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利实施率提升策略探讨——基于《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

来源 :高校图书馆工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34567890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知识产权总体发展水平提升,专利实施状况整体向好,但高校专利实施率不高.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数据提出要从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管理制度、设立转化平台、尝试新的成果推介与对接模式及发挥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等方面着手,促进我国高校专利实施率提升.
其他文献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形成“协同效应”,文献资源建设呈现明显的国际化、电子化发展趋势.文章以南京大学社会学学科建设为例,采用文献计量和引文分析法,对图书馆已保障外文文献资源进行考察,从外文学科期刊的发文、引用、保障、缺藏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揭示南京大学社会学文献资源建设现状和需求.以便在有限的预算范围内,实施精准采购,从而推进重点学科的建设和创新发展.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物质生活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也越来越高。在精神文化追急剧提升的背景下,民间文化组织形式的发展已经成了一种流行趋势。各地政府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逐步建立了文化馆,一方面对群众进行文化辅导,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民间文化组织的多元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不仅丰富了民间文化生,同时也肩负了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提升的重任。为了有效提高文化馆对群众文化辅导的整体质量,本文简单分析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与实践,希望能够为各地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提供参考,为我国国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跨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服务于读者,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为确保该部法律的有效实施,文章从读者的权利与义务的视角出发,对《公共图书馆法》中与读者权利与义务相关的条款展开研究,并结合当下图书馆事业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目标提出法律的改进设想与建议,从而提高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
土家族竹雕历史悠久,艺术形式独特,内涵丰富,多以土家族传统建筑为蓝本进行雕刻,属于传统竹雕的一个分支.随着社会的转型和多民族文化互通互融的加剧,土家族竹雕面临着传承无门,濒临失传的困境.文章记录了运用田野调查的形式,与湘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竹雕代表性传承人王仕辉进行深入交流的内容,并以此梳理出土家族竹雕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对土家族竹雕的传承与保护提出相应的建议.
刘国钧(字衡如,1899.11.15—1980.6.27)先生是我国图书馆界的一代宗师,著述丰富,成果涵盖图书馆学、文献学和文史哲等多个学科领域.文章整理增订了刘国钧1975年以后撰述演说部分的目录,并对其所有撰述演说类文献进行了多维度的统计.
文章以贝拉·迪克斯的可参观性文化理论为研究视角,基于实地调研获得的一手资料,从可读性与可阐释性、互动性和可参与性、可塑性和延展性、设计性与艺术性四个层面介绍、论证台湾诚品书店的可参观性特征,解构、探讨该理论在诚品书店经营实践中的呈现形式,以期为实体书店适应场景化、互动式、体验型的文化消费新趋势,向复合式文化综合体转型升级提供一定参考.
杜定友先生所著的《校雠新义》是一部融贯中西的图书馆学经典著作,其成书得益于杜先生1905—1921年所接受的中西教育和1921—1930年往来沪穗的经历,该书见证了杜氏学术思维的转向.该书有1930本与1931本两个民国版本,1949年以后有丛书本、选印本、浓缩本、籍粹本、文集本等5个大陆地区版本与台一本、续编本、盘庚本、台二本等4个台湾地区版本.要有效实现《校雠新义》的现代传承,必须解决其整理出版有待落实、书目记录尚待廓清、系统研究亟待推进等问题.
高校作为科技成果的重要产出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中坚力量,专利是高校科研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但目前我国高校专利呈现“大而不优”“多而不强”的现象,专利质量亟待提高.文章采用期刊文献结合专利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宏观视角调研了“中国高校专利质量”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从微观视角采用专利分析的方法分析了钾离子电池领域高校专利质量现状,并结合两部分分析结果探讨高校专利质量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今后该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鸿渐是《围城》中的主人公,他极其容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经常被他人牵制,促使了他悲剧的性格。本文从多个方面去分析方鸿渐的人物形象,首先,由于他的软弱无能、思想意识淡薄、优柔寡断,他被鲍小姐引诱之后被抛弃,又被苏文纨羁绊然后报复,被孙柔嘉诓骗然后驾奴。一次次受到伤害,饱受感情的折磨。后来出国留学,好心买个假文凭回国,在事业上却遭到暗算,卷入各种思想纠葛中,饱受折磨。
文章以主人公之一徐好仁的文化心理和文化背景为契入点,对整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析解。作者认为,整部小说,以写实的手法,构筑了一幅南方农村城市化过程的生动画卷,在这幅画卷中,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取向,又在画卷的背后构筑了一个南北融汇、中外杂合伦理世界,这个独特的伦理世界,一方面渗透了两个作者对这个时代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反应了他们仁义至上的伦理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