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际交往是小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协调。人际交往具体包括与同伴、老师和父母的交往。
  关键词:体育教学 小学生 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231-02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现代化生活方式变革,人际关系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也日益受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作为新课标学习领域之一的社会适应,要求学生有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所以探讨如何在体育课中合理的渗入人际交往教学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人际交往是小学生社会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交往是人的一种基本的社会需要,小学生也是如此。他们通过交往得到友谊和爱,获得他人的接纳或赞许,从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和生活乐趣;同时交往又是十分重要的社会接触。善于交往的人之所以受人欢迎、人缘好,其中最重要的心理品质,就是善于理解别人,乐于帮助别人,与人合作协调。人际交往具体包括与同伴、老师和父母的交往。
  1 与同伴的交往
  同伴交往有利于发展小学生的社会认识、社会比较能力,吸收同伴的经验,使小学生认识到同伴的特性,以及自己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学会如何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同伴关系是儿童汲取间接经验的重要渠道,使儿童具有强烈的团体归属感,有助于发展儿童的自我意识。这使得他们在交往中,更加自由地体验和探索群体生活,从而学习社会规则,发展自己的社会交际、助人、合群等心理品质和技能。
  1.1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
  游戏:“和尚”抬水。
  1.1.1 目的要求
  通过游戏,让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友好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
  通过游戏后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1.1.2 理论分析
  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独苗苗”,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全家人围着这些“小太阳”转,于是让孩子们滋生了娇生惯养的习气,只会汲取而不会付出,导致很多学生形成了孤僻、自私、不合群等不良心理。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小伙伴和谐相处,不会谦让,缺乏爱心,不重视他人的感受,不尊重他人的权利。一旦触犯了自己的利益,往往会有过激的怨恨甚至攻击行为。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他们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之中。在集体活动和生活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渐渐形成开朗、勇敢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1.1.3 游戏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一部叫《三个和尚》的动画片?谁能说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什么?
  (2)过程: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比赛。每组再分成两个小组,男同学站在左边,女同学站在右边,每组人数相等,相向而立,距离为30米,准备进行接力比赛。
  (3)比赛方法:抬水队员必须反穿比赛服,比赛时由后一个准备的同学帮助穿衣和脱衣。采用迎面接力的形式,左右男女同学抬水送至对面同学处,依次往返,每人轮流一次。
  (4)比赛规则:比赛时各组同学不能超越起跑线,也不能未到终点就传递衣服和水桶。在运输过程中,水桶里的水,不能晃出桶外。
  (5)评分标准:总分为10分,水桶里的水晃出一次扣1分,违反规则每人每次扣1分。速度最快的一组加3分。根据评分标准评选出获胜的一组。
  1.1.4 小组讨论
  刚才我们进行了“和尚抬水”的比赛,现在请赢的一组派一名代表上来说说你们为什么会赢。把诀窍告诉大家,让我们一同进步。
  游戏中教师绝不能以批评的口吻来对待输了的小组,同时也要防止队员之间相互责怪现象的发生。应以鼓励的口吻提高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总结输的原因,树立下次比赛一定要胜利的信心。
  1.2 合群性的培养
  游戏:撒渔网。
  1.2.1 目的要求
  让学生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
  培养学生的合群性和合作精神。
  1.2.2 理论分析
  “合群性”,顾名思义,是指社会个体主动敞开自我、自觉融入集体的心理倾向和行为特征,是人作为“类的存在”必须在实践中习得的人格要素,它直接影响个人的幸福实现程度、能力发挥程度以及在社会层面所能获得的成功程度。培养学生的“合群性”,是对其成长过程中“做人”的基础性训练,理应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大量的调查表明,合群的孩子在知识范围、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方面明显优于性格孤僻、不爱交往的学生。这些孩子比较热情、活泼、大胆、勇敢。
  1.2.3 游戏过程
  (1)学生分成两大组,每组男女学生各半。一组学生手拉手围成圈;另一组选派两名学生手拉手在圈中做“渔网”,其余学生在圈中做“鱼儿”。当听到命令,两名学生手拉手去捉圈内的同学,只要其中一人的手碰到任何的“鱼儿”,就算被捉住,抓到的“鱼儿”与“渔网”手拉手,自己也变成“渔网”。
  (2)游戏规则:在圈中做“鱼儿”的学生不能跑出圈子,跑出圈子就算被捉,变成“渔网”。做“渔网”的学生必须手拉手的去捉,如果松开时抓住的“鱼儿”不算。根据在规定时间内抓住的“鱼儿”数多少决定胜负,听从裁判。
  1.2.4 小组讨论
  (1)为什么两人做“渔网”时,“鱼儿”容易被捉住?
  (2)做“渔网”的人多了,网大了,怎样才能又快又多地捉住“鱼儿”?
  (3)询问学生玩了这个游戏你有什么感受?觉得心里高兴吗?   小组讨论时,老师应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归纳出“渔网”小,“鱼儿”多,两个人做“渔网”容易齐心;“渔网”大了,“鱼儿”少了,大“渔网”撒起来不方便了,要是把大渔网变成三四个小网,再分工合作,“鱼儿”就跑不掉了。让学生知道集体生活是很开心的,在集体中团结合作,才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2 与老师的交往
  比赛:师生对抗赛(踢毽子)。
  2.1 目的要求
  通过活动,改善师生交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2.2 理论分析
  对小学生来说,人际关系中比较密切的是与老师的关系。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显示出特别的亲近,但到了高年级,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渐渐有了选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选择越来越明显,开始在心中有了“好老师”与“坏老师”的区分。然而这种区分主观性较大,常常是不准确的,因此会产生与老师的隔阂,甚至对抗,从而影响到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
  2.3 比赛过程
  有一个寒假,我给四年级学生布置了一道作业:坚持每天踢毽子,开学后和老师比赛。
  新学期伊始,在第一节课上,有一位女生大胆地提出来“老师,你说这学期开始后和我们比赛踢毽子的,还比不比呀?”“比呀!”我说,时间定在下一堂体育课。
  比赛如期举行,男女同学各成一组,每组选一名代表与我进行比赛,看谁先踢到200个。结果学生输了,却又不服气。一些学生直嚷嚷:“你是大人,又是老师,我们是学生,又是小孩,怎能踢得过你?”这时,一个机灵的女生站出来说:“老师换个比法,男同学选3人一组,女同学选3人一组。老师你只能1人为一组。看哪一组先踢到300个。三局两胜。”其他同学立即拍手附和,说这个比法好,并神气十足地瞧着我,那目光无疑在说:“看你敢不敢。”我略一思忖,坚定的说:“行!”
  比赛又开始了,同学们更加兴奋。踢毽子的学生神情专注,不敢懈怠,旁观的学生拍手跺脚,涨红着脸喊:“加油!加油!老师必输,我们必赢……”最后,因我体力不支而败下阵来,学生们欢呼雀跃起来……
  趁着同学们的高兴劲儿。我顺势引导:“看来老师不如你们踢得好,那你们能不能自由组合,组成人数相等的几个小组,也来搞一个踢毽子的比赛?”大家一致赞成。随即,体育课又热闹起来。
  在对抗赛上,改善师生交往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师生间建立一种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关系,特别是老师充分接纳和肯定学生的设想和意愿,对学生不同的意见予以支持和赞赏,从而真正的营造出宽松愉悦的活动心理氛围;二是在角色的扮演上转换巧妙。在活动整体安排、课的运行速度上,教师充当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活动中教师又是一位热情的参与者;在学生取得胜利时,教师虽败犹荣,给了学生无数成功的体验,在学生心目中是仁义的长者,知心朋友的地位却更为巩固了。
  3 与父母的交往
  布置与父母一同完成的体育家庭作业。
  3.1 目的要求
  促进学生与父母之间的交往,不仅把父母看成是长辈,还把他们当作自己的朋友。
  3.2 理论分析
  人际交往的关键是态度。这一点对于小学生尤为重要。与自己的父母进行交往和沟通是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方面。孩子正是从与父母的交往中逐渐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对小学生而言,与父母一同完成体育家庭作业能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促进情感交流。同时,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能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3.3 活动内容
  发放《体育家庭作业情况登记表》。体育家庭作业选的是一些场地器材,比较简单,在家里和父母很容易做到的一些体育项目。如:仰卧起坐,让父母扶住自己的孩子脚进行练习;立定跳远,让父母为其丈量或与孩子进行对抗赛;与父母一同转呼啦圈等等。每天练习,每天登记,家长签名,体育小组长检查,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同时在活动过程中家长知道了自己的孩子,哪些方面是健康的,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锻炼,使家长能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健康水平。
  人与人之间是需要沟通和理解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尽管他们年龄小,也要把他们看成家庭中具有一定独立自主性的成员,使其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与家人融洽的关系,才能促进孩子人际关系上的健康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改善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体育课教学取得理想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体育教学中合理渗入人际交往教学是确实可行的。人际交往辅导的直接目标是增进学生的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改进学生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在此基础上,通过训练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良好态度、行为、技巧、艺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最终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增进学生心理健康,这也可以说是人际交往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万志强.如何营造健康体育教学中的人际交往氛围[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49-50.
  [2] 于亚飞,刘晨辉.浅谈高校体育与德育[J].才智,2010(14):222.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生具有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不仅可以学到老师讲授的知识,还可以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学到老师没有讲授的知识,甚至创造出新知识。这样,学生不断开阔思路,发展智能,就会成为一个富有创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做了研究和阐述。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5(c)-0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低年级学生应该培养他们对“写话产生兴趣”,要让他们学会“写自己的话”。从而为以后作文打好基础。而在小学低年级,如何培养学生写话呢?那肯定要从兴趣入手,毕
从方案选择、理论论证、改造实施及投运效果等诸方面对35t/h煤粉锅炉的增容改造进行了详细论述,对类似炉型的使用厂家有一定的借荐作用。
随着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提出,目前的高中体育教学现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针对目前的现状,在新课程的大环境下笔者想就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谈一些商题。提出新课程下的高中体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的《奥瑟罗》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莎翁在创作中运用了许多成功的艺术表现手法。其中最突出的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有人物性格的对比有故事情节的对比;有人物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数学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使得数学渗入到了科学的每一领域及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数学的学习不能停留在知识掌握的表面上,而是要学以致用。
作者简介:王斌英(1969-),汉,女,湖南省攸县人,馆员,大学本科,流通部主任,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现代口述历史的含义及口述历史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整理口述历史是图书馆形成特色馆藏,促进馆藏多元化的重要途径;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探索开展口述历史工作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口述历史 地方文献 工作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中国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利用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处理氧化二氮,换取6亿美元减排指标的经费,
2011年1月,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与英国石油公司(BP)将联手开发俄罗斯位于北极大陆油气区块的消息引发了各界的关注。作为战略联盟的一部分,Rosneft与BP将签订换股协议,BP以5%股份
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尝试采用开放探究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