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自己 解放幼儿等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学活动过程来看,原方案存在以下问题:
  1 过程控制多,自主探究少
  原方案从“讲故事、演示教具”导入到“发口令、组织游戏”巩固,教师一直控制着活动过程,幼儿始终处于被动应答或配合完成任务的状态。由于束缚较多,幼儿没有更多的自发学习和主动探索的机会。
  2 知识讲授多,生活应用少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要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应游戏化、生活化,即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原方案将时钟及时间经验作为数学知识来教,缺乏与实际生活的紧密对接,不利于幼儿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集体活动多,分层指导少
  在原方案中,教师仍以集体教学为主,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忽视了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小组学习的互动性和幼儿个体的差异性。
  因此,教师要学会解放自己。解放自己的脑,不再替孩子思考;解放自己的嘴,不再“一言堂”;解放自己的手,不再“包办代替”。退到孩子的后面去,把舞台留给孩子。
  解放自己就是解放幼儿,解放幼儿就是尊重幼儿。
  
  几个细节的处理
  钟健
  
  第一,大家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结局是乌龟由于坚持最终赢得了胜利。原方案教师想通过这个故事引导幼儿感受两根指针一快一慢的现象,我认为不妥。因为幼儿的思维很可能会受《龟兔赛跑》故事结局的影响。
  第二,在认识整点、半点环节,教师第一次要求幼儿认识的是3点、8点、12点,第二次则是3点半、9点半。前后有什么联系吗?如果引导幼儿第一次认识3点、9点、12点,第二次认识3点半、9点半、12点半,可能更有利于幼儿辨别其中的区别及其规律。
  第三,在结束环节,“闹钟响了,该出去活动了”这样的设计较生硬。建议教师和幼儿共同绘制一日生活安排表,把一天中每个时间段该做什么以绘画形式表现出来,以引导幼儿明确一天活动的时间安排。然后再请幼儿看看现在几点了,查查表格该做什么活动了,以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在延伸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本教学活动目标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幼儿根据时间表开展相应的活动,更好地帮助幼儿加深对时间的认识,从而切实落实目标二。
  
  重视探究 联系实际
  张乃艳
  
  原方案贴近幼儿生活,能够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需要,有很多亮点。但仔细分析后,感觉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探究过程不充分
  
  既然教师为每个幼儿准备了可以拨动的小闹钟,那么就可以请幼儿先猜猜,是时针走得快还是分针走得快,然后通过观察实物钟时针、分针的行走情况,自主得出“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的结论。然后以此为经验基础,进一步引导幼儿拨拨小闹钟,感知时针和分针的行走规律。总之。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和新经验,发展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目标二与目标三都需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但原方案并没有这么做,导致这两个目标形同虚设。
  在环节三“认识整点、半点”中,教师除了可提供记录卡片之外,还可准备一些相应的生活情景图片,例如起床、入园、早餐、游戏、上课、午睡、点心、离园等生活场景,引导幼儿尝试在小闹钟上拨出与记录卡片和情景卡片相匹配的整点、半点时间,以帮助幼儿形成时间概念。在认识时间的基础上把时间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同时迁移新获得的经验,引导幼儿初步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让他们初步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合理安排时间。
其他文献
遵循规律 突出四“性” 柏正兰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之一。原方案借助“看电影”游戏引发幼儿关注生活中常见的座位号,体现了科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但“看座位”“排座位”“找座位”等环节及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调整与完善。  一、情景创设突出趣味性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可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
小班角色游戏中“小猪家的妈妈”给教师“打电话”(以下小猪家的妈妈简称为“妈”,小猪家的爸爸简称为“爸”,教师简称为“师”):  妈:喂,老师。  师:喂,你找我有什么事啊?  妈:到我家来给宝宝过生日。  师:那我怎么走啊?你是哪一家啊?  妈:我是小猪家。  师:那我怎么走啊?  妈:你左拐,再直走就到了(这时爸爸走到教师面前来接教师了)。  师:小猪爸爸来接我了,好的,我一会儿就来。  (教师
儿歌《巴喳——巴喳》不仅形象地描述出动物受到惊扰后的表现,而且传神地营造了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氛围。从这个角度来讲,该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幼儿享受语言之美,还能让幼儿经历一次别样的心理体验。要想让幼儿真正欣赏、学习这首儿歌,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幼儿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更要带领幼儿真正走入儿歌的意境,即让幼儿换位体验,真正站在“笃笃”“蹦蹦”“吱吱”“沙沙”的角度体验紧张不安的情绪,从而理解儿歌背后的含义
近些年,市场上图画书的数量和品种越来越多,图画书阅读活动已成为幼儿园的一种重要的语言活动,然而,目前有些幼儿园在组织图画书阅读活动时常常偏离图画书阅读的根本。  [案例一]一位教师为阅读图画书《给大象穿褲子》设定的活动目标是“学会用‘如果给大象穿褲子,你想给它们穿什么褲子呢?给它们穿……褲子?好像……’讲述画面内容和讲述自己的经验”,活动过程的重点放在“分页观察并讲述画面內容”“通过想象,讲述,如
记者从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获悉,各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已经全部结束。目前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据不完全统计,通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未来3年各地将新建改扩建幼儿园9万多所,可新增园位500多万个。预计国家“十二五”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可以提前实现。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负责人介绍,各地切实将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教师编制的核定工作,加大
2010年7月25~27日,由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研究协会(PECERA)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浙江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局、中国民办教育研究院联合协办的环太平洋地区早期儿童教育研究协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500余名学前教育专家、学者和实践工作者出席了本次大会,其中300余人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英国等国
名师该“名”在何处  首先,名师之“名”应体现在课堂上。名师是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成长起来的,因此,他们成名后,学校应该通过某种机制让他们再回到课堂中去,这才是学校之幸、学生之幸,而不能在其成名后,仅仅让他们以名师自居,或以其名气来装点学校。然而,在现实中,有的教师或学校领导认为,一位教师成名后相应的活动会增多,再让他们上讲台有些勉为其难。这也许是实情,但并不能成为名师赋闲的托词。  其次,名师之“
近来,孩子对区角中的中国地图产生了浓厚兴趣,总是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观看。地图上的公路线和铁路线更是引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常常指着地图说,从这儿走可以到北京,从那儿走可以到上海……由此。我们开展了“我们的家在这里”的活动,让孩子亲身体验,在玩乐中认识和运用平面图。  第一步:认识班级的平面图  我们将班级平面图挂在中国地图的旁边,孩子们很快对它产生了兴趣。  幼:瞧,这上面有桌子和凳子,还有钢琴
张 澜 田瑞清/指导    一天,小二班有三个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图书。在区域活动时,他们先是各看各的书,过了一会儿,他们开始相互交换,后来还商量晚上要交换图书带回家看。这使教师想到,可以办一个班级图书馆,以收集和出借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图书。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家的图书资源,也可以满足幼儿喜欢阅读同伴的书的心理需求,同时促进亲子阅读活动的开展。    一、我们的“娃娃图书馆”    教师和孩子们
集体数学教育活动“我们喜欢的玩具”(见本期第19页附文)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导入主题并让幼儿确定自己喜欢的玩具;第二部分,幼儿分小组统计每样玩具有几个人喜欢,并交流分享记录和统计的方法;第三部分,大组统计,拓展幼儿的统计经验。  本次活动总的来说氛围比较轻松,幼儿比较感兴趣,活动结束时好多幼儿意犹未尽。我们觉得这可能跟以下几个因素有关。一是活动材料贴近幼儿生活。本次活动的材料是从幼儿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