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马拉松和城市品牌认知的关系调查——基于现场参与者体验的视角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ttd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规范和实证相结合的研究范式,从参与者体验的视角讨论了马拉松赛事和城市品牌认知之间的关系.研究首先构建了城市马拉松参与者体验和城市品牌认知的指标结构;进一步提出了马拉松参与者体验和城市品牌认知关系的理论假设模型;最后以杭州马拉松现场的运动员、工作人员和观众共423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对调查数据的进一步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马拉松参与者体验各维度分别与城市品牌认知各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马拉松参与者体验跟城市品牌知名度、认知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存在相关预测关系,回归模型的解释变异分别为R2=0.20、R2=0.099、R2=0.171、R2=0.157,其中,马拉松参与者体验各指标对城市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的预测从大到小依次为:感官体验、思考体验,其中情感体验和行动体验没有显著性差异;马拉松参与者体验各指标对城市美誉度的预测从大到小依次为:感官体验、思考体验和情感体验,其中行动体验没有显著性差异;马拉松参与者体验各指标对城市品牌忠诚度的预测从大到小依次为:感官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其中情感体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在城市品牌建设中,赛事组织者应该特别注重对马拉松参与者感官体验和思考体验的培养.
其他文献
为打造一个独具中华文化内涵的武术对抗项目,以太极推手的竞赛规则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太极推手的竞赛模式和竞赛规则展开了深入
我国训练理论研究水平仍处在经验阶段,训练理论的治理迫在眉睫。运用文献资料法、时序法等研究方法,以科学技术哲学与复杂性科学为研究视角,从方法论层面试厘清训练理论研究
身体是学校体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学校体育思想生成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以身体为视角,对我国近代以来学校体育思想中身体观的演进进行梳理与审视,认为近代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思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华武术中“武德”与“武礼”体用观的内涵、当代价值和实践路径进行探讨.从内涵层面看,武德与武礼存在一种体用关系,体现了武术中道德认知和
神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源泉,包孕着民族文化的原始初象和文化精神,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思维理念和审美期许。从文化人类学、审美学、神话学的视角探讨英雄神话与中国武术的文化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