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_7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是当下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必须直面的问题。文章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为视角,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发现问题、剖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职业素质 调查分析
  [作者简介]邢丹(1978- ),女,天津人,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江苏 无锡 214153)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7-0185-0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序列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的任务,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整体水平的高低。“职业素质”是反映高职学生质量的关键参数,是衡量高职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准。但目前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过于重视人才技能培训,忽视素质教育,学生缺失职业素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与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对无锡5所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250名高职学生和无锡市2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与走访,旨在梳理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现状,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调查情况分析
  1.调查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抽样调查和结构式访谈调查的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职业素养的两个方面(隐形素养和显性素养)、三个维度(职业意识、职业能力、职业品质)进行设计,共18道题目。共发放问卷250份,收回242份,回收率96.8%,有效问卷235份,有效率97.1%。
  访谈提纲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现状(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知识结构、工作能力)的评价,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及用人单位对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建议和意见三个方面,共9道题目。
  2.调查结果。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第一,学生对职业意识的认知。有超过74%的高职学生已经基本明确未来的职业发展,但其中只有26%的学生有比较系统的职业理想规划,48%的学生有职业理想规划,但不系统;只有2%的学生表示是在非常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了本专业,28.7%的学生在比较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选择了本专业,而不了解专业就进行专业选择的学生占到了将近70%。
  第二,学生对职业能力的认知。75.5%的学生认为职业能力对高职生来说十分重要,是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仍有3.2%的学生对职业能力持无所谓态度;52.1%的学生更重视职业技能的培养,认为职业技能最重要,23.8%的学生认为社会交往能力最重要,11.3%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最重要,10.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如抗挫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等。
  第三,学生对职业品质的认知。在进行职业选择时,51%的学生更看重工作的环境与待遇,45%的学生看重个人的提升空间,仅有4%的学生选择工作的标准是能为社会多做贡献;59.2%的学生认为职业技能是谋生的手段,比职业道德更重要,36.5%的学生认为职业道德比职业技能更重要。
  对在锡企业进行的结构式访谈调查显示:在锡企业最看重的素质是敬业精神,占38.5%;其次是合作意识,占20.1%;第三是诚信意识19.7%;接下来依次是专业技能、创新精神、责任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心理素质。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无锡高职毕业生综合素质较强,特别是专业技能素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学生,但敬业精神和诚信意识不够,缺乏团队协作意识,人际沟通能力较差。63%的企业建议要加强校企合作,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技能训练方面实现校企对接,大部分企业建议学校要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能力。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不足
  1.职业意识模糊。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于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很模糊,不了解自己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未能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和特长,职业发展目标不确定,进而缺乏动力。虽然不少学生做兼职,但其目的只是为了向用人单位证明自己有过实践经历,不能把实践与自己的职业目标结合起来。
  2.职业能力不足。职业能力包括专业的和通用的岗位能力。专业岗位能力指从业人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工作的能力。通用的岗位能力指除开专业岗位能力,且是取得成功必需的基本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沟通协作、组织协调、自我学习、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高职学生“重技能、轻素质”的现象严重。
  3.职业品质缺失。职业品质包括道德、责任、诚信、奉献等品质。“先学习做人,再学习做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社会不仅看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技能,还注重学生的职业品质,但很多高职学生的职业品质却严重缺失:简历掺水造假、随意毁约、挑剔工作待遇、不愿做基础工作、频繁跳槽等。
  三、职业素质缺失的成因分析
  1.对“科学主义”思潮的误读。20世纪,“科学主义”思潮侵入大学,昔日辉煌的人文教育受到冷落,甚至贬抑,“职业至上”“技能至上”统治了高等教育。虽然科学主义对推动科学和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但片面强调科学教育就会失去其自身应有的科学精神——启真、启美、启善,人文精神的式微成了科学主义发展的代价。在唯科学主义的影响下,关于人文精神的熏陶、道德品质的塑造等内容被打入了高职教育的“冷宫”。
  2.功利主义驱使下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功利主义的价值观把人才培养目的简单地设定为“制器”而不是“育人”,具体表现在教育实践中,只考虑岗位特殊技能的要求,强调教育的职业技能训练,缺乏必要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进而使高职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在功利主义的驾驭下,过度追求学生的就业率、专业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3.人才培养体系的结构存在缺陷。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缺少系统体系,学校内部、校企之间没有形成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合力。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学校与企业相对独立,人为割裂了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仅依托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来拓展学生的职业素质,缺乏学生素质培养的计划,缺乏校企共同设计、共同实施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策略
  1.转变办学理念,实现“三育人培养”。爱因斯坦曾经指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理念,转变职业教育是“技术教育”的观念和培养“工具人”的目标取向,正确审视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确立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相融合的办学理念。这种多元、复合的办学理念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理性思维与人文素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助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使高职学生顺利完成从 “工具人”到 “社会人”再到 “职业人”的转变。
  2.遵循养成规律,实现三阶梯递进。三阶梯递进是指“在遵循学生职业素质养成规律的基础上,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为核心的职业素质培养目标分阶段融入高职院校三年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整体设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评价,体现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①具体如下图所示。
  3.提高教育质量,实现“三课堂联动”。“三课堂联动即将职业素质教育任务分解到课程教学活动第一课堂,日常养成训练的第二课堂和专业实践活动第三课堂。”②首先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职业能力训练融入课程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将自身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其次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按照职业素质的各种规范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最后要开展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和职业能力。通过实习、实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实境耦合”的形式,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受岗位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4.鼓励全员参与,实现“三载体管理”。从学校层面看,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能把学生素质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教师或者企业,而应进行顶层设计,改革课程和评价方式,构建全面科学的“职业素质”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尝试探索,将职业素养的评价目标分解成以课程、实践项目、课外活动等为载体的若干子目标,逐步形成层次化的评价模型。从企业层面看,要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形式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前端,企业指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制定职业素养教育的内容,共同组织管理。从教师层面看,要切实提升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增强教师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能力,成为合格的“职业指导师”。同时,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学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5.体现职业精神,实现“三文化”融合。外在环境的熏陶和浸染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使教育内化为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该更加重视校园文化和实训基地的环境建设,使学生在环境熏陶下自然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职业技术人才。”③这里的文化即校园、行业、企业在内的特有职业文化。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围绕要“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如职业技能竞赛、专业社团活动、创业模拟公司、创业典型进校园、学术报告、科学文化艺术节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通过校报、校园网、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宣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习惯和职业心理素质;通过在校内张贴企业文化警句标语、工作操作流程图解、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营造真实的企业环境,使学生自觉地认同行业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注释]
  ①②俞立军.“全景式”高职生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探析[J].职教论坛,2011(17):92,92.
  ③潘懋元.黄炎培职教思想对当前高职发展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7(1):50.
  [参考文献]
  [1]戴艳,朱雄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实践的反思[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6).
  [2]潘懋元.多学科观点的高等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赵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OL].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2&CurRec=1&recid=&filename=200804950
  7.nh&dbname=CMFD9908&dbcode=CMFD&pr=&urlid=&yx=&uid=WEEvREcwSlJHSldTTGJhYlRqcGpYclhKSFlRUDE1anZpSzI0azYzR2s1VkV5OTJRc2k1NGhkS
  3E3L0ZUMXlXQnhVND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IQMovw
  HtwkF4VYPoHbKxJw!!&v=Mjc2MTFNcUp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
  FUcldNMUZyQ1VSTDZmWU9Sb0Z5bm1Vci9OVjEyN0ZyTzhGOVQ=,2007-12-
  01.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通过评估精准扶贫政策信号的减贫效果,考察信号释放对政策目标实现的作用。研究发现,在精准扶贫信号释放后,地方政府会通过施加偏向于更容易脱贫的农户的扶贫手段,来
介绍原型,快速原型建造以及快速产品开发的含义和内容,研究原型与快速原型建造在快速产品开发中的作用。
目的噪声抑制是语音信号处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利用有效听觉编码算法处理语音信号,研究其在噪声抑制问题上的效果。方法基于有效听觉编码算法对于语音信号和白噪声信号在编码系
[摘要]高职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日常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要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情境教学以能诱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学习感受性,学习过程贯穿实践性,关注学生发展的原则,成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以JavaScript课程教学为例,根据JavaScript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
<正>一、前言 在机械维修工作中,经常遇到奇数齿直齿圆柱齿轮齿顶圆直径的测量问题。在测量时,因为量具直接测量到的尺寸不是齿顶圆直径d_a,而是一个齿的齿顶到对面齿间齿顶
目的骨架具有与原始物体相同的拓扑与形状信息,能够有效地描述物体,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传统基于距离变换的骨架提取难以保证骨架的连续性,因此引入骨架候选点概
<正>一个液压系统产生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当系统发生故障后,要寻找故障产生的原因是比较困难的。在此,笔者介绍不久前我厂
目的针对平压头压入曲面材料的问题,提出了考虑曲面曲率时弹性模量的确定方法。方法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曲率对压入响应的影响,然后利用量纲分析与有限元方法,给出压入载荷的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战略,这将带动我国经济的再次腾飞。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最密切的职业教育,应该踏准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在发展方向、办学宗旨、专业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当地产业结构升级紧密对接,在成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完成自身的转型。  富士康内迁:为什么是河南  2010年7月,当富士康苹果手机项目决定落户郑州时,不管是富士康总裁郭台铭还是河南省政府,都长舒了一口气
[摘要]高职院校微型课程实践具有提高课程职业定向性、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利用社会人力资源、唤醒二级学院或系部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素养等功能。微型课程开发一般沿课程目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路径开展。高职院校在微型课程构建中要找准定位、注意整体性、解决管理问题、优化开发团体和加强理论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微型课程 开发 实施  [作者简介]李立新(1966- ),男,河北南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