之险。”他鼓励人们追求正义要像追求爱一样坚定,不要惧怕挫折和伤害。对于那些对爱坚定的人们,我想还可以加上一句:没有边界的爱不是最好的爱,不愿对后果负责的爱不是真正的爱。
其他文献
细心的人可能发现,目前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报纸杂志上未经规范的外来词满天飞,“哇塞”“酷毙”“帅呆”满眼皆是;公共场合的告示和低劣出版物上,常滥用繁体字,乱造简化字,如“鸡旦(蛋)”“扦(插)座”之类;就连某中央大报批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时,也冠以“差强人意”(本来是“基本肯定”的意思,却用在了批评上)的标题……因此,几年前,某些专家就指出:这些年来我们国家语言文字的整体水平在下降,应该引
考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  例1如图1,BD,AC交于O,OA=OD,用“SAS”证△AOB≌△DOC,还需().  A. AB = DCB.OB = O
话说公元前210年,东巡中的秦始皇又一次召见了来自齐地的方士徐福。9年前,这个徐福报告说,海外有仙山,生长着长生不老之草。始皇帝于是派他率领数千名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找仙草。这么多年过去了,徐福仍然一无所获。这一次,总要让他有个交代。徐福见到始皇帝,诚惶诚恐地解释说,他们出海时遇到了巨鲛(其实就是现在说的鲸),船无法靠近仙山。始皇帝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派人去射杀巨鲛。不久,秦始皇死在了东巡的路上。  “长
消失的小蒋  2013年2月12日,蛇年大年初三,各家各户都沉浸在一家团圆的幸福里。蒋先生和汪女士也不例外,两人从农村来到上海已近两年,暂时住在浦东川沙地区租住的房子里面,亲戚们趁着春节假期来到上海探望。  近晚饭时,蒋先生和汪女士忙活着招待客人,三岁的儿子小蒋见父母在忙,便自己拿着气球在门边玩耍……  “老蒋,儿子不见了!”突然的一句话,打破了家里的祥和。  汪女士忙活了一阵发现,门口的儿子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