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及多位点测序分型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__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从湘西黄牛主产区花垣县和凤凰县6个不同规模的湘西黄牛养殖场采集黄牛肛门拭子样品,用麦康凯培养基和大肠埃希菌特异性引物分离、鉴定大肠埃希菌;采用K–B法对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5类共1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试验;利用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对16株多重耐药大肠埃希菌的7类共22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用大肠埃希菌8个管家基因对此16株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并运用goeBURST程序和MEGA 7.0对其进行ST聚类分析和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从采集的206份黄牛肛门拭子样品中共分离、鉴定出大肠埃希菌170株;分离自各牛场的大肠埃希菌对四环素、多西环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氨嘧啶的耐药性较高,耐药性最高的牛场对这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9.63%、16.67%、22.22%、16.67%、33.33%,共有16株多重耐药菌,有8种耐药谱型;有acrA–01(100.00%)、fox5(81.25%)、sul1(68.75%)、sul2(75.00%)、folA(100.00%)、tetR–02(81.25%)、intI–1(clinic)(68.75%)和tnpA–01(50.00%)等6类8种耐药基因被检出;共获得11种ST型,其中,有9种新的ST型;16株分离株可分成2个克隆群和7个单独型;所有分离株聚集归为2个大群,分别为2个分支和7个分支.可见,湘西黄牛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整体偏低,多重耐药菌主要出现于大型规模养殖场,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应加强对大型规模黄牛养殖场粪源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的监控.
其他文献
为明晰油菜BnaYUCCA10基因与油酸含量之间的关系,以miRNA测序得到的BnaYUCCA10基因为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研究BnaYUCCA10基因在30份不同油酸含量的甘蓝型油菜不同部位和生长时期的表达情况,并对BnaYUCCA10基因是否参与油酸的代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大部分油菜材料的BnaYUCCA10基因表达量随生育进程逐渐增加,高油酸材料与非高油酸材料间无显著差异;在开花1 d的花中的表达量高于花蕾和开花5 d的花中的表达量,且在高油酸材料与非高油酸材
在作物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信息填报和报告正文各项内容的撰写过程中,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和个人经验,诸如目标集中、内容适中、逻辑严谨和强调基础等,需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提升申请书质量;指出了申请书中易出现的5大问题:逻辑关系、低级错误、查重问题、代表论著和排版质量.
以陆两优996(早稻)和丰源优299(晚稻)为供试材料,在“早蓄晚灌”节水条件下,设置常规施氮处理(CK)、不施氮处理(N0)和3个增密减氮处理(IR1、IR2、IR3),早稻的IR1、IR2、IR3的施氮量分别为103.2、86.4、69.6 kg/hm2,栽植密度分别3.2×105、3.6×105、4.0×105株/hm2;晚稻的IR1、IR2、IR3的施氮量分别为129、108、87 kg/hm2,栽植密度分别为2.8×105、3.2×105、3.6×105株/hm2,探索增密减氮对双季稻光合特性、
MLP2–2基因是存在于金柑中的一种H2B蛋白互作基因.对金柑MLP2–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LP2–2蛋白序列中存在跨膜结构域,与Kunitz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同源性;对2年生金柑幼苗进行冷驯化,提取叶片RNA,反转录获得MLP2–2基因的cds序列,转入pBRT7质粒构建pBRT7–MLP2–2过表达载体后,侵染Rosetta(DE3)大肠杆菌工程菌,获得目的蛋白,并检测MLP2–2蛋白对金柑蛋白提取液的蛋白降解率.结果表明,MLP2–2抑制了16%的金柑蛋白质的降解,说明MLP2–2蛋白具有
从湖南、云南、海南等地采集的健康黄瓜植株中分离得到189株内生细菌,从中筛选的内生细菌Y–10对黄瓜叶斑病病原菌菊苣假单胞菌(Pseudonwnas cichorii)的抑菌半径达16 mm,拮抗效果最好,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和rpoA双基因联合建树分析,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stilis).分别用4×109、4×108、4×107、4×106、4×105 cfu/mL的Y–10菌液浸黄瓜种子和4×109、4×108、4×107、2×107、4×106 cfu/
对水稻多样性群体(RDP–I)中的216份种质接种白叶枯生理小种P2并进行抗性鉴定,发现温带粳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高,其平均病斑长度最短;奥斯稻亚群平均抗性水平最低,平均病斑长度最长.通过全基因组关联作图鉴定了分布在水稻第1、2、4、6、7、8、9、10、11、12号染色体上的59个QTL,这些位点包含5个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从较高阈值SNP位点以及附近2 Mb区段进行候选基因的预测,筛选出40个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并最终鉴定出16个抗性较好的水稻种质资源.
2019年5月,在湖南长沙地区富贵草上发生了一种不明原因的叶部病害,对其进行病原菌分离、形态学鉴定和科赫氏法则验证,并通过对核糖体转录间区rDNA(ITS)、肌动蛋白基因(ACT)、几丁质合成酶1基因(CHS1)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为冬麦刺盘孢(Colletotrichum liriopes).
设不添加秸秆和生物炭的对照(CK)、全量秸秆覆盖(S10)、半量秸秆覆盖(S5)、全量生物炭覆盖(B10)、半量生物炭覆盖(B5)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BS5)共6个处理,其中全量、半量覆盖量分别为11.6、5.8 t/hm2,开展室内原状土培养试验,于20℃恒温培养箱中,预培养7 d后正式培养32 d,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覆盖对黄壤养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的室内培养条件下,秸秆与生物炭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影响并不显著;BS5土壤pH显著高于S10和B
在川西平原稻油轮作典型的砂质壤土区,设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灌溉方式(淹灌和有氧灌溉)和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的3因素裂区试验,分析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水稻氮素利用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主要生育时期水稻氮素积累、结实期(抽穗和成熟期)氮素转运与利用、稻谷产量及成熟期稻田耕层(0~20 cm)土壤脲酶活性、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秸秆堆腐还田对水稻氮素利用和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控作用显著高于秸秆直
利用添加了不同量(40、80 mg/kg)的外源镉(Cd)的土壤(有效Cd质量分数分别为17.40、51.50 mg/kg)进行亚麻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水平Cd处理对亚麻的出苗率、株高、茎粗、叶片数、生物量及不同器官Cd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低质量分数Cd(40 mg/kg)提高了亚麻的出苗率,而高质量分数Cd(80 mg/kg)则抑制了出苗;Cd处理降低了亚麻植株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及生物量,且随着Cd处理水平的提高,亚麻的各种生长指标受抑制程度均显著加重,与对照相比,高质量分数Cd处理的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