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课程答疑教学中的运用构想——以“计算机辅助设计I”课程教学为例

来源 :设计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i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答疑是影响和巩固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全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互联网教学快速发展的今天,能够高效地开展课程答疑,是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一环。以信息化教学为背景,以“计算机辅助设计I”课程教学中的答疑环节为例,分析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教学答疑现存的问题,尝试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具有自动答疑模块、值机答疑模块及消息管理模块为主的答疑系统,旨在针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进行答疑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为这类课程的教学方法改进和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先秦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其所包含的社会哲理和对外部世界与内部思想关系的认知是宝贵的智慧财富。其中以儒、道、墨三大美学思想为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美”的解读。本文以先秦美学思想为切入点,分析“汀壶”的设计美学表现,探讨先秦美学思想在产品设计中的体现,并得出相关启发。
在初中政治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精神.在初中阶段为学生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以及正确的法治精神.
为顺应我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打造特色鲜明的江南文化品牌符号,从城市品牌打造的视角出发,分析江南文化品牌建立的现实条件、内外动因以及人们对城市文化视觉符号的认知过程,从而建立江南文化视觉符号的构建策略:从文化根基的角度提炼视觉符号;以共有元素+个性元素的方式进行符号建构;以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符号的双重来源。通过这三点期待为江南文化视觉符号的确立建言献策。
在新时代,为了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认为,应当在教育教学中融合思想教育,以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比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通过分析美育对学生成长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角度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
小学学段是学生进入系统教育的初始阶段,对一切新知识充满了渴望与好奇。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跨学科学习也具有积极影响,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新教学思路,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浙江自古是中国石窗艺术的重镇,浙江三门的石窗更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三门石窗艺术是需要被传承并发扬光大的宝贵财富;但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目前还存在着诸多有关保护和传承的实际问题与难点。本文通过对三门石窗艺术现存问题与难点的研究发现,合理科学地引入当下盛行的数字媒体技术,恰好能较为完美地解决这些问题;将现代的数字媒体技术引入到古老传统的石窗艺术中,如何进行融合与应用创新,能够为三门石窗艺术拓宽哪些应用领域
伴随着中国中产家庭数目的扩大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化设计也深入到了厨房系统,灶台作为核心产品需要相应地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在UGC模式下针对产品线下—线上服务进行设计步骤总结,形成了分析用户行为特点进行线上平台化产品设计和线下服务组织设计的双线设计模式,该模式通过自我更新与内容生产,依据该模式总结对智能灶台展开设计。
绘本通过图像和文字两种模态讲故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图片模态的作用,在观察、猜测、思考、分享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从解读封面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图片环游引导学生预测故事、图文合奏指导学生读懂故事三个方面实践和思考图片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格的形成。
陶甑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渊源,研究以甑和甗为主体、及配套器具造型的历史演变,梳理出其发展脉络、类型特征和形制特点。从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思想中的材美工巧、以用为本、美学意蕴等方面,分析其造型设计产生的影响,发掘先人在造物过程中的思维及行为方式,并将这些精华和智慧与当今的设计理念相互吸纳、相互融合、继承发展。将传统炊具与当代设计相结合,从解读思想、功能转化、传承文化等方面进行改良创新,既保留了传统工艺又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和生活需求,为我们当今生活注入更多的情感共鸣。
科普展示作为科学普及的重要平台与手段之一,其自身的展示效度将会直接影响着作为信息要素的科学知识的传播效能。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科普展示环节并使受众更高效地解码,以实体为智识主体的科普展示又该如何化解因自身属性和特质所带来传播难度,都是目前科普展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设计学与传播学视角的结合下展开论述,并以“BodyWorlds”人体解剖世界巡回展为例,试图对上述问题以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