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建构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网络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所采用的各种教育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构建的原则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通过充分发挥网络功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网络文明等方面的教育,所采用的各种教育途径、手段和方法的总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创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的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研究和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的原则,对建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实效性和影响力,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一)互动性
  互动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突出的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具有互动性、多向度的网络为载体,这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性更明显。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单向的、灌输式的交流,缺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很难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等平台,不仅实现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点对点、面对面的互动,而且还能使受教育者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自主地发布信息,调动了教育对象的积极性,增进了双方的互动交流。
  (二)主体性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客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颠覆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地位,形成了双主体的教育方式:教育者从“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 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再也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受教育者也从被动地客体转变为主动接受的主体。
  (三)便捷性
  受地域、时间、途径等因素的限制,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就近对某一区域内的受教育者进行施教,互联网的发展不仅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消除了地域的限制,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信息终端随时获取和迅速了解各方面的信息,而且还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文字、声音、图形等形态进行传播和传递,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即时传递。[1]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终端无处不在,不仅有电脑终端的地方可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手机也成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的原则
  (一)适合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个性多样化、思想层次不同的人,这不仅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教育内容和实现形式的差异性,也要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建构要满足不同教育对象和具体情境的需要,实现教育方法与教育对象、教育环境的高度匹配。
  (二)监督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网络,网络的双面性使得监督和引导成为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监督就是运用多种手段,消除网络不安全、不稳定因素和各种有害信息的侵害,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引导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文化阵地,保证网络信息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原则,增强广大师生对党、对政府、对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三)坚持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原则
  网络具有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参与网上活动,才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但虚拟空间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现实世界的折射,因而,在构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使必须注重网上与网下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全覆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的构建
  (一)信息库法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具有强大的存储功能,受教育者只要检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就可以全面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一般来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建立大型综合性信息库、中型基础性信息库和小型专一性信息库。大型综合性信息库不仅能提供网络思想教育、网络政治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还能提供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科技信息等各類信息;中型基础性信息库主要满足一般网民对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需求;小型专一性信息库主要为一些特定群体提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如大学生、未成年人等。
  (二)信息隐匿法
  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很难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成为网民自觉搜索的内容,因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渗透在网络的其他信息中,将教育的意向和目的隐藏起来,使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实现含而不露的非“标签”式教育目的。实施信息隐匿法要注意针对性,既可以将信息渗透到网民业务信息中,也可以渗透到文化娱乐、个人利益等相关信息中,做到有的放矢。
  (三)虚拟现实法
  虚拟现实法是一种高度逼真的人机界面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构造虚拟情景,使受教育者全身心投入到虚拟环境中,达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种方法。虚拟现实法不仅能调动受教育者全部感觉器官,为教育对象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而且还能通过再现客观存在创设一种人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鲜明的主体性、互动性和便捷性等特点,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日益多样化,由此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建构,才能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元林,唐佳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征、类型及其优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周飞,孙群.试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体系的构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3]梁丕恒.网络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1,(6).
  作者简介:
  朱雅亭(1982~ ),女,湖南湘潭人,本科,湖南体育职业学院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工作。
其他文献
不可胜数的魏晋墓志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其中,既有历史中所发掘的业已成为经典的代表作,也有当下或未来可能发现的而后逐渐形成的新的经典.俗话说得好,熟悉的事物当中,应该
旧京批评齐白石艺术『野狐禅』的,往往嫌弃其出身以及文化程度,为此老人愤愤不平而刻过『流俗之所轻』『吾狐也』等印章作为回应.老人还请人写过『处士齐白石之墓』七个大字
摘 要:本文围绕现在大学生上网中仍存在的一系列不良现象,并列举学生管理中遇到的因上网导致的严重影响的两起事件加以证明,针对这一系列现象就上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一、上网对大学生心里健康影响的几个主要方面;二、对大学生上网应如何进行正确引导和教育;文章最后,再一次强调了上网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严重性,希望以此引起辅导员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词:上网;大学生;心理健
期刊
1 市场发展变化———通向新经济的门径1 1 互联网现象与 1 996年 6 1 0 0万用户相比 ,现在互联网的用户人数达到两亿 .中国互联网用户人数由 1 999年的 890万增加到目前
期刊
目的了解内科与外科医院感染现状。方法床边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结果调查1556例住院患者,当日医院感染现患率4.43%,例次现患率5.20%,其中内科感染42例(4.9%),外科感染39例
(五)俯仰生情rn书法之『俯』与『仰』即指字中笔画有向下、向上倾斜之意.俯势由上向下,仰势自下而上,主要在上下结构或有上下排叠笔画之字中,将上下之间有机联系,而作俯仰处
摘 要:阅读了二零一四年五月七日出版《闽南童谣》深有感触,认为一是《闽南童谣》是流行于闽南地区的闽南语韵文作品,是以汉语方言为载体的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二是使用具有“古汉语的活化石”之美称的闽南语;三是记录了闽南地区的历史变迁,描绘了闽南地区风俗民情和社会情形;四是随着闽南人的迁徙而获得传播;五是是由闽南人用闽南语口头创作并口口相传的韵文作品;六是力求从方便各类读者的角度出发。  关键词:闽南童谣
期刊
随着时代的进步,电力已经走进普通民众的生活,而供电问题则成了国家生产当中的重中之重.配电线路对于供电系统来说十分重要,能够直接决定电力运输的安全,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