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书香弥漫的童年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123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背景下,阅读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在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家长素养并不是特别的高。他们已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他们的脑海里,读书读书就是读教科书,所谓的课外阅读,最多也就是那些形形色色的作文选。我们都知道,人的大脑好比一块待垦的荒地,广泛的高品位的阅读,能使它变成一片沃土。只有在这样的沃野里,才有可能长出参天的智慧之树,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因此,让孩子尽早地热爱阅读,给孩子一个书香弥漫的童年,便成了摆在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牵手经典,开启心灵之窗
  
  如何让孩子最快地爱上阅读?我们以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孩子读他们喜爱的书籍。我们提倡的主要是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表现的就是儿童的情感和生活,它们的语言是生动的、有趣的、鲜活的。阅读它们,孩子们会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从而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在阅读中融入自我,寻找自我,确立自我。例如特别受孩子们喜欢的杨红樱,她就像她笔下的那个仙女蜜儿一样神奇,她摇动自己的笔,就能让孩子们心花怒放;她敲敲键盘,就可以让孩子们欢呼雀跃。她的奥秘童话、优美童话、校园小说吸引了多少孩子如痴如醉的目光,她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更是让多少孩子为之倾倒。再如多次获中国安徒生奖、冰心文学大奖的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用他酣畅、细腻、唯关的笔调描述的懵懂少年的成长故事:《草房子》、《细米》、《根鸟》等,将人生、生命、命运、哲理、象征融为一体,吸引孩子们到达了一个纯真、唯美的艺术天地。
  当然,中华文化浩如烟海,仅经典的儿童文学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精神世界,经典的唐诗、宋词、名言、中外文学名著,也是孩子阅读的最佳对象。每天清晨开辟10分钟的“经典诵读”,让孩子们在这儿穿越时空,与李白、杜甫,与前人先哲亲密接触。篇篇经典诗文将启迪、引领着孩子们走入瑰丽的中国古诗文殿堂。每天中午开辟20分钟的“阅读时分”,让孩子们尽情畅游书的海洋,享受丰富的精神食粮,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那侧首托腮、凝神细读的身姿,将会成为校园中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
  
  二、上下同心,飘逸书香满园
  
  不可回避的是农村孩子相对来说家庭条件较落后,很少有家庭能源源不断地供给图书,满足孩子读书的需求。如何用最少的投入,让孩子阅读最多的经典。最好的方式便是建立班级书吧,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读书空间,使经典能够共享。
  如我们东关小学为了营造班级的书香氛围,专门为每个班级特制了一个精美宽敞的带玻璃门的书柜。同学们更是积极地响应,纷纷把自己最好的最珍爱的经典书籍放入了班级书柜,每人两本、三本、四本。书柜变得充实而又丰盈,试想,那是怎样一片沃野呀!听孩子们还为班里的书柜取了好听的名字呢:“沃野书吧”、“小脚丫书吧”、“希望书吧”……
  为了确保书吧的正常运作与书籍得到最好保护,我们请每位书的主人给每本书包上精美的书面,翻开扉页,那是主人读本书的心得,以及对借阅者的善意忠告。所有的书列成一张书目,标好书名、拥有者及相应的价格。另外最好给班级中每位成员做一块借书板(用三夹板做成与书差不多大小),取了书,插入借书板,借书板上同时注明借、还日期和书名。傍晚清点时剩余书本加借书板数目就是总的书数,清清爽爽又方便查询。当然成立班级图书管理小组,制定班级书吧借阅制度,更是不可缺少的。
  读书贵在有心得,让孩子读有所悟、读有所获也是读书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所以还应积极地引导学生撰写一书一心得,开辟“酿得百花便是蜜”的采蜜集(每位学生的读后心得集)展示栏,并与“读书争星”栏遥相辉映。灿烂的星星便是孩子们遨游书海的串串坚实脚印。读书小博士也就由此应运而生。
  
  三、亲子共读,打造书香家园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大温床,家长是孩子成长道路上至关重要的老师。农村孩子在校园的生活也许与城里孩子并无多大差异,但是回到家后,那就迥然各异了,漫山遍野地飞奔,成群结队地疯玩,或是毫无节制地看电视……好不容易沉静的心因此又不知情归何处了。如何培植农村家庭的书香氛围,让馥郁的书香在农家孩子的家园弥漫,是多么亟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呀。试想:柔和的夕阳下,我们的农家孩子手捧一本经典读物,在属于自己的书香小天地申静静地品味经典的芬芳,该是多大的一种享受啊!如果我们的家长也在闲暇时,伴着我们的孩子一起阅读,那又该是多么温馨、浪漫的一幅画呀!
  在营建书香家园中,我们东小也做了积极努力的尝试和探索。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特意安排了书香论坛板块,倡导广大家长共同关注儿童阅读,为孩子营造一个飘溢书香的家园,改变了农村家长“一心只读圣贤书(教科书)”的传统观念,并走出了买课外书就是买作文书、教辅书的误区。家长们对儿童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迫切性有了深刻地认识和顿悟,纷纷表示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孩子买书,为孩子终生幸福做最好的投资,同时尽可能地陪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感觉阅读路上,有父母相伴,温馨而美丽!
  在读书节开启之时,学校又向全校近2000名家长分发了致家长倡议书并附上了书香家庭的评比细则。我们认为营造“书香家庭”,不在于家庭书房的有无,也不在于家庭书橱的大小,甚至也不在于家庭藏书量的多少,关键在于培植家庭温馨浓郁的书香氛围。本次活动得到了广大家长积极响应,许多农村家长也纷纷为孩子开辟了家庭书房、书柜,为孩子购买经典的图书,茶余饭后也开始尝试亲子共读,正像有一位家长在亲子共读心得中写道:“最是书香能致远,亲子共读乐无涯!”我们也完全可以相信,有了书籍的陪伴,孩子们的人生会更精彩,孩子们的家庭会更和谐!
  
  四、精彩演绎,尽显别样风采
  
  读书最大的乐趣是什么?有人会答: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养。这当然没错,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更直接的乐趣还不在于此。其实对我们大人也一样。正像我们一些电视剧爱好者看电视,最大的快乐就是第二天能与同事一起大侃昨晚的电视节目,对主人公品头论足,聊得唾沫飞溅、口干舌燥,那种愉悦感、成就感是其他任何事情所无法比拟的。其实读书也一样,需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交流、倾诉、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分享读书的快乐,感受读书的成功。最好的方法就是举行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
  读书活动有很多,如有融趣味性、教育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自制书签展览;低年级的经典故事大赛;中年级的经典美文朗读竞赛;高年的经典课本剧表演大赛、“我与好书结缘”读写、演讲比赛、关轮美奂的手抄报成果展示;好书交换站活动、班级读书讨论会等等。那将是孩子们牵手经典,品味经典后的最美丽的呈现。精彩纷呈的读书活动也将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净化他们的精神世界,使他们从中享受读书带来的种种乐趣,最终在全校形成读书热潮,使校园充满浓浓的书香之气。
  除了学生,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点灯人,教师更应积极地参与读书活动。作为学校可组织“课味飘香”系列活动,如经典文学大声读,将适合学生、能引起共鸣的那些经典儿童文学,择其精要,通过大声读的方式读给孩子听,在关键处、转折处引导孩子共同参与:感悟主人公的心理,评说人物行为的对错,想象故事的下一环节,从而引发孩子阅读整本书的兴致。再如经典绘本导读(适合低段),教师选择那些画面优荚、情节生动、语言精致而夸张的绘本,启发孩子观察细节,大胆想象,智慧表达,创意续编。又如教师的经典讲述比赛,教师将感动自己的故事及自己的阅读心得、深情感悟进行娓娓的讲述等等。相信有了老师们的智慧引领、诗意开拓,必将给广大学生带来全新的视听冲击,把孩子们的心灵带到一片充满希冀的沃野之中。
  播一粒阅读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田,让经典温暖、润泽孩子的心灵,相信琅琅书声中也能开拓农村孩子朗朗的乾坤。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单位“1”,感受分数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从实践中抽象概括的能力。  2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在“站立”中突出单位“1”  1 (首先请一位学生站起来)思考: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两位呢?为什么?(明确是1对)一组呢?一个班呢?(引出单位“1”,突出一个整体也能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把文字、图片、影像、声音、动画等信息,合并处理成一个交互性、集成性、可視听性、教学形式多样性等特点的一种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如何准确把握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地位,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呢?下面谈谈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利用电教资源,创造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要形成生动活泼、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然而,不少时候,学生的“独特体验”却违背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如:学生认为,“爱因斯坦并不伟大”、“邱少云是个大傻瓜”、“郑和下西洋没什么了不起”,面对学生的这些“独特体验”,我们教师该怎样处理呢?    一、宽容    是的,从成人的眼光看,这些观点是多么幼稚、可笑,但在儿童的世界里,这却是童真的体现。就我们成年人而言,有时听别人发言,还会曲解
数学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思维过程要表达,操作过后要交流,无不要“说话”。因此,课改要让学生会“说话”,特别是对低年级孩子,如何抓住其心理,怎样对其进行说话训练,发展孩子的数学语言呢?试就教学实践谈几点浅见。    一、营造氛围——有话敢“说”    教师有必要在数学课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并教育其他的孩子们,当小朋友举手发言错误时,要对他报以鼓
如果把一堂课比做一场戏的话,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即非语言交流手段),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这是学生的心声,也是我们教师由衷的渴望,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几段曾在教学中出现的“小花絮”。    一、一个个微笑    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
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一、娃娃读画  纪金彤:这是夏日公园里,爸爸妈妈们和小宝贝们在游玩。  廖可欣:这是公园湖边的人们在度假的场景。  王天罡:这个夏天太热了,人们都打着伞,领着小宝贝和宠物们聚在公园里。  邹维佳:假日里,公园湖里人们在划船,岸上的人们在乘凉!  刘?洋:星期天,妈妈领着我来公园里玩,哇,这里的人好多呀!  程?爽:这是公园里一对恋人在拍照,引来很多人观看!  小
瓦楞纸版画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初步感知    多媒体课件播放故事《盾牌的来历》:盾牌是一种古代打仗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等的牌形武器。早在几千年前,一些部落就挥舞盾牌和兵器赶走魔鬼,他们相信这些盾牌会赋予他们一种奇特的力量……  通过故事片断欣赏认识、激发情趣,使学生获得体会:1,懂得盾牌的来历及作用。2,欣赏认识。提高审美能力。  师生共同讨论或小组研究盾牌的作用是:1,防护身体、遮挡刀箭。2,
估算是数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计算策略的一种。《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估算的合理性做出解释;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然而在农村小学,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教学中“登台亮相”,
巴金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对于科学课程来说,要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宗旨,就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做起。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会支配、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和行动表现,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学生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学生的科学行为、习惯是科学教育的结果,又是科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反映,也是评价科学教育成果的敏感指标之一。    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