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让教子事半功倍

来源 :女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fengliang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培养孩子,朋友们都说,高楼,你应该写一本书,你家韬涵的优秀绝对是你心血的凝聚。我笑笑,我不否认我的付出,但哪个母亲对子女成长不是殚精竭虑?远不是一本书可以说得尽的,然而母亲汗水漂橹孩子就一定出类拔萃?
  这几天我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转瞬十几载,韬涵已长成小小少年,那么在孩子的身体和心智拔节的日子里,我都做了些什么值得众人肯定呢?千般琐碎归为一条,那就是我帮助韬涵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没错,只要帮孩子养成一些好习惯,塑造一种好人格,那么孩子的成长定然不会那么虐心,家长的育儿也不会那么累人,“养成教育”让你教子事半功倍。
  “健康养成”体能达人
  结婚后我没有盲目要孩子,而是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身体调养。家人朋友觉得我过于郑重,婚前体检健康,生个孩子用得着那么刻意吗?
  其实我有自己的小心思:我身高只有153cm,老公不足170cm,按照我俩的基因条件,孩子身高恐怕也会受影响。怎么办?着手改变“土质”,输入健康“肥料”,再撒种子不迟。于是依计划,在2002年一边自学考取了营养保健师,一边严格按照营养学知识调养身体。不管孩子身高会不会突破遗传,毕竟优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04年,韬涵出生,体重8斤多,哭声高亢嘹亮,一家人笑得合不拢嘴。
  优生还得优育。营养学只是给你一个理念和方法,落实到一日三餐,除了搭配合理变着花样做饭外,在我们家有一个规矩:拒绝一切垃圾食品。
  你也许会感慨,学校门口摊位林立,哪个孩子能抵得住诱惑?哪个大人能拗得过孩子?我想说,“养成教育”是各个习惯的养成,包括生活方式,这需要一家人共同遵守一个原则,不能说妈妈不给买,爸爸偷着满足,或者爷爷奶奶禁不住孙儿软言相磨而妥协。
  为了避免韬涵对某种食品垂涎,我会时不时带他去各种Diy食品坊,健康的食材,看得见的辅料,自己亲手制作的乐趣,孩子往往乐不思返。
  另一个值得和大家分享的心得是培养孩子的体育爱好。我觉得无论男孩女孩,必须有一到两个体育项目作为强身健体的依托。这当然受父母爱好的影响,但我们决不受此局限。为了让韬涵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我和爸爸陪着他各种尝试,跑步,骑行,各种球,各种拳,从不嫌麻烦。在这期间,韬涵说不喜欢哪个项目,我们就毫不犹豫地同意他放弃,但只要选择了,我和爸爸就陪着他不怕雨雪风寒进行训练。
  但陪伴不是永远的,当某种爱好成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家长的明智选择就是悄然退出。现在篮球成了他的最爱,韬涵每个课外活动都组织同学去操场打对抗赛。
  说到这,我得偷偷黑我老公一下,他有一个不好的习惯,爱叹气夹带着口头禅“怎么可能呢?”“不好办”“办不成”等等。作为三级心理咨询师,我非常明白,大人习惯虽小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终生的,于是私下里跟他交流,你必须改掉这个毛病,它对孩子是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时间一长对他成长不利。慢慢地,我们家的口头禅变成了“那有什么难的?”“没问题!”还有李宁的广告语“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为了践行这些口头语的可行性,我还挑战自己的身高,天天练习投篮,不为别的,就为给孩子增强信心,“我妈这么矮都行,我肯定没问题”。
  饮食健康加上体育锻炼,韬涵的体能比一般孩子都强,很少生病,即使头疼脑热也不用打针输液,物理疗法很快能够解决。傲娇地提一句,韬涵今年13岁,身高已经超过172cm,6块腹肌展示,俨然一个健康小达人。
  “国学养成”早慧儿
  我从小喜欢诵读,中学大学都是学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平时经常声情并茂地阅读古诗散文,怀孕之后,更是拿它作为胎教的内容。
  儿子出生后,还在月子里,我就天天播放配乐的《唐诗三百首》。直到现在,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播放优美的古诗诵读或者《论语》、《大学》、《弟子规》等国学经典的音频,然后一家人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始洗漱用餐。
  韬涵7个月时我就把他抱在腿上诵读国学绘本,他也啊啊跟着念,每天至少读两次。
  由于经常被有声文学冲击,韬涵10个多月就会说话,而且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字两个字地往外蹦,而是一个完整的句子顺畅说出。有一次正玩着,他忽然张嘴来一句“锄禾日当午”,奶奶惊得一下子坐在了地上;更值得骄傲的是爷爷过生日时,他还不到一周岁,竟当着客人的面背诵了全本的《三字经》,客人们啧啧称奇。
  韬涵经典诵读的习惯就这样养成了,到现在还是中午读书20分钟,晚上睡觉前30-40分钟。我家客厅放了一面一米八的大镜子,就是用来一家人在镜前练诵读表情的。读书成了韬涵的催眠曲,如果哪一天不读书,他也像我一样睡不着觉,所以不管初一十五,还是有客人来访,我们都雷打不动坚持诵读。
  韬涵慢慢地以读书为乐,以背书为骄傲。虽然我们从来不规定时间和数量,但在上学前,他已经背下来《三字经》、《弟子规》,熟练诵读《论语》、《大学》、《孟子》、《庄子》、《千字文》、《增广贤文》、《唐诗三百首》等等。一些精彩且容易的片段背诵下来,过难的我从不强迫他背,我怕孩子一旦有了畏难情绪,对读书背书失了乐趣。
  就这样在兴趣的驱使下,他小学4年级之前,《唐诗三百首》背下来180首,小学生以及初中生必背的古诗词都能提前背下来;4-6年级,高中古诗文尽收大脑,甚至像《蜀道難》、《梦游天姥吟留别》、《滕王阁序》等连高中生都觉得难背的篇目他也不在话下。
  表面看我这个“国学养成教育”顺风顺水,其实是困难重重。家里亲人没一个人支持我。老公觉得枯燥让孩子不快乐;公公是数学教师,典型的重理轻文;婆婆是农村妇女,在我让韬涵背书时她甚至挡在前面,我孙子今儿就是不背了,我们玩去……   外人对我的行为更是不理解。有一次我和孩子在校园的大树下诵读,几个同事看见了嗤之以鼻侧身而过。
  然而事实证明,读书背书不但不耽误成绩,反而更使他大脑灵光,理解题意准确迅速,小学低年级时每次数学考试10几分钟答完一张卷,而且从来都是100分。在老师的建议下,韬涵从一年级直接跳到了三年级。
  上了中学成绩照样排在全校前十;作为班长,富有号召力的演讲让他人气爆棚;大小舞台的脱口秀表演经常博得热烈的掌声;最近在全市的朗读比赛中他激情饱满挥洒自如,好不令人赞叹!
  我的家人和同事都转变了观念,一致认为从小多读书,培养孩子的国学素养,对他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总在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但這个起跑线是什么?我觉得,与其倾其所有买一个学区房不如好好布置一个书房,然后以身作则地读书。我相信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未来绝对不会太差。
  “道德养成”品端行正好少年
  乌克兰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教训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是在教育。这就是父母的潜移默化式影响。
  为了培养孩子的“公益”心理,我每年给灾区和贫困地区捐款捐衣服之前都跟韬涵商量,你哪件衣服小了咱捐出去?你的压岁钱和零用钱攒多少了,准备拿出多少给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买书?年复一年,韬涵现在不用我督促,提前就把该捐的衣服和零用钱的数额规划好了;旅游或上街看见乞讨的老人,我都给韬涵哪怕一元零钱让他恭敬地放到老人碗里;我有一个公益讲课群,每天早上在群里发一到两个古诗词朗读的音频,晚上则详细讲解内容。
  韬涵看见了我的付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快乐,渐渐地明白了,“公益”不是大款土豪的专利,而是我们每一个平常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把高大上的公益理念平民化是我的目的,所以虽然我们不会刻意为做公益而做公益,但在我的影响下,他也慢慢养成了做公益的习惯。予人玫瑰手留余香,我的“道德养成教育”让我收获了一个善良正直讲诚信懂感恩的好少年!
  “养成教育”绝对是一项育儿大工程,需要家长具有终身学习的韧劲。我除了看大量育儿书籍外,还经常访问全国著名的育儿网站,进入博客圈,加育儿达人为博友,从而不断学到中西方先进的育儿理念。但每个孩子都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各种理念和方法都不能照抄照搬,而是要遵循“拿来主义”的原则为我所用。同时我也写博文介绍自己的育儿经验和大家交流,圈粉无数哦!编辑/张立平laomalp820114@163.com
其他文献
那次是季柏头一次去南山度夏。那次度夏给季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能是因为他顺利地考上了中学,学校正好组织为期半个月的南山驻营,父亲大概是奖励他,就让他参加了。小孩子不多,主要是一批年轻干部,男男女女,有吃有喝,无忧无虑,轻松快活。  帐篷搭起来了。野炊也点火冒烟了。  寂静的南山菊花台响起了手风琴的声音,还有快乐的歌声,“是那田野的风,吹动了我们的胸怀……”菊花台遍地野菊盛开,漫坡松林黑绿,天空蓝得
身为程序员,编程基本功让我能迅速识别程序漏洞,然后将其修复。但为人父后,我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滑入了5岁儿子“编”的程序里。他用一些举动启动程序,我与妻子就不由自主地产生反应。  比如,儿子跟小朋友说:“我知道怎么在一分钟里让我妈尖叫。”然后,他把番茄酱倒在钢琴键上,我妻子果真在一分钟里发出歇斯底里的吼叫!  如果说妻子感性的话,我这个理工男也不能幸免。儿子总在我看电视时玩遥控器,我警告一次、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