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设不添加秸秆和生物炭的对照(CK)、全量秸秆覆盖(S10)、半量秸秆覆盖(S5)、全量生物炭覆盖(B10)、半量生物炭覆盖(B5)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BS5)共6个处理,其中全量、半量覆盖量分别为11.6、5.8 t/hm2,开展室内原状土培养试验,于20℃恒温培养箱中,预培养7 d后正式培养32 d,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覆盖对黄壤养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的室内培养条件下,秸秆与生物炭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影响并不显著;BS5土壤pH显著高于S10和B
【机 构】
:
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农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贵州 贵阳 550025;贵州省山地畜禽养殖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工程实验室,贵州 贵阳 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不添加秸秆和生物炭的对照(CK)、全量秸秆覆盖(S10)、半量秸秆覆盖(S5)、全量生物炭覆盖(B10)、半量生物炭覆盖(B5)和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BS5)共6个处理,其中全量、半量覆盖量分别为11.6、5.8 t/hm2,开展室内原状土培养试验,于20℃恒温培养箱中,预培养7 d后正式培养32 d,研究玉米秸秆及其生物炭覆盖对黄壤养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的室内培养条件下,秸秆与生物炭覆盖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的质量分数影响并不显著;BS5土壤pH显著高于S10和B5的;与CK相比,S10、S5和B5显著降低了土壤中速效钾质量分数;秸秆和生物炭覆盖均提高了土壤CO2累积排放量,BS5的CO2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CK和S10的;与CK相比,B5的CH4累积排放量降低了93.39%,而BS5的CH4累积排放量增加了21.50%;秸秆和生物炭添加均有降低N2O累积排放量的趋势,其中秸秆或生物炭单独覆盖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即土壤由N2O排放源转为汇,S10的N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的,两者混合覆盖土壤虽有一定的降低效果,但仍为N2O的排放源;所有处理均具有潜在温室效应,随秸秆或生物炭覆盖量增加全球增温潜势(GWP)呈下降趋势,以BS5的GWP最高,显著高于CK和S10的.可见,半量秸秆+半量生物炭覆盖导致的潜在温室效应最为明显,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在实践中应根据生产实际对秸秆的利用方式及使用量进行选择.
其他文献
以水杉原生种为材料,提取其幼嫩植株的根、茎和叶的总RNA,经mRNA纯化、反转录、全长转录组文库构建等过程,再采用SM RT技术测定其全长转录本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对获得的原始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总RNA符合建库要求;全长转录组测序共获得了包含5914711个亚读段(subreads)的14.0 Gb的数据,质量控制处理后包括236130个全长非嵌合读段(reads)和97626个一致性reads;转录本经去冗余处理后共获得61057个全长一致性读段(unigenes),其中有54099个
MLP2–2基因是存在于金柑中的一种H2B蛋白互作基因.对金柑MLP2–2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MLP2–2蛋白序列中存在跨膜结构域,与Kunitz蛋白酶抑制剂具有同源性;对2年生金柑幼苗进行冷驯化,提取叶片RNA,反转录获得MLP2–2基因的cds序列,转入pBRT7质粒构建pBRT7–MLP2–2过表达载体后,侵染Rosetta(DE3)大肠杆菌工程菌,获得目的蛋白,并检测MLP2–2蛋白对金柑蛋白提取液的蛋白降解率.结果表明,MLP2–2抑制了16%的金柑蛋白质的降解,说明MLP2–2蛋白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