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将此幅留鸿爪,只当吾侪自写真。”这首诗比较全面地概括了“珠山八友”绘画的历史面貌。“珠山八友”是中国景德镇陶瓷艺术最优秀的代表,是20世纪景德镇陶瓷艺术的改革先驱,是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开路先锋。继“珠山八友”之后又一批陶瓷艺术家们,传承了“珠山八友”文人瓷画艺术,并创造性地将其发扬光大。人们尊重其艺术成就、创新精神以及对后人所产生的推动作用,称之为“珠山小八友”,亦称“八小名家”。现有资料可查证的“珠山小八友”成员有汪小亭、王晓帆、徐天梅、邓碧荪、魏墉生、石宇初、李明亮、陆云山八人。互联网上流传有另一种说法,毕渊明、邹国钧等艺术家也是“珠山小八友”成员,但无从考证,本文不再叙述。
一、珠山小八友作品赏析及简介
1 汪小亭墨彩绘《秋山图》瓷板画(图1)
高12.9厘米,宽25.6厘米。
此图以横幅布景,绘山峦起伏、林木幽深,村舍散布在山林之中;小桥流水,一翁驻足于桥上,流连忘返,江中一叶小舟上渔翁正在捕鱼,岸边数艘渔船停靠。全图以墨彩勾勒皴染而成,用笔粗阔,构图巧妙,虚实疏密,植树安石,恰如其分,可谓驾轻就熟,炉火纯青。尤其是山景中的留白似云雾缭绕,为画面平添仙境之感。题款为:“秋山,汪小亭。”印章为红色白文“亭”字。
汪小亭(1906-1970年),为“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之长子。1906年出生于乐平。1921年入私塾读《四书》《五经》。1923年随父学画。抗日战争期间被抓去当“壮丁”,抗日胜利后,重返陶瓷美术天地。1957年进入“景德镇工艺美术社”,与胡献雅、毕渊明、吴康、陈先水等交往甚密。1958年景德镇市给陶瓷艺人试评职称时给他评为“设计师”,享受国家给予的专家物质补贴,1959年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
2 王晓帆彩绘《茂叔爱莲图》瓷板画(图2)
高19厘米,宽12.5厘米。
此图取意“四爱”之一“茂叔爱莲”。人物面目清秀,衣纹、亭台、山石、莲花、草树用笔工细爽利。山石表现手法及山石镂空添以红彩均系王氏特有绘画风格,人物开相也传承王氏一脉。全图设色典雅,将茂叔赏莲时的专注神情及童子持莲奔跑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题款云:“茂叔爱莲,时在丙戌夏月,拔群仁兄雅玩,张殿才、汪昆荣、萧云清、夏应德、骆娘綱敬赠,黟山醉月楼主晓帆子济作于瓷城。”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
王晓帆(1919-1963年),又名王锡瑞,系“珠山八友”王大凡之子,陶瓷美术鉴评家、陶瓷美术家。王晓帆自幼随父王大凡学艺,1944年,创办“晓帆画坊”开店授徒,令陶瓷同行刮目相看。20世纪50年代,王晓帆为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和陶瓷工艺社、陶瓷工艺合作社社长,组织制作了建国十周年的庆典陶瓷,而且组织研究发明了陶瓷粉彩花纸,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如新婚用瓷“花开富贵”餐具、祝寿用瓷“以介眉寿”等日用艺术瓷,首开日用陶瓷艺术化之先河,为我国陶瓷艺术现代化,为日用陶瓷艺术化作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王晓帆勇于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用现代人物工农兵学商取代了古代名人雅士的宽袍大袖,创作了《山村走来
了邮递员》《幸福院》《乡村赶集》《参观陶瓷馆》等大批贴近生活、反映时代内容、群众喜闯乐见的陶瓷艺术作品。
3 徐天梅彩绘《山君图》瓷板画(图5)
高19厘米,宽12.5厘米。
此图以虎为题材,绘山君雄踞高岗之上,傲然长啸,山林仿佛为之震动。近景草丛掩映,远景高山飞瀑相衬。落款为“天梅徐年写。”红色印章为“天梅”。山君体态神似,点睛、丝毛、撇须、骨架结构都表现得惟妙惟肖,功力非凡。高山飞瀑技法可窥其父徐仲南竹石图山石之法一斑,乃得其真传也。
徐天梅(1910-1994年),原名徐年,字天梅,江西南昌人。他从小喜爱绘画,少年时即从父徐仲南(系景德镇画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学习绘画、诗词及金石书法。平生擅长画动物,尤为画虎、狮、猴最精,其他如人物、山水、花卉、草虫、飞禽等无所不通。徐天梅家境贫寒,曾靠卖画度日。1952年加入景德镇市美术合作社,1956年起调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专门从事陶瓷装饰研究创作。1959年由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并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徐天梅从艺七十余年,画名享誉瓷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中外馆藏机构收藏。
4 邓碧荪彩绘《水乡鱼藻图》瓷板画(图4)
高19.8厘米,宽13厘米。
此图以墨彩、碧绿、草绿描绘水乡鱼藻图。以墨彩干浓之笔细致勾勒轮廓,笔法线条纤秀流畅;细碎之笔似点似勾画鱼鳞,背深腹浅,层次分明。水中鱼姿刻画细致,虽不着一波一漪,但游鱼瞬间潜回的游姿生动传神。
四周葱笼茂密的层层水草,观之如身临池塘清波之畔,泽国韵趣一览无余。右上题云:“向泛波涛好,今随砚水来,锦鳞虽得所,不见子陵台。临东园客寿之法,邓碧孙写意。”东园客即清初花卉大家恽寿平,可见其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邓碧荪(1914-?年),又名邓碧孙,为“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之子,自小从父学画瓷艺,绘鱼藻风格与其父相近。邓碧荪1937年投笔从戎,抗战期间客死他乡。传世作品较少。
5 魏墉生彩绘《闻鸡起舞图》瓷板画(图5)
高37.8厘米,宽24.6厘米。
此图画意取东晋祖逖闻鸡起舞典故。《晋书》记载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世以此典比喻有志为国效力的人奋起行动。元代张昱《可闲老人集·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闲看忆往年。”
此图人物衣褶描绘爽利流畅,富有起伏顿挫韵律。人物神情威风凛凛,血气方刚,现出英雄豪迈之气概。面部肌肤均以晕染之法,表现明暗层次。画上题云:“身负昴藏七尺躯,何甘窗下久踟蹰。鸡声唤起中兴业,始信今吾即故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夏月以为纯青先生雅玩。胡旭东、蔡焕新、陶伯舜敬赠于珠山,西昌魏墉生画。”印章为“墉生”。此图作于1943年,正是日寇侵华、全民抗日之烽火岁月,以此画意入图,含有深意。
魏墉生(1910-1995年),又名魏荣生,师从“珠山八友”之首王琦,擅画粉彩人物。1956年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社供职,后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技艺学校(陶瓷学院前身)担任粉彩课的教学工作。以绘制粉彩古装人物画为主,兼攻填色、洗染。曾以《龙女牧羊》粉彩瓷板画作课堂示范作品,让学生临绘学习,桃李满天下,为陶瓷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6 石宇初彩绘《蝶舞图》圆盘(图6)
直径36厘米。
图绘两只蝴蝶翩翩飞舞,草丛两株菊花盛开。全图笔意潇洒,构图疏密有致,韵趣盎然。特别是花头“水点”之意及草地的渲染都可见其师刘雨岑之画风。落款为:“石宇初写。”印章为红色白文“之印”。
石宇初,生卒年不详,刘雨岑之徒,擅长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为陶瓷美术设计师。
7 李明亮 彩绘《荷花蜻蜓图》瓷板画(图7)
高19厘米,宽12厘米。
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一诗中有名句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图以工笔绘蜻蜓荷花为此诗作注。荷梗偃仰交叉,荷花瓣尖鲜红欲滴,使整幅素雅的色调中透出亮丽的光彩。蜻蜓栖于荷梗之上,双目浑圆幽绿,纤纤细足层伸自如,毫发毕现。翅面网格勾勒分明,笔法至细至挺,清晰可辨,极富薄翼如纱之质感。特别是以瓷代纸,更映衬出虫翅之透明感。双行题款为:“迎风芙蕖婷婷舞,点水蜻蜓款款飞。李明亮拟南田老人大意于珠山客次。”
李明亮,生平无详细资料,据画款可知为皖南人,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30年代初曾为南昌丽泽轩绘瓷,抗战后来景德镇开店绘彩瓷,50年代调东北,后病逝于东北。皖南歙县一带多有绘画瓷器的名家,为景德镇彩绘艺人中的一支劲旅。李明亮画风清秀不凡,当是这支劲旅中的高手。其擅长绘草虫、梅花,作品尤得轻灵活泼之趣,画面素雅恬静,设色明朗秀润。
8 陆云山 彩绘《松鹤延年老精神图》瓷板画(图8)
高24厘米,宽37厘米。
此图绘六只仙鹤立于松干之上,或仰首或回首,形神兼备。松干虬曲苍老,松针以翠绿和墨彩着色以示新老。松、鹤同图寓意“松鹤同春”、“延年益寿”。此图融入了指画技法,起、顿、振、颤运用自如,极见功力,以无名指和小指画极小的松枝和鹤的羽毛,两个指头交换运用。如作古松老树皮,则以两个指头蘸墨急扫,浓淡与轻重随其自然;至于小枝和松针的运指方法,则以使用指甲为主,迅疾如风,细者如同发丝,刚柔相间。据说“指画要蓄养指甲。有一定的要求,既不宜太长,长则影响指头作画的运转,却也不宜过短,短则不能适应绘制精细作品的条件”。题款为“松鹤延年老精神。时属庚辰之夏月,云山画于珠山客轩。”印章为“印”字。
陆云山(1901-1974年),江西丰城(剑城)人,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的陶瓷艺术家,以新彩瓷画享誉瓷坛,被誉为“新彩大王”。1910年随兄陆隐山至天津裕丰瓷行学徒,1915年至1932年先后在唐山、上海、九江绘瓷,1937年定居景德镇。尤其擅长画松鹤、松鹰、梅桩。1956年调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后更名为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与王大凡、刘雨岑、王步等名家同堂献艺。作品风格老辣,色泽清丽质朴。常见落款为“云山”、“剑城陆云山珍品”、“艺华陆云山珍品”等。
二、珠山小八友的绘画特点和风格
从“珠山小八友”瓷画艺术的总体风格来看,作品突破了传统官窑粉彩严谨细腻的特色画风,继承了文人瓷画家的审美旨趣,通过新粉彩、新彩等形式加以弘扬和发展,着力于瓷绘艺术上革新。其总体特点为:一是他们的作品既具有文人绘画怡情闲适、恬淡超脱的情趣,又有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趋和一般大众的世俗之气。二是他们的作品都能以形写神,形神并重,充溢着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他们以画工笔的心灵作写意,以画写意的放情作工笔,勾勒与涂抹交错运用。人物画主次分明,相互呼应,性格突出,气韵生动;山水画或遥岭远渚,或奇峰云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境;花鸟画枝叶俯仰掩映,鱼鸟游弋飞鸣,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三是诗画合璧,相互映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汪小亭早期画风酷似其父,运笔轻灵巧逸,构图疏松淡致,画面清丽秀雅。抗战胜利前夕回到家乡乐平农村,以画宣纸画谋生,尔后画风大变,常以秃笔作画,笔力厚实雄健,洒脱奔放,善作奇山异石,深厚雄强。他的作品是写他心中的山山水水,即所谓“画我心中之画”,技法娴熟,造型能力强,下笔随心欲,形神尽其妙,作品极富内涵,意境深远。他致力于墨彩山水瓷画作品的创作,选用珠明料作画,再加盖雪白,皴、撩、涂、染并用,画面布构开合有度,大气磅礴,层次丰富,韵味盎然,推动了墨彩山水绘画工艺的变革。
王晓帆一生创作丰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形象记忆力。其作品无论构图、布景,还是人物造型、神态都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追求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王晓帆对陶瓷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发现了“瓷”的美之灵魂,他充分利用“瓷”的女性化特点,用抒情诗的手法和音乐般的韵律感,创作出了一个个典雅妩媚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或柔情似水,或温情贤淑,或端庄高雅,或有着哀怨和病态之美,给人如读一首婉约词的感受(图9)。这种瓷与画的结合,使得王晓帆的仕女人物画,成为景德镇陶瓷界仕女人物开宗立派的人物。
徐天梅的瓷画作品有着深长的家传源流和厚实的传统功力,善将诗意、书法、画趣溶于一体。构图立意,用笔设色,从不草率,一气呵成,画外有音。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本,以“阅物多,得景大,取精宏,寄意远”为宗,注重捕捉表现对象的神影,探索自成机杼的艺术风格。作品以气韵生动、寓情于理、手法新颖、笔精墨妙而见长,无论雄浑之虎,抑或娟秀之花,入于画中笔下,均达意而传神。徐天梅画虎,堪称上品,其虎姿虎威,神态生动,骨骼准确,笔势苍隽,画技精湛。他笔下的虎,或立或卧,或登山,或游谷,或仰天长啸,或巡山疾走,无不虎虎有生气。徐天梅的雪景山水瓷画也是笔到意随,落笔有声(图10)。
邓碧荪萍藻配景以游鱼动静相配合,鱼态相对平静,水草亦无大的飘摇;游鱼活泼,则萍藻亦呈飘散荡漾之势。水面不着重波纹涟漪的描绘,而是通过游鱼尾鳍的动态及水草勾勒之外的浅淡绿彩料的渲染来表现。
魏墉生善于把握瞬间的动态与神情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注重渲染背景来衬托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上吸收了西画注重明暗关系的处理方法,衣纹线条飘逸劲挺,画面设色高雅,填色柔润,洗染层次丰富,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功底。
石宇初作品以工笔见长,造型准确,线条细腻流畅,构图严谨明快,形象概括凝练,图案纹饰与主体画面相互映衬,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
李明亮草虫作品给人以生机盎然的韵趣,画面构图疏朗,主题突出,意境脱俗。以双勾填彩之法,用工细精丽的笔墨在瓷面上表现鸟虫栖花之态,富丽明媚、雅致大方、形态逼真,甚至达到“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李氏梅花在景德镇也是一绝,梅树老干横斜,粗壮苍劲,梅蕊盈闹枝头,或俯或仰,或偏或侧。梅干连勾带皴,形象虬曲多结;花蕊以红彩点虱为之,得清雅高洁之态(图11)。 陆云山所画的新粉彩瓷器不论是从画工、用笔,还是设色、布局都可以说是珍品,但陆云山敢于放弃优势,勇于探索、创新,同黄海云、陈先水等一批老陶瓷艺术家一道积极推动新彩艺术的发展,并使景德镇新彩彩绘技法及艺术表现力向前推进了一步,带动新彩艺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人瓷画境界,也将中国陶瓷的彩绘艺术又一次推上了发展的高峰。陆云山师法古人,综合王冕、沈铨、“扬州八怪”等画梅技法,结合新彩的瓷绘特色,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及表现手法,刨圆笔与扁笔及指画技法相结合,“借物以写胸中之所有”,以画写意,艺术地展示了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报春而不争春的禀性(图12)。陆氏松鹰、松鹤图也是深受行家赞誉。
三、收藏与投资
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升温,“珠山小八友”的瓷器已然倍受藏家的关注和宠爱,拍卖价格也有不俗的表现。收藏“珠山小八友”瓷器,首先,应充分了解陶瓷艺术家们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长,防止收进赝品或应酬之作。一件真正的艺术精品是需要数天乃至数月才能完成的,应酬之作往往仅需数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完成,藏家可以通过阅读专著和到国家文博部门多看实物,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其次,还要看作品的器、工、色、釉。一件上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应是器、工、色、釉俱佳。器:作品造型美观,器质料优、工精,胎体厚薄有致,瓷质细腻光润,色泽似玉而透彻,无桔皮釉,无变形开裂、釉惊,用手轻弹声音脆亮。工:一要看其作品制作工艺是否复杂,难度系数有多大,是否运用了多种艺术装饰手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二要强调作品装饰线条的准确流畅,层次的清晰,布局虚实与作品纹饰主题意境的表现是否得体;三要看器物造型与装饰图纹的结合是否完美,色彩是瓷画艺术作品对欣赏者的第一感官冲击,瓷绘作品色料的选择,要求作品烧制成瓷后色彩的纯正,即无过火(烧老)、欠火(温度不够)、漏色(纹饰有些没有颜色)、色脏(超过画面纹饰的所需颜色)等。釉:指陶瓷作品釉面的质量,这种美体现在瓷器釉质的光洁感、透彻感、凝重感,明而不浮、润而不懈、腻而不浑。第三,中长线投资。“长线是金,中线是银,短线是铜,”这是国际证券市场的三句格言,对艺术品市场也很适合。投资艺术品要有回报不是今天买进,明天就可以赚钱,是有一定时间和周期的。“只要东西好,不怕卖不掉,只要东西好,不怕卖不高”。
(责编:雨 岚)
一、珠山小八友作品赏析及简介
1 汪小亭墨彩绘《秋山图》瓷板画(图1)


高12.9厘米,宽25.6厘米。
此图以横幅布景,绘山峦起伏、林木幽深,村舍散布在山林之中;小桥流水,一翁驻足于桥上,流连忘返,江中一叶小舟上渔翁正在捕鱼,岸边数艘渔船停靠。全图以墨彩勾勒皴染而成,用笔粗阔,构图巧妙,虚实疏密,植树安石,恰如其分,可谓驾轻就熟,炉火纯青。尤其是山景中的留白似云雾缭绕,为画面平添仙境之感。题款为:“秋山,汪小亭。”印章为红色白文“亭”字。
汪小亭(1906-1970年),为“珠山八友”之一汪野亭之长子。1906年出生于乐平。1921年入私塾读《四书》《五经》。1923年随父学画。抗日战争期间被抓去当“壮丁”,抗日胜利后,重返陶瓷美术天地。1957年进入“景德镇工艺美术社”,与胡献雅、毕渊明、吴康、陈先水等交往甚密。1958年景德镇市给陶瓷艺人试评职称时给他评为“设计师”,享受国家给予的专家物质补贴,1959年进入景德镇艺术瓷厂。
2 王晓帆彩绘《茂叔爱莲图》瓷板画(图2)
高19厘米,宽12.5厘米。
此图取意“四爱”之一“茂叔爱莲”。人物面目清秀,衣纹、亭台、山石、莲花、草树用笔工细爽利。山石表现手法及山石镂空添以红彩均系王氏特有绘画风格,人物开相也传承王氏一脉。全图设色典雅,将茂叔赏莲时的专注神情及童子持莲奔跑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题款云:“茂叔爱莲,时在丙戌夏月,拔群仁兄雅玩,张殿才、汪昆荣、萧云清、夏应德、骆娘綱敬赠,黟山醉月楼主晓帆子济作于瓷城。”印章为红色白文“印”字。
王晓帆(1919-1963年),又名王锡瑞,系“珠山八友”王大凡之子,陶瓷美术鉴评家、陶瓷美术家。王晓帆自幼随父王大凡学艺,1944年,创办“晓帆画坊”开店授徒,令陶瓷同行刮目相看。20世纪50年代,王晓帆为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的主要负责人和陶瓷工艺社、陶瓷工艺合作社社长,组织制作了建国十周年的庆典陶瓷,而且组织研究发明了陶瓷粉彩花纸,开发了许多新产品,如新婚用瓷“花开富贵”餐具、祝寿用瓷“以介眉寿”等日用艺术瓷,首开日用陶瓷艺术化之先河,为我国陶瓷艺术现代化,为日用陶瓷艺术化作出了杰出的历史性贡献。王晓帆勇于探索,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他用现代人物工农兵学商取代了古代名人雅士的宽袍大袖,创作了《山村走来


3 徐天梅彩绘《山君图》瓷板画(图5)
高19厘米,宽12.5厘米。
此图以虎为题材,绘山君雄踞高岗之上,傲然长啸,山林仿佛为之震动。近景草丛掩映,远景高山飞瀑相衬。落款为“天梅徐年写。”红色印章为“天梅”。山君体态神似,点睛、丝毛、撇须、骨架结构都表现得惟妙惟肖,功力非凡。高山飞瀑技法可窥其父徐仲南竹石图山石之法一斑,乃得其真传也。
徐天梅(1910-1994年),原名徐年,字天梅,江西南昌人。他从小喜爱绘画,少年时即从父徐仲南(系景德镇画瓷名家,“珠山八友”之一)学习绘画、诗词及金石书法。平生擅长画动物,尤为画虎、狮、猴最精,其他如人物、山水、花卉、草虫、飞禽等无所不通。徐天梅家境贫寒,曾靠卖画度日。1952年加入景德镇市美术合作社,1956年起调入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工作,专门从事陶瓷装饰研究创作。1959年由景德镇市政府授予“陶瓷美术家”称号,并当选为市政协委员。徐天梅从艺七十余年,画名享誉瓷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被中外馆藏机构收藏。
4 邓碧荪彩绘《水乡鱼藻图》瓷板画(图4)
高19.8厘米,宽13厘米。
此图以墨彩、碧绿、草绿描绘水乡鱼藻图。以墨彩干浓之笔细致勾勒轮廓,笔法线条纤秀流畅;细碎之笔似点似勾画鱼鳞,背深腹浅,层次分明。水中鱼姿刻画细致,虽不着一波一漪,但游鱼瞬间潜回的游姿生动传神。


邓碧荪(1914-?年),又名邓碧孙,为“珠山八友”之一邓碧珊之子,自小从父学画瓷艺,绘鱼藻风格与其父相近。邓碧荪1937年投笔从戎,抗战期间客死他乡。传世作品较少。
5 魏墉生彩绘《闻鸡起舞图》瓷板画(图5)
高37.8厘米,宽24.6厘米。
此图画意取东晋祖逖闻鸡起舞典故。《晋书》记载祖逖与刘琨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后世以此典比喻有志为国效力的人奋起行动。元代张昱《可闲老人集·看剑亭为曹将军赋》诗:“闻鸡起舞非今日,对酒闲看忆往年。”
此图人物衣褶描绘爽利流畅,富有起伏顿挫韵律。人物神情威风凛凛,血气方刚,现出英雄豪迈之气概。面部肌肤均以晕染之法,表现明暗层次。画上题云:“身负昴藏七尺躯,何甘窗下久踟蹰。鸡声唤起中兴业,始信今吾即故吾。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夏月以为纯青先生雅玩。胡旭东、蔡焕新、陶伯舜敬赠于珠山,西昌魏墉生画。”印章为“墉生”。此图作于1943年,正是日寇侵华、全民抗日之烽火岁月,以此画意入图,含有深意。
魏墉生(1910-1995年),又名魏荣生,师从“珠山八友”之首王琦,擅画粉彩人物。1956年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社供职,后在景德镇陶瓷工艺美术技艺学校(陶瓷学院前身)担任粉彩课的教学工作。以绘制粉彩古装人物画为主,兼攻填色、洗染。曾以《龙女牧羊》粉彩瓷板画作课堂示范作品,让学生临绘学习,桃李满天下,为陶瓷艺术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6 石宇初彩绘《蝶舞图》圆盘(图6)
直径36厘米。
图绘两只蝴蝶翩翩飞舞,草丛两株菊花盛开。全图笔意潇洒,构图疏密有致,韵趣盎然。特别是花头“水点”之意及草地的渲染都可见其师刘雨岑之画风。落款为:“石宇初写。”印章为红色白文“之印”。
石宇初,生卒年不详,刘雨岑之徒,擅长花鸟瓷画,活跃于民国时期,建国后曾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实习教师,为陶瓷美术设计师。
7 李明亮 彩绘《荷花蜻蜓图》瓷板画(图7)
高19厘米,宽12厘米。
宋代诗人杨万里《小池》一诗中有名句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图以工笔绘蜻蜓荷花为此诗作注。荷梗偃仰交叉,荷花瓣尖鲜红欲滴,使整幅素雅的色调中透出亮丽的光彩。蜻蜓栖于荷梗之上,双目浑圆幽绿,纤纤细足层伸自如,毫发毕现。翅面网格勾勒分明,笔法至细至挺,清晰可辨,极富薄翼如纱之质感。特别是以瓷代纸,更映衬出虫翅之透明感。双行题款为:“迎风芙蕖婷婷舞,点水蜻蜓款款飞。李明亮拟南田老人大意于珠山客次。”
李明亮,生平无详细资料,据画款可知为皖南人,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30年代初曾为南昌丽泽轩绘瓷,抗战后来景德镇开店绘彩瓷,50年代调东北,后病逝于东北。皖南歙县一带多有绘画瓷器的名家,为景德镇彩绘艺人中的一支劲旅。李明亮画风清秀不凡,当是这支劲旅中的高手。其擅长绘草虫、梅花,作品尤得轻灵活泼之趣,画面素雅恬静,设色明朗秀润。
8 陆云山 彩绘《松鹤延年老精神图》瓷板画(图8)
高24厘米,宽37厘米。
此图绘六只仙鹤立于松干之上,或仰首或回首,形神兼备。松干虬曲苍老,松针以翠绿和墨彩着色以示新老。松、鹤同图寓意“松鹤同春”、“延年益寿”。此图融入了指画技法,起、顿、振、颤运用自如,极见功力,以无名指和小指画极小的松枝和鹤的羽毛,两个指头交换运用。如作古松老树皮,则以两个指头蘸墨急扫,浓淡与轻重随其自然;至于小枝和松针的运指方法,则以使用指甲为主,迅疾如风,细者如同发丝,刚柔相间。据说“指画要蓄养指甲。有一定的要求,既不宜太长,长则影响指头作画的运转,却也不宜过短,短则不能适应绘制精细作品的条件”。题款为“松鹤延年老精神。时属庚辰之夏月,云山画于珠山客轩。”印章为“印”字。
陆云山(1901-1974年),江西丰城(剑城)人,民国时期景德镇著名的陶瓷艺术家,以新彩瓷画享誉瓷坛,被誉为“新彩大王”。1910年随兄陆隐山至天津裕丰瓷行学徒,1915年至1932年先后在唐山、上海、九江绘瓷,1937年定居景德镇。尤其擅长画松鹤、松鹰、梅桩。1956年调入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后更名为轻工部陶瓷研究所)与王大凡、刘雨岑、王步等名家同堂献艺。作品风格老辣,色泽清丽质朴。常见落款为“云山”、“剑城陆云山珍品”、“艺华陆云山珍品”等。
二、珠山小八友的绘画特点和风格
从“珠山小八友”瓷画艺术的总体风格来看,作品突破了传统官窑粉彩严谨细腻的特色画风,继承了文人瓷画家的审美旨趣,通过新粉彩、新彩等形式加以弘扬和发展,着力于瓷绘艺术上革新。其总体特点为:一是他们的作品既具有文人绘画怡情闲适、恬淡超脱的情趣,又有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趋和一般大众的世俗之气。二是他们的作品都能以形写神,形神并重,充溢着内在的精神和情感。他们以画工笔的心灵作写意,以画写意的放情作工笔,勾勒与涂抹交错运用。人物画主次分明,相互呼应,性格突出,气韵生动;山水画或遥岭远渚,或奇峰云海,“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之境;花鸟画枝叶俯仰掩映,鱼鸟游弋飞鸣,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三是诗画合璧,相互映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汪小亭早期画风酷似其父,运笔轻灵巧逸,构图疏松淡致,画面清丽秀雅。抗战胜利前夕回到家乡乐平农村,以画宣纸画谋生,尔后画风大变,常以秃笔作画,笔力厚实雄健,洒脱奔放,善作奇山异石,深厚雄强。他的作品是写他心中的山山水水,即所谓“画我心中之画”,技法娴熟,造型能力强,下笔随心欲,形神尽其妙,作品极富内涵,意境深远。他致力于墨彩山水瓷画作品的创作,选用珠明料作画,再加盖雪白,皴、撩、涂、染并用,画面布构开合有度,大气磅礴,层次丰富,韵味盎然,推动了墨彩山水绘画工艺的变革。
王晓帆一生创作丰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卓越的形象记忆力。其作品无论构图、布景,还是人物造型、神态都摆脱了传统的束缚,追求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王晓帆对陶瓷的突出贡献,就在于他发现了“瓷”的美之灵魂,他充分利用“瓷”的女性化特点,用抒情诗的手法和音乐般的韵律感,创作出了一个个典雅妩媚的艺术形象。他笔下的女性形象或柔情似水,或温情贤淑,或端庄高雅,或有着哀怨和病态之美,给人如读一首婉约词的感受(图9)。这种瓷与画的结合,使得王晓帆的仕女人物画,成为景德镇陶瓷界仕女人物开宗立派的人物。
徐天梅的瓷画作品有着深长的家传源流和厚实的传统功力,善将诗意、书法、画趣溶于一体。构图立意,用笔设色,从不草率,一气呵成,画外有音。他以民族传统文化为本,以“阅物多,得景大,取精宏,寄意远”为宗,注重捕捉表现对象的神影,探索自成机杼的艺术风格。作品以气韵生动、寓情于理、手法新颖、笔精墨妙而见长,无论雄浑之虎,抑或娟秀之花,入于画中笔下,均达意而传神。徐天梅画虎,堪称上品,其虎姿虎威,神态生动,骨骼准确,笔势苍隽,画技精湛。他笔下的虎,或立或卧,或登山,或游谷,或仰天长啸,或巡山疾走,无不虎虎有生气。徐天梅的雪景山水瓷画也是笔到意随,落笔有声(图10)。
邓碧荪萍藻配景以游鱼动静相配合,鱼态相对平静,水草亦无大的飘摇;游鱼活泼,则萍藻亦呈飘散荡漾之势。水面不着重波纹涟漪的描绘,而是通过游鱼尾鳍的动态及水草勾勒之外的浅淡绿彩料的渲染来表现。
魏墉生善于把握瞬间的动态与神情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注重渲染背景来衬托人物形象。表现手法上吸收了西画注重明暗关系的处理方法,衣纹线条飘逸劲挺,画面设色高雅,填色柔润,洗染层次丰富,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与艺术功底。
石宇初作品以工笔见长,造型准确,线条细腻流畅,构图严谨明快,形象概括凝练,图案纹饰与主体画面相互映衬,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
李明亮草虫作品给人以生机盎然的韵趣,画面构图疏朗,主题突出,意境脱俗。以双勾填彩之法,用工细精丽的笔墨在瓷面上表现鸟虫栖花之态,富丽明媚、雅致大方、形态逼真,甚至达到“花有露珠,蝶有茸毛”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李氏梅花在景德镇也是一绝,梅树老干横斜,粗壮苍劲,梅蕊盈闹枝头,或俯或仰,或偏或侧。梅干连勾带皴,形象虬曲多结;花蕊以红彩点虱为之,得清雅高洁之态(图11)。 陆云山所画的新粉彩瓷器不论是从画工、用笔,还是设色、布局都可以说是珍品,但陆云山敢于放弃优势,勇于探索、创新,同黄海云、陈先水等一批老陶瓷艺术家一道积极推动新彩艺术的发展,并使景德镇新彩彩绘技法及艺术表现力向前推进了一步,带动新彩艺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人瓷画境界,也将中国陶瓷的彩绘艺术又一次推上了发展的高峰。陆云山师法古人,综合王冕、沈铨、“扬州八怪”等画梅技法,结合新彩的瓷绘特色,并融入自己的思想及表现手法,刨圆笔与扁笔及指画技法相结合,“借物以写胸中之所有”,以画写意,艺术地展示了梅花不畏严寒、坚贞不屈、报春而不争春的禀性(图12)。陆氏松鹰、松鹤图也是深受行家赞誉。
三、收藏与投资
随着艺术市场的逐渐升温,“珠山小八友”的瓷器已然倍受藏家的关注和宠爱,拍卖价格也有不俗的表现。收藏“珠山小八友”瓷器,首先,应充分了解陶瓷艺术家们的绘画风格和艺术特长,防止收进赝品或应酬之作。一件真正的艺术精品是需要数天乃至数月才能完成的,应酬之作往往仅需数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即可完成,藏家可以通过阅读专著和到国家文博部门多看实物,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其次,还要看作品的器、工、色、釉。一件上好的陶瓷艺术作品应是器、工、色、釉俱佳。器:作品造型美观,器质料优、工精,胎体厚薄有致,瓷质细腻光润,色泽似玉而透彻,无桔皮釉,无变形开裂、釉惊,用手轻弹声音脆亮。工:一要看其作品制作工艺是否复杂,难度系数有多大,是否运用了多种艺术装饰手法,以及新工艺、新材料;二要强调作品装饰线条的准确流畅,层次的清晰,布局虚实与作品纹饰主题意境的表现是否得体;三要看器物造型与装饰图纹的结合是否完美,色彩是瓷画艺术作品对欣赏者的第一感官冲击,瓷绘作品色料的选择,要求作品烧制成瓷后色彩的纯正,即无过火(烧老)、欠火(温度不够)、漏色(纹饰有些没有颜色)、色脏(超过画面纹饰的所需颜色)等。釉:指陶瓷作品釉面的质量,这种美体现在瓷器釉质的光洁感、透彻感、凝重感,明而不浮、润而不懈、腻而不浑。第三,中长线投资。“长线是金,中线是银,短线是铜,”这是国际证券市场的三句格言,对艺术品市场也很适合。投资艺术品要有回报不是今天买进,明天就可以赚钱,是有一定时间和周期的。“只要东西好,不怕卖不掉,只要东西好,不怕卖不高”。
(责编:雨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