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等

来源 :出版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3日,由韬奋基金会联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报共同举办的“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成员、副署长孙寿山,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魏玉山,三联书店总经理樊希安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启动仪式由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社长姜军主持。
  新闻出版总署人事司副司长李宏葵,韬奋基金会副理事长邹小桦,以及总署各司局办负责人、总署直属各单位负责人和总署主管的各行业社团组织的领导、出版行业部分在京单位的领导、部分高等院校新闻出版院系的领导和代表、20多家在京新闻传媒机构的记者出席了启动仪式。
  孙寿山在讲话中指出,人才是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高素质人才、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是建设出版强国的中坚力量。“十二五”期间,总署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培养新闻出版各类领军人物为目标,统筹抓好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与行业紧缺和急需人才队伍建设。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的举办是韬奋基金会迁京以后,由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组织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中的又一重要活动,旨在为出版行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搭建一个集思广益、献计献策的交流平台,此举对出版业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聂震宁表示,基金会将在大力做好行业公益性活动组织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和表彰的力度,努力在人才工作上发挥更大作用。基金会将在新闻出版总署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报社的通力合作下,在行业内各家社团组织、各单位、相关高等院校以及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切实把论坛办好,办出高水准和影响力,使之成为行业内重要的常设性论坛,努力为开创新闻出版人才辈出、名家纷呈、人尽其才的新局面做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魏玉山介绍了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的有关情况。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的主题拟定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出版人才战略”。论坛将秉持理论研究与实务探讨为一体的基本理念,抓住人才培养、吸引、考核、评价、使用、激励等关键环节,诊治当前我国出版人才工作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论坛将设一个主论坛和四个平行分论坛,并围绕论坛主题进行论文征集活动。
  据悉,首届韬奋出版人才高端论坛,是在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和支持下,由韬奋基金会主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报联合举办的出版人才工作专题论坛。论坛将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出版界领导和对出版人才工作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士参加。人才论坛以韬奋先生冠名,并定于一年一度在韬奋先生诞辰纪念日11月5日举行。
  “中国当代作家及文学作品国际出版研讨会”在京召开
  本刊讯(记者 缪立平)7月6日至7日,由五洲传播出版社、西班牙三角传媒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2中国当代作家及文学作品国际出版(西班牙语地区)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上,五洲传播出版社总编辑李向平对出版社和项目进行了总体介绍,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副司长陈英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三局出版处处长李智慧、中国作家协会外联部主任刘宪平和外文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徐步等分别致辞,并对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赞扬。国外各出版社代表表达了西班牙语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对中国主题图书的热情,并分别介绍了各自出版社之前出版的中国图书情况,以及中国文学作品在西班牙、拉美地区的出版现状。研讨会的第二天是作家译者互动环节,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刘震云、麦家、李洱、刘庆邦、在文学等都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新作,并与汉学家、翻译家分别对作品的创作意图、主旨思想、翻译进展情况等进行了长时间的沟通探讨。
  研讨会期间,五洲传播出版社与西班牙Planeta、Popular、Kailas等三家出版社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书,并与Popular出版社签署了“人文中国”书系(50册)西文版版权转让仪式。
  作为中国外文书刊出版的支柱出版社之一,五洲传播出版社积极贯彻落实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主动开拓海外市场,过去5年内向国外输出图书版权300多项。覆盖20多个国家6亿多人口的西班牙语地区成为五洲传播出版社近年来“走出去”工作的突破点。近三年来,五洲出版了70多种西语图书,并成功输出了40余种图书的西文版版权。“中国当代作家及文学作品海外推广(西班牙语地区)”项目于2011年5月进入新闻出版总署“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并得到财政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资助。
其他文献
围绕“3.11大震灾”,日本圖书市场刮起了宗教类和教养类圖书的新风潮。  “3.11大震灾”给日本人心理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出版了很多宗  教类圖书  由于2011年3月11日大震灾,“日本人的意识结构”发生变化,日本人遭受的心理创伤——“心理灾害”难以抚平,迫切希望找到宣泄的方式。2011年,也是日本两位著名宗教人士的重大纪念日——“亲鸾圣人750回忌”“法然上人800回忌”。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
期刊
7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阎晓宏来到北京印刷学院所属的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进行专题调研。他表示,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印刷产业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绿色印刷发展前景广阔,北京印刷学院紧紧围绕印刷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印刷产业发展这个大目标,以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其各项科研成果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有着极强的实用性,方向正确,成效显著,为我国出版印刷产业的健康发展注
期刊
青少年阅读浅俗化敲响数字阅读警钟  《中国文化报》报道:近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正式发布,报告显示,文学阅读浅俗化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学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如果仔细看文学蓝皮书的报告会发现,文学阅读浅俗化的说法更多是针对青少年,尤其是青少年的网络、手机阅读。阅读时间增长本是好事,但比起传统的纸质阅读,数字化阅读获取渠道多,信息量大,价廉甚至完全
期刊
出版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年内有望出台  据了解,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着手起草出版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目前处于讨论阶段,年内有望出台。该办法主要对各地出版产业基地申报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标准、国家级出版产业基地的考核及动态管理、基地产业规模、发展规划等方面将有明确的规定。而且,已有的九大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的管理、运营也将纳入该管理办法中。  据悉,有关九家基地主要是与当地的国有出版集团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民
期刊
《出版参考》:2012年已经过半,凤凰集团今年着力做的几件事情进展如何?  陈海燕:进展比较顺利。  第一件事情,继续深化改革。不是完成转企就成功了,那只是第一步,只是基础。体制机制创新仍然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要真正实现公司化改造,目的不仅是变成企业,而且是变成现代企业,具有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文化企业。这是我们正在做的,我们的构想已向省里做了汇报,得到了支持。  第二件事情,
期刊
“曲高和寡”,一直以来都是学术出版的一个代名词。而对于出版者而言,如何将阳春白雪般的学术类图书有效地推广并销售出去,始终是一个问题。之所以会有如此的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学术类图书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一般而言,学术类图书有非常强的专业性,无论是历史,还是政治,抑或物理等方面,都隶属于一定的学科,门类清晰,专业术语较多,读者多为学术研究人士或高校师生,学术的定位决定了此类图书非常难如畅销书一般为大
期刊
新闻出版总署在京发布《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本刊讯(记者 韩阳)7月9日,新闻出版总署在北京正式对外发布了《2011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报告从12个方面的经济指标,全面深入地分析了2011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状况。报告表明,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总体格局下,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成果不断显现,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平稳、健康的发展态势。  ——新闻出版产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期刊
四川省教育厅与新华文轩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本刊讯(记者 王化兵)7月6日,四川省教育厅与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文轩”),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政企联动,又将携手迈进全新的征程。  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秉承“服务教育”的优良传统,在连续33年实现全省中小学教科书发行“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几番探索信息化环境下全新的教育服务模式,不断用各种方式助推
期刊
随着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以及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数字阅读的冲击,传统出版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并面临巨大的生存危机和挑战。中国出版协会为促进出版业有效应对危机和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举办了出版专业培训。  作为培训成员,我们走访了《纽约客》杂志社、企鹅集团、美国管理协会图书出版部(AMACOM)与珀修斯图书集
期刊
大型纪录片《黄金时代》同名书在京发布  本刊讯 7月8日,由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教育出版社和上海广播电视集团第一财经频道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纪录片《黄金时代》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顾问乔林,东盟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原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魏本华,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管理司副司长金文雄,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期刊