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桦褐孔菌(Inonotusobliquus(Fr.)Pilat),是珍稀的大型药用真菌,在俄罗斯已有一百多年的应用历史,能治疗多种疾病.目前美国、韩国及日本正加大对这种菌的研究,而我国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自美国的HumfeldH等对蘑菇的深层发酵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用发酵法来培养蘑菇的菌丝体后,研究者们纷纷用这种方法进行多种菌类的发酵。而国内外对桦褐孔菌的深层发酵研究甚少,国内目前仅有几篇生物量方面的报道。对于其化学成分分析、调控及药理学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本文以开发利用桦褐孔菌这一新兴的药用菌物资源,探明其菌丝体生长所需条件(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为目的,对桦褐孔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以正交试验确定了桦褐孔菌菌丝体生长所需的最适培养基,为桦褐孔菌的活性成分研究、开发新药及人工栽培桦褐孔菌子实体提供了科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桦褐孔菌菌丝体纯培养条件研究
营养物质及环境条件的好坏决定药用真菌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形成,对菌种的分离成败、种质资源的保存时间长短、质量,各级菌种的生产至关重要,因此,药用真菌纯培养条件的研究为药用真菌培养基和培养料的科学制备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桦褐孔菌菌丝体纯培养筛选试验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豆粉,最适碳氮比为30∶1,最适无机盐为KH2PO4,最适pH为6-7,最适温度为25℃,最适光照为黑暗,最适含水量为70%.单因子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桦褐孔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为:1%的葡萄糖,0.9%豆粉,0.05%硫酸镁和0.01%磷酸二氢钾。
2桦褐孔菌菌丝体液体培养条件研究
通过桦褐孔菌菌丝体液提培养筛选试验确定:最适碳源为葡萄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最适碳氮比为60-70∶1,最适无机盐为KH2PO4,最适pH为6-7,最适装瓶量为500ml三角瓶装液量为150ml,最适接种量为2.5%。单因子正交试验筛选出适宜桦褐孔菌菌丝体生长的培养基为:4%的葡萄糖,0.4%蛋白胨,0.00%硫酸镁和0.2%磷酸二氢钾。
3桦褐孔菌发酵液不同处理多糖的测定
苯酚-硫酸法测定结果显示,酒精倍数在1到4之间随着倍数的增大测得糖含量普遍增大,4倍之后糖含量普遍下降.回收率101%;蒽酮-比色法结果显示,糖含量变化趋势与苯酚-硫酸法基本相似,但回收率过高;斐林滴定法灵敏度不高,测得的糖含量较低,回收率也较低。三种方法比较而言,苯酚-硫酸法与蒽酮-比色法测得的糖含量相差甚微,但是苯酚-硫酸法显色不稳定,蒽酮-比色法比较容易操作,最终确定最佳方法是蒽酮-比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