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效应视角下的中国通货膨胀不确定性实证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19860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国1983.01-2009.02月度CPI数据,应用多种非对称GARCH模型与信息冲击曲线研究通货膨胀冲击的非对称特征,并检验1996年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引入是否明显降低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长期成分。结果发现,通货膨胀冲击存在非对称特征,由通货膨胀冲击引发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高于同等程度通货紧缩冲击引发的通货膨胀不确定性;而1996年中央银行开始实行的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适宜性虽然受到了不断的质疑,但其客观上确实一定程度降低了通货膨胀不确定性的长期成分。
其他文献
从空间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田纳西·威廉斯(Tennessee Williams)的《蜥蜴的夜晚》(The Night of the Iguana)中呈现的异质空间,及其和人物的互为建构关系。正是这种有别于
信息科技急剧改变了设计的存在形式,摒弃传统的解析归纳思路,应用新兴横断学科——系统科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分析数字化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阐述数字化艺术设计三个层面:数字化
零碎话语的使用和理解受到不同学派语言学家的关注。首先指出零碎话语与省略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其隐性可变量具有不可回溯性;零碎话语的理解因其极为有限的编码而需要语境因
放弃对不变本质的追求之后,我们迎来的是文学文化,想象力是其进行救赎的惟一源泉。罗蒂的这种观点来自昆德拉,但与他的乐观相比,昆德拉则较为清醒地指出了文学文化已经和正在遭受
《庄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应概括为“至乐自然”。“至乐自然”是《庄子》评判音乐美的标准。美好的音乐有籁乐、至乐、天乐;不好的音乐有失性之乐、屈礼之乐、不适之乐。“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