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丹心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wend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奇涵(1897-1981年)江西省兴国县人。1919年入韶关滇军讲武堂分校学习,曾任赣军排长、连长、代营长。1925年人黄埔军校,任队长、连长、政治大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被派往江西从事兵运工作。1927年任南昌军官教育团参谋长。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赣南特委军事部部长兼省军事部办事处主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教导团团长、红三军、红四军参谋长、红一军团参谋长、江西军区参谋长、教导师参谋长、军委随营学校校长、红十五军团参谋长。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教育局局长、绥德警备司令、军委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三分校校长、军委情报部第三室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冀察热辽地区、东满军区副司令员、辽宁军分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江西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习武从军路
  
  1897年8月24日出生在江西兴国县潋江河畔坝南村农民家庭的陈奇涵,1916年在赣水源头赣州省立第四中学毕业。生不逢时,毕业即失业。陈奇涵邀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县城孔庙办学。血气方刚的青年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说些习武弄拳的事。县城有位前清武举人,名叫陈祖鸿。陈祖鸿见几位青年志向不凡,习武心切,便开始教授他们南拳。
  南拳是明代以来流行于南方的一大拳种。据说南拳初创于南少林,在明代逐渐形成独立拳系。南拳的特点是步稳、拳刚、势烈,少跳跃、多短拳、擅剽手,以声、气修力。
  陈祖鸿教拳严厉,一丝不苟。在几位青年中,就数陈奇涵刻苦用功,一年下来其他人都半途而废,惟陈奇涵坚持了下来。
  陈祖鸿慨叹道:“其实从习武上也可以看到做人。你虚心好学,意志坚定,将来必成一番大业。如做文官,必在总督以上,若做武将,必在将军以上。”
  陈奇涵闻听只当笑谈,一笑了之。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把陈奇涵从办学小圈子推向立志改造社会的大舞台。1919年6月,他毅然投笔从戎,背着几斤蚕丝作盘缠,南下广东,投考滇军讲武堂韶关分校。由于陈奇涵成绩突出,做人光明磊落,深得讲武堂师生的喜爱,毕业后即被校方推荐到桂军军官学校任区队长。
  学校有个教官叫屠海,武师出身,据说是屠龙拳的传人。他闻听陈奇涵学过南拳,定要切磋一下。陈奇涵不是好勇斗狠之人,便婉言谢绝了。屠海更加得意,以为陈奇涵怯战,便摆出咄咄逼人的架势屡屡挑战。因屠海常打骂学员,学员们背地里都叫他“屠阎王”。这回区队里的学员气不过—,纷纷要求区队长接受挑战,教训这个狂妄自大的屠海。陈奇涵考虑,躲避也不是办法,便毅然应战。
  屠海与陈奇涵在上百名学员的簇拥下来到操场排开架式。 屠海傲慢地问陈奇涵:“你学了几年南拳?”陈奇涵答道:“四年。”
  屠海听完一阵狂笑,“只学了四年,我家传武艺苦学一十六年,且只学到皮毛,你只学了四年……哈哈,你还是认输吧,免得一会儿难堪。”
  陈奇涵不动声色地说:“认输不是军人的性格,我们要比一比才能见分晓。”
  屠海嘿嘿一笑,“你想找死,也怪不得我了。”说完,使出一记推掌冲拳直袭陈奇涵面门。陈奇涵急忙用右沉桥标掌化解此招。两人拳掌相碰时,陈奇涵感到屠海的力量确实很大,看来只能智取不能力胜。
  屠海并没有使出十成功力,他想几个回合就将陈奇涵撂倒。不料,陈奇涵避实就虚,只围着他转,屠海用了十几招竟未伤着陈奇涵。屠海大怒,忽然使出一记凶狠的双虎爪,带着风声直击陈奇涵双眼。此刻,陈奇涵已摸清他的路数,发现他两胁无防,于是,使出拐步双撞拳,身体一蹲,两拳正打在屠海的两肋上。屠海不防,连退几步跌倒在地。学员们发出了一阵会心的笑声。
  1925年春,陈奇涵辞去桂军军官学校区队长职务,进人广州黄埔军校,担任学生队上尉队长。同年春,经陈赓、许继慎介绍,陈奇涵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陈奇涵团结了多数黄埔同学,向他们宣讲马列主义,为党培养了一批骨干。其间,他利用会操课传授学员们武艺,深受学员们的欢迎。陈奇涵为给学员请武师,遍访武林,终觅得一位“南拳王”。“南拳王”见陈奇涵诚心相邀,便热情地请他到家里做客,并谈起广东南拳。
  陈奇涵听后受益匪浅,他说:“看来不会广东南拳,就不懂真正的南拳。”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又进入了一个低谷。蒋介石从南京写信给陈奇涵,请陈奇涵担任他的侍从室主任。陈奇涵以身体有病为由婉言谢绝。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陈奇涵却很快接受了朱德的邀请,出任军官教育团参谋长,任该团地下党组织的支部书记,由他掌握电台和密码,与在武汉的中央军委保持联系,筹备“八一”起义。
  “八一”起义后,他随军由临川调往南丰驻防警戒,掩护南撤的起义部队,后在战斗中被冲散,同部队失去联系。他率领部分同志返回家乡。
  1928年,陈奇涵任中共赣南特委委员和军事部长,工作环境异常艰苦残酷。国民党第七师师长刘士毅悬赏五千大洋买他的人头,并放火烧了他家的房子,杀了他两个胞弟。陈奇涵将生死置之度外,“敌人愚蠢得像猪猡,烧了我的窝,更会逼我上山为‘匪’。”
  一日,刘士毅部的三百多名匪军突然包围了中共赣南特委驻地,当时特委员和警卫加起来不过二十几人,情况非常危急。陈奇涵背着一把大刀,拎着一支驳壳枪沉着应战。他带领六名战士集中火力打掩护,其余的战士掩护特委员撤退。枪声一阵紧似一阵,匪军们蜂拥而上,恰巧陈奇涵的子弹打光了,但他毫不畏惧,挥舞大刀连砍两名敌兵。趁着敌兵不敢靠前,陈奇涵就势一个翻滚,滚入附近的水塘,一个猛子钻入水中,赶来的敌兵纷纷向水中开枪……
  傍晚,在约定地点,特委员和战士们见陈奇涵没有归来,以为他牺牲了,都非常悲痛。这时,浑身湿淋淋的陈奇涵拎着大刀踉跄地走来,大家立刻迎上去,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武之趣闻
  
  陈奇涵积极组织兴国县农民暴动,还组建了赣南红军第二十五纵队,使北起永丰东固、南到于都桥头、东至宁都青塘、西达万安良口方圆数百里的区域形成了红色根据地,为1929年毛泽东、朱德从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建立了一块良好的落脚点,也为赣西南及中央苏区的开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29年4月,毛泽东率红四军三纵队来到兴国。陈奇涵为了展示二十五纵队的精神风貌,让大家表演了大刀术。只见战士们手中的钢刀上下飞舞闪着寒光,加之有力的吼声,蔚为壮观。
  毛泽东看完后,高兴地说:“好哇,战士们个个都像小老虎,你陈奇涵治军有方嘛。”稍后他又风趣地说,“同志哥,肚皮开始闹革命了,有什么可以打牙祭的么?”
  陈奇涵早有准备,按照兴国当地风俗做了一道“蒸笼粉菜”。揭开蒸笼盖子,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毛泽东用筷子夹了一块米粉鱼肉,放在嘴里品尝着,觉得鱼肉鲜嫩,又香又辣,味道十分可口,禁不住连声赞道:“好莱!好菜!”并饶有兴趣地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陈奇涵笑着说:“民间家常菜,没有什么正经名字,老百姓叫‘蒸笼粉莱’。”并请毛泽东取个名。毛泽东灵机一动,兴致勃勃地说道:“你们刚才耍刀时不是有招‘回头望月’么,我借鉴一下就叫这道菜“四星望月”怎么样?瞧,这中间的蒸笼,像个圆圆的月亮;这周围的四碟菜不就成了星星吗?群星拱月!”毛泽东的解释很有诗情画意,大家一听,齐声叫好。此后“四星望月”的典故一传十、十传百。今天,这道莱已列入了中国名菜谱,而这道菜与武术的渊源却渐渐被人遗忘。
  1932年,陈奇涵任红一军团参谋长。漳州战役受伤后,他在长汀福音医院养伤。邓小平、李井泉等几位战友去看望他。陈奇涵用自己的营养费请他们喝酒吃狗肉。事后,正好撞上中央苏区开展反“罗明路线”斗争,在江西反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陈奇涵坚持原则明确抵制,于是被指控为“反江西罗明路线不力”,又加上一条“公款请吃”的罪名。报纸危言耸听,指名道姓地说:“陈奇涵是大贪污犯。”1933年冬,正在前线指挥部队同国民党薛岳部队奋勇作战的陈奇涵,突然被宣布解职,并由江西省保卫局派武装人员把他从战场押送回省委机关驻地宁都查办。
  在关押地,陈奇涵的革命信念不动摇,仍保持乐观态度。他在被囚禁的监室里,为大家表演南拳。“盖步虎爪”、“抽桥冲拳”、“蝶手双推掌”,一招一式,精彩绝伦,博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一日,看押他们的干部呵斥他,“陈奇涵老实点!你以为这是大街,随便撂地卖艺。”陈奇涵火了,大声嚷道:“我说同志,你思想有问题。我练武术是为卫国杀敌,跟那些跑江湖卖艺的有本质区别。你没听过我们二十五纵的大刀队吗,他们可个个都是杀敌的勇士!”
  不久,陈奇涵得到李富春的力保被释放。他从军团参谋长削职为中央军委一个部门的普通科员,带着极不公正的处分历尽千辛万苦走完万里长征,直至延安整风运动时,中央军委才为他平反。
  在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对极左路线极为反感。后来,陈奇涵奉命进入某高等军事院校“支左”。他反对以派划线,更反对扩大派性斗争,挑动群众斗群众。他把两派群众负责人召集到一起,说:“我不怕你们骂我‘骑墙派’,你们既然都是革命派,那就以革命的行动来证明。各派立即停止武斗……”
  没等陈奇涵说完就被口号声淹没:“敌人不投降就让他灭亡……”
  眼看两派又要动手,陈奇涵走到操场中央,大声说道:“我以宣传队的名义宣布,双方停止武斗,谁敢再挑事端,我绝不客气。”
  这时,一个小头目跳出来叫道:“不客气又怎样,我就不信你们敢对革命小将开枪。”陈奇涵冷冷地看了他二眼,扫视周围,然后快步来到操场前高台旁,拾起一块方砖挥掌将其断为两截。此举令在场的“红卫兵小将”目瞪口呆。陈奇涵大声道:“老子不用枪也照样可以打仗!”
  中共“九大”召开前夕,反党集团为突出强化他们的“山头”,排挤打倒了一大批老革命家,把陈奇涵诬蔑为“一贯的老机老右”。毛泽东察觉到了他们的阴谋,亲自提议把“八大”候补中央委员陈奇涵选为中央委员。
  此时的陈奇涵仍是有名无实,闲来无事只好看书打拳。一日,他遇到一位国家体委分管武术的同志,因为被冲击也赋闲在家,二人便聊起南拳。当陈奇涵兴致勃勃地说起南拳的五大名拳时,那位同志补充道,除五大名拳外,广东南拳还有蔡李佛拳(由新会人陈享创立,他师从陈远护、李友山及少林寺和尚蔡福,综合了蔡家拳、李家拳、佛家拳三派精华,故名蔡李佛拳)、虎鹤双形拳(南海人林世荣综合洪拳、佛拳所创,又称洪头佛尾)、咏春拳(福建严咏春严三娘所创、一说至善禅师传人广州光孝寺)、侠拳(大侠李胡子从四川峨眉山传人广州)、白眉拳(四川峨眉山白眉道人传人广州)、佛家拳(从佛门传人)、练步拳、练手拳、刁家教、岳家教、朱家教、昆仑拳、南枝拳、儒拳等。
  陈奇涵闻听连连点头,表示南拳确实种类繁多、博大精深。
  粉碎“四人帮”后,陈奇涵和其他老同志一样重新走向领导岗位,忘我地工作。
  1979年春,陈奇涵随中央军委的领导同志到广州慰问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指战员时,遇见了爱武如痴的广州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两人切磋起武艺来。许世友告诉他,来广东之前,对南拳知之甚少,后来才知道南拳在广东、福建沿海一带形成独有的南方特色。
  陈奇涵打趣道,“你练少林拳,我练南拳,两种功夫历史上都有渊源,咱们南北少林是一家么。”许世友爽朗地笑道:“对对,天下武林是一家!”
  物寄情,诗言志。对一代儒将陈奇涵来说,晚年练拳和养花成了他的爱好,他尤喜兰花。1962年3月,朱老总重返井冈山回京后,特地给陈奇涵送去以竹碗代盆栽插的一枝井冈兰。春去秋来,花谢叶枯。陈奇涵十分珍惜,将其制成标本,衬以宣纸,手书:“叶落花残叶虽无,心地芝兰有异香”,用玻璃镜框镶成条屏,一直悬挂在书房,伴随陈奇涵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后来,他又栽种了十几盆兰花。每日清晨,练了一路南拳后,顾不得擦去汗水,便提着喷壶给兰花精心浇水。他常说:“像我们这样半辈子都是从枪林弹雨中钻过来的人,到了晚年能打拳养花,已经很知足了。”
  淡极始知花更艳。陈奇涵一生像兰花一样淡雅高洁,像葵花一样忠心向阳。高官厚禄引诱不了他,杀头通缉、冤屈打击动摇不了他,荣辱沉浮,他泰然处之。他以儒将的文雅,武者的镇静,书写着一位老军人的戎马丹心!
其他文献
从八极拳自立门户开始,一般把八极拳先师吴钟尊为一世。吴钟是山东海丰县(今山东省无棣县)人,在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就投身河南嵩山少林寺习武。以后去过山西五台山,拜当家的老禅师座前受业,学习练气与养气之法。三年后返回山东海丰县老家,把练气与养气之法融合在拳法之中。以后又经过罗疃的张克明老先生、神枪李书文等先师使八极门内功逐步完善,对武艺功力的增长帮助甚大,效果显著。习武者,如不懂气功之法就练不出上乘的武
期刊
褚民谊(1884-1945年),原名明遗,字重行,浙扛吴兴人,同盟会早期会员。后因与日本政府勾结,被国民党政府以“通敌卖国”罪处死于江苏。  褚民谊早年是比较进步的。他出身于医生家庭,父亲褚吉田是当地名医,教于甚严。褚民谊幼年即能熟读四书五经。他14岁那年,被送至苏州天赐庄传习医院,跟随美国人柏乐学习英语,两年后回乡人寻经公学,研读中西文学作品及各类中外读物。1903年,他东渡日本读高中,继而升人
期刊
时间:2004年9月,一个阳光有点毒辣的午后。  地点:北京体育大学一座写满历史的教学楼前。(武术学院的办公楼正在修建)。  人物:朱瑞琪教授、王涛和小舟。  关于朱瑞琪:朱瑞琪,现任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八段,国际级武术裁判员。自幼学习南拳,上大学后又学了长拳、查拳、形意拳、太极拳等。1979年起,从事散手(散打)的教学、训练及科研工作,培养出新中国第一个“武状元”和数名
期刊
预备式:两脚并拢,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睛平视前方(图1)。左脚向前上步,右脚跟抬起,同时两臂微屈由身体两侧向前下方穿出,掌高与腹齐,掌心斜向上;上动不停,两臂向后摆动,再由两侧绕环至体前,掌心向内;右脚上步合于左脚旁,同时两掌变拳,两臂屈肘稍外展,向左甩头(图2)。   第一招蜻蜓点水:右腿稍屈,身体向右倾,左脚向左侧弹戳,高不过膝;同时左臂向左攉搪,右拳不动(图3);身体左转90度,左腿
期刊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是说《三国演义》这部书中,论武艺,人中要数吕布;论脚力,马中要数赤兔。可是,当时还骑着赤兔马的吕温侯也不是出则必胜。诸如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先有张飞与他斗五十余合,“不分胜负”;又添关羽,二对一,斗三十合,仍然“战不倒”他;最后,老大刘备耐不住了,“斜刺里也来助战”。俗话说,好汉难敌双拳,何况温侯只是一人一马一兵,面对发誓同生共死的三人三马四兵(刘备的兵器是双股剑),再神气的角
期刊
(接上期)解放后,郝向荣在永年师范任总务主任。校长郑炎请郝向荣教学生学练武派太极拳。其时,李亦畲之曾孙李光藩(李槐荫之子)在该校读书,也跟郝向荣学拳。郝向荣还邀请张振宗先生(郝为真之入室弟子,拳架推手均属上乘)每周六晚上莅校教拳,姚继祖、魏佩霖等人与之研习推手,李光藩也跟随学习。(见李光藩《风雨沧桑话太极》)  “文革”开始,郝向荣被迫停止教拳,其子也不再习拳。“文革”后,郝向荣到永年二中工作,侄
期刊
武术谚语中素有“起腿半边空”、“起腿不过腰”之说,所以千百年来,在传统武术套路中,大部分腿法攻击技术是以低腿技术为主。在真实的打斗之中,许多格斗专家建议格斗者尽量避免起高腿,以利于控制自身的重心。所以跆拳道练习者在掌握基本跆拳道技术后,为了提高自身的格斗能力,可再学点擒拿或者摔跤技术。  在传统跆拳道技法中,擒拿训练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擒拿的诀窍在于擒锁或者拿住敌人四肢关节、筋骨,使其不能抵抗。
期刊
一、说剑    剑者,百兵之君,从蚩尤造剑为祖,至今越数千年。剑术曾为最高之武技,因其高,便托以神授仙传之说,而使其更高之。英雄斗剑,历代流行。张三丰为剑仙,汉蔡伦精剑如神,东周赵国有剑客三千,自古武林精剑之人更是无法计数。剑流行与否显示国之强弱,所以盛世精剑者层出不穷,剑也因而在兵器史上最富传奇性。  剑为短兵之师,乃是君子的武备。斗剑有礼,不能轻易伤人,否则,绝难成为剑侠。对敌专攻其要害,重在
期刊
科学教育史是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教育在科学技术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应历史文献梳理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科学教育史分析与考证法,对近代西北地区的科学教育,特别是以抗战时期西北联大的科学教育为核心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历史考察与研究,以期理清西北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与其科学教育体系结构,科学、公正地审视近代西北科学教育在其特殊区域、特殊时期所做的历史贡献。从而丰富并发展科学史的研究,指导西北地区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为西北大开发的战略调整提供新的工作思路。本研究基于近
吴鉴泉(1870~1942年),又名爱绅,满族,河北大兴县人,吴式太极拳创始入。吴自小喜爱武术,随其父(其父哭金佑,随杨露禅、杨班候父子学习太极拳大、小架。久练不辍,为一代太极拳名师)习练武极拳。吴鉴泉得父亲传,精通太极拳大、小架和各种器械的演练。其苦心磨练,日久技精、融合太极拳大、小架之精华子巴的拳架甲,经过数十年演变、炭展,形成独具特色的拳架——吴式太极拳。  哭式次极拳共84式。特点为:拳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