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课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u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受到学时、班级人数多等因素的影响,哲学与人生这门德育课程在传统的模式下教学遇到了许多问题,因此利用微课的短小精悍的特点,将其应用到《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微课;中职;哲学与人生;应用
  “哲学与人生”这门课程把哲学与人生结合起来,既是对哲学课程的重大创新,也发挥哲学指导和解决人生问题的体现。它结合中职学生身心特点和思维发展规律,坚持教育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如何做好人、走好人生路。可是,哲学与人生这门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一些传统教学方式,单一的授课讲解已经无法满足现在互联网时代的中职学生。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的到来,微课程应运而生,微课在中职教育教学中不断地被研究与应用。它短小精悍,适用于德育教育教学中。因此,笔者积极探索微课在“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促进中职哲学与人生教学的创新。
  一、微课的界定
  不同的研究者赋予了微课不同的定义,使人们得以从多个角度对其形成认知。“微课”其实就是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精美的视频配上悦耳的音乐,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并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通过内容的可视化及精美的制作,目的是最佳效果,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因此,对于老师而言,最关键的是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制作微课,而不是在教师的角度去制作,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二、《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教学时间有限
  随着专业课的课程、实习实训等课程学时的增加,德育和基础这类公共基础课程的学时被压缩至较为有限的范围。以哲学与人生这门课为例,《哲学与人生》课程的学时为2学时,以17周授课计算,共 34节课,相对于大量的教学内容而言,34节课远远不能覆盖所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有限的学时内,一些教学重点只能被“舍弃”、一些教学难点常常被教师“避重就轻”地绕过——教师在课堂上提醒某部分内容是学习重点或难点,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至于学生是否进行了自主学习以及学习的效果如何就缺乏有效地监控了。
  (二)教学实践意识不足
  思想与行为无法统一。受教学条件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的中职教师往往把哲学教育学习仅限于学会这个层面,缺少实践的意识和动力,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无法把良好的哲学思想与技巧融汇贯通到教学工作之中,这就使他们的哲学技巧认识始终只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一步的深入发展,也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进步。
  (三)班型过大,教学活动受限
  随着国家对中职学校的政策越来越好,中职学校招生人数不得一增再增。导致的班额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常规教学的效果。
  三、微课的特点及制作
  (一)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四个字来概括。
  所谓“短”,指的是微课的教学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它契合教育活动的现实规律。人不可能集中精力太长的一段时间,适度的时长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提高效率。所谓“小”,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短小和资源容量小。这样可以使得教学目标简化、教学主线明晰,视频开发难度减小、开发成本降低。所谓“精”,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精练、教学设计精细。内容精练,一堂微课只针对一个重难知识点、疑点考点或重要的教学环节,集中高效地开展课堂。所谓“悍”,主要是指微课的多样性强、应用面广、教学效果好。微课的制作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环节进行量身定做,灵活多样。
  (二)微课的制作
  根据哲学与人生的教学大纲的重难点,形成了以基本理论为主的系列微课。多为新课导入及知识理解类微课。利用Power Point,Camtasia Studio等录屏软件,会声会影、格式工厂等视频处理软件制作、编辑微课视频,并确保每个微课视频的时间不长于5分钟。
  四、将微课引入《哲学与人生》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有限的学时内,在传统常规课堂上,教师为了覆盖大部分的教学重点,往往采用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得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对所学内容也只是简单地进行了大脑的过滤,长此以往很难获得专业感并形成专业自信,学习容易陷入消极应付的恶性循环。微课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学习的困惑和感触也可以通过交流模块及时地和教师、同学实现一对一的沟通,学习变得更为自主和灵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通过微课完成了大部分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在常规课堂上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针对学习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讨论和思想的碰撞,促进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邃性发展,学生容易获得专业感并培养专业兴趣。
  (二)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哲学与人生》课程中引入微课,改变了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模式,形成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讨论、演练的過程中对课程内容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落实,对知识的掌握更加准确和深入。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自我发现,独立思考,遇到困惑的地方能够主动搜索学习资源以求解惑,主动、独立探索的素养得到了训练。
  (三)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微课一旦制作成功,教师就不需要针对知识点进行反复讲授,可以抽出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过程组织和设计,与学生和同事进行交流和互动,不但减轻了教学负担,还极大地促动了自身对教研项目的投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相长。
  五、小结
  将微课引入《哲学与人生》课程的教学,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上,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综合),2014(4):33-35.53
  [2]穆夏梅.微课程——未来受欢迎的教学模式.才智,2014(25).
  [3]叶永春,刘浏.微课的特点及教学设计探析.
  [4]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2(11): 85-87.
  [5]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
其他文献
摘 要:一般而言,厂内的机动车辆准确来说属于特种设备的范畴,国家对厂内机动车进行强制性的监督检验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尤其是无损检测技术在保障这一制度严格执行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厂内机动车无损检测技术在检验过程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比如目视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液压系统测试技术、表面检测技术、噪声测试技术等,同时还对这些检测技术的检测目标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厂内机动车
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Fr.)Pilat),是珍稀的大型药用真菌,在俄罗斯已有一百多年的应用历史,能治疗多种疾病.目前美国、韩国及日本正加大对这种菌的研究,而我国尚处于初级研
摘 要:在水利施工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地质结构。因为土地的内部结构不同,所以不得不根据土地地质结构的特殊性来制定不同的处理方法,选用与其地质结构相对应的处理技术。当水利施工项目一经确定,就需要我们对施工地点、及其范围内的土地结构特点进行完整的、全面的分析。通过勘测、分析后制定所需要的地基处理技术。地基处理是水利施工中最为基础的步骤,软土,作为地质构造中常见的一种,对地基的处理技术相对要求较高,对整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调整了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育的过程“先学后导,问题引领”这种教学观念已经提出,也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因此,我校数学科组根据自身实际在2016年12月向县教育局申请了“先学后导”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并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经过一年来的探索与试验,研究,总结。逐渐结合我校实际而形成的“先学后导,问题引领”基本教学模式。  关键词:“先学后导;问题
摘 要:善于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得到高速运转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进行提问,也可以是自己对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问。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善于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是诱发学生思维向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疑问,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语文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并
良好的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可谓一语中的。  初中是学习英语的重要阶段。初中生有一个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将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作为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大力纠正听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并结合物理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制订有关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步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